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民視的蒙太奇
2008/11/27 00:51:15瀏覽630|回應0|推薦8

電影創作有一種表現手法,叫做蒙太奇。

蒙太奇(Montage)理論,最初是由愛森斯坦為首的俄國導演所提出,以幾個不同的分割鏡頭重組方式,來創造新的意義。

譬如說:一對男女的牽手畫面;一個旅館招牌的特寫;男女走出的表情。原本三個獨立不相干的鏡頭,放在一起就會組合成與原先各別畫面截然不同的意義,令觀眾產生新的聯想,如果,之前再加上一個女人和她先生吵架的第四個鏡頭,所透露的故事就更豐富及複雜了;以此類推。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一切盡在不言中。

艾森斯坦提供的剪接法:不是因為連戲而剪接,而是因為其剪接後能產生新的象徵與聯想。

我今天看了民視午間新聞,才發覺他們已經將這種蒙太奇的技巧手法,用得出神入化,淋漓盡致。

新聞本身中性且中規中矩。標題是『馬見金質獎得主 與趙爾文寒暄』。

報導內容為:


『馬總統26日上午接見國家金質獎得主,最引人矚目的就是竹聯幫精神領袖趙爾文,他所經營的野村建設也在得獎名單當中,這也是繼上次在紅葉國小後,馬總統和趙爾文再度同台。』

(第一組畫面出現:馬和得獎人握手寒暄,並上台致詞。)

『馬總統圍繞著救經濟和刺激景氣等議題侃侃而談,趙爾文雖然沒發言,但在場外呼應馬總統的說法。』

(第二組畫面接著出現:趙在場外單獨受訪,暢談他的建築理念,字幕上的頭銜打著:「前竹聯幫精神領袖」。)

如果,字幕頭銜改成:「野村建設負責人」之類的,恐怕就沒有蒙太奇那麼強烈的效果了。


這就是蒙太奇:

兩個不同的分割鏡頭重組,就創造了新的意義。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neeyre&aid=242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