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消失的民族 ─僰人懸棺
2010/02/26 11:23:44瀏覽7421|回應74|推薦309

四川/珙縣/僰人懸棺(2004/10/24) (其他相片可翻閱相簿僰人懸棺)

石海洞鄉西南方有個世界級的民族文化遺址─僰人懸棺,以前透過電視看懸棺,便覺此民族透著神祕的特別,輪到自己真有機會親臨現場,那種亢奮,有如掌握時光回溯大權,撥入停止的時空裡!(更何況當日僅我們埋在棺材堆裡,時空錯置頓生)

在中國南方各省或多或少均有懸棺的遺址(四川三峽、湖南、江西龍虎山、福建武夷山),若要說最集中、樣式最全的,大半就得來四川省/宜賓市/珙縣/洛表鎮了。(2004年)去這的路全是黃土路,天氣好時,車身免不了黃撲撲的,但下起小雨,卻又顯得泥濘!好在沿路鄉村景色樸拙自然,塵濘都無法攪滅心頭的期待。

蘇麻灣懸棺
這樣顛蹭了好一段時間,劉姐(伴遊記者)要咱開車師傅靠土道邊停車,我原以為劉姐(伴遊記者)顛累了想下車走走,她只淡淡的說著:「就這先看看吧!」,看甚麼呢?陰陰的天,前面橫著黃濁的河,邊上還有農家與河爭地的菜園,再遠一點有面禿掉了的山壁,我和Tony傻怔怔地伸著懶腰,腿閒蹬著土路上不毛的綠。

不一會,劉姐(伴遊記者)與一位扛著鋤頭打這經過的農人用很濃的四川音說到關鍵字「懸棺」(劉姐平日腔調是北平話),農人不時地往〝禿掉的山壁〞指啊指,Tony〝哦!〞的一聲立刻回車上拿腳架,怎麼回事?發現了甚麼嗎?Tony:「你沒看見那整壁山都是coffin!」,我:「甚麼東西呀!撂英文~」,Tony:「你相機打開zoom in看看」,相機變身望遠鏡zoom地伸出,「Oh, My God!」換我撂英文,剛剛嫌禿的壁上掛滿、嵌滿、塞滿黑條條的棺材!這就是〝蘇麻灣懸棺〞【註1】

蘇麻灣懸棺壁。可乘船到壁下的碼頭


Zoom in鏡頭,可以看到嵌、掛著的懸棺↑↓


要上蘇麻灣岩壁參觀可渡河,不過,過了河得爬岩壁山路,這對城市俗可不是開玩笑的,但就這麼遠遠看好像也不痛不癢,別急!離蘇麻灣約10 km還有一處〝麻塘壩懸棺〞,這裡體驗懸棺近到讓你怕被棺材砸到呢!

麻塘壩懸棺
有人打點安排的好處除了不用一直下車問路外,就是〝通關順利〞!景區門衛走出來攔著:「哪個單位?沒有預約不能進」一邊指著豎立的告示(印象中寫著:不接受散客,學術、攝影單位請X日前提出申請),劉姐(伴遊記者)酷酷地指著前座擋風玻璃內的〝XX電視台〞銅鎮:「我們是記者」,門衛二話不說,人車都放行!買票?你在跟特權開甚麼玩笑~(記者的身分怎麼那麼好用哇!)

‧抬頭莫張口
駛入百米後下車(九盞燈處),一抬頭就是橫陳疊架的懸棺,奇怪捏!平常經過喪家,瞄到棺材就犯毛,此刻這麼多棺材配著陰天,竟然一點都不恐怖,反而感到壯觀!這人的心理到底梗著甚麼毛病呀!

我們不急著爬上階梯觀看,先跑遠給這山壁照張相(麻塘壩的九盞燈處,可見點將台)

  
這下看懸棺可就近多了                                             循階梯上爬

麻塘壩【註2】微雨的天氣讓我們選擇較近的規劃階梯走(先經過點將台),方才訝然的壯觀漸漸改為擔心,因為已經逐漸行進在懸棺之下,心想這些架著棺材的木樁至少3-400年,意外天降特獎〝升官發財〞,豈不強迫〝一步登天〞!邊想邊縮脖子,催著Tony別擋路,顧自淨往前竄,沒料回過頭一看,Tony不但抬頭熱情拍不停,嘴裡還嚷著:「怕甚麼怕,敢讓你走應該很安全」,我:「安全?你不知道大陸黑心貨盛行嗎!你抬頭還敢張嘴,小心死人骨頭從圮掉的棺材縫掉你嘴裡!」。其實我理智上知道這裡才經公家強固過,但就是止不住愛亂想的毛病~【註3】

抬頭,頂上就是懸棺


看吧!難保懸棺甚麼時後圮,掉下死人骨頭不是不可能

‧畫裡的世界
沿著階梯攀爬,可以發現整面壁上都是觸手可及的平整方孔,這些孔曾經插滿木樁,托住一具又一具的棺材,若古今時空交疊,我正像透明人般,穿過一位又一位的僰人安息者。路線的終點是一處小洞穴(大王洞),穴頂掛著鐘乳石,壁上留著隱約可見的紅色壁畫,這穴曾經做為何用?置棺?還是後人掃墓憩所?(後知此為軍事要塞)我蓬勃發展的思古幽情很快被穴角的景物打破─哎呦~ 竟然有人在這裡大便!那些白色的衛生紙有的黏在屎上,黏性不足的,正飄飄晃晃地隨風撲動,我還真怕撲到我身上咧!

壁上鑿滿方孔,這裡曾經托著一具具的棺材
 

在高處看著綠油油的麻塘壩子,對面的山巒也是懸棺的歸處

 
大王洞外看內、內望外
明明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區,令人痛心不只是屎堆,在至少3-400年的壁畫上,有著不勝枚舉的〝XXX到此一遊?!〞,公民教育怎麼了?

忽略破壞者,紅色的遺跡(據統計,此區林林總總約200多幅)雖然線條簡單,卻動作鮮活,看來有挑擔的、騎馬的、拿著植物還是禾苗的、有手舞足蹈、爬坡?死者?計數?牛畜?太陽、星辰?幾何…等,僰人用樸拙生動的線條,源源不絕地傳達著我解不了密的訊息,讓人好像摸著了邊,卻又甚麼都不知道,好比貓咪磨磨蹭蹭你,你只瞭牠在示好,至於喵嗚的內容?實在就是喵嗚哇!綜合此處和他處所見岩畫,我頂多發現僰人挺流行〝沖天炮〞式的髮髻或裝飾(天線寶寶?)【註4】,實情到底如何?派個人去觀落陰好了~
 
壁畫。左圖粉框放大

壁畫。上圖白框放大

 
幾何(大王洞內)                                                             挑擔(大王洞內)


計數(大王洞內)

 

爬坡、舞蹈?橫躺的死者?(大王洞內)

生動的肢體與特殊髮髻(大王洞內)


特殊髮髻(天線寶寶!)、太陽、星辰、牲畜(大王洞內)

 
騎馬(大王洞內)                                                    有角的牛?羊?(大王洞內)

  
特殊髮髻(天線寶寶!)、手捧禾苗?(大王洞內)             畜獸?(大王洞內)

消失的民族!
經過上面的陳述,看倌心裡多少有點底了,不是學者專家不肯虛心就教僰人,而是僰族已然消失!一個好好的民族怎會消失呢?

‧歷史上的僰人(僰發音同〝博〞)
僰人之稱最早見於《呂氏春秋》,屬氐羌族群;早在戰國時期(2500 年前),僰人就在今四川宜賓一帶活動,並建立僰侯國,與漢民族接觸頻繁,種植水稻、薑、荔枝、葡萄等。【註5】從史料得知,僰人個性驃悍善戰【註6】,棲於荊棘叢林之地,乃披荊斬棘之人故稱〝僰〞。

‧太陽崇拜的聯想
僰人崇拜太陽鳥,祭天地神靈所用的牛角天梯頂端有著〝太陽鳥〞圖騰(懸棺崖壁亦可見)。中外很多民族都有太陽崇拜,因僰人的地理位置,忍不住讓我翻起《山海經》,其中《海內經》與《少昊部落圖》對照描述「西南有巴國(巴蜀)太皞(即太昊=伏羲 or 伏曦←早晚的陽光)生咸鳥,咸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即少昊←昊字有日有天,也可看做是頭頂太陽的人),後照始為巴人。」,其中咸鳥與傳說中少昊所建立的百鳥之國有傳承關係,少昊既領百鳥又兼太陽,不正是太陽鳥!我算給自己找了僰人崇拜太陽鳥的有趣解釋。(雖然是傳說,但是沒人說,怎麼會傳下來嘛!姑且一聽~)

僰人牛角天梯,24步表24節氣。頂上是太陽鳥。後方被雲霧遮蔽的崖上也有懸棺(石海洞鄉)

‧消失
因其民族特性,不受中國歷朝管束,明末勢力日壯,明萬曆元年(1573 AD),四川巡撫曾省吾上奏朝廷,由總兵劉顯率14萬雲貴川三省大軍,趁僰人一年一度曬神日(9月9日)集聚、酒後鬆懈之際,一舉殺絕了僰人,倖免於難的僰人,不是避徙他鄉,便是更姓埋名,僰人自此消跡【註7】,唯留獨特的崖葬懸棺遺址。

九盞燈處,入口隱秘,內部開闊,除安放著十幾具僰人的懸棺,同時也是僰人最重要的軍事基地。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為,如果沒有投降的僰人領路,明軍到這必遭重創。

懸棺置棺種類
懸棺俗稱〝掛岩子〞【註8】,將棺木置於臨江河的崖壁上,屬風葬。我按照宜賓市博物館館長崔陳的分類,另加入其他人的歸類,將懸置棺型式大致說明如下:
一、木樁式懸棺。僰人在岩壁上鑿2-3個方孔,插入木樁支托棺木【註9】。上文我怕被棺材砸死的麻塘壩大部分是這種,因此看到岩壁上徒留密密麻麻的方孔便知,天降〝官財〞不是開玩笑!
 
木樁式懸棺                                         峭壁壁風凹處、有岩頂懸棺(夫妻棺)
二、峭壁避風凹處。這比上面地理位置好一點,雖然也是插樁托棺,但是想到可以避風,也就不那麼心酸啦!

三、岩墩式懸棺。這是在山壁上找 岩石突出部位(小平台),想當然 比上兩類更穩當;如果上方再來個〝天然屋簷〞,那更是免於風雨飄搖,也算死有所歸。

粉框區算是岩墩式懸棺                                            綠框處的岩壁畫

四、鑿岩為穴式。先向岩壁內鑿出棺木大小的橫穴或豎穴,再嵌入棺木,這種方式日後不容易產生〝天降神兵〞的危機。上面歸類只要鑿小方孔,這裡卻要先派人掛在無處落腳的峭壁鑿出大穴,用膝蓋想都知道非富即貴才雇得起~

蘇麻灣岩壁上有很多鑿穴式懸棺

五、洞穴式懸棺。這很容易想,天然岩洞或裂縫遮風避雨是必然,辛苦鑿孔插樁也不必,但是哪來那麼洞呢?所以囉,先佔先贏、有錢有勢的自然搶到好位置,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說實在,按照上面評比的方式看葬法,可能會以為木樁式是普通人家的葬式,但川南發現的懸棺遺跡估計不足一萬具,若僰人死後都採用懸棺葬,從春秋戰國到明末,不該只有這數目,只能說,能掛上去的都不是簡單人物。

怎麼放上去的?
懸棺高高低低掛在岩上,離地10-100m均有【註10】,怎麼將懸棺放上去的呢?如果是現在,台北101都可以搭出來,放個懸棺算甚麼!但回推幾千年前的人,用甚麼絕技達成的呢?僰族已消失,誰也不知道真正的答案,比較可能的推測是:先在崖頂吊掛下人,樁、架好前置作業(據研究,岩壁上有繩索勒放的印痕),再把搬上崖頂棺材用繩慢慢吊放到定位,然後才吊下屍體→吊下蓋板→拉回殮屍者。

不論僰人是會飛的民族,還是嚮往接近太陽的凌空姿態,〝死後的天空之城〞依然受陽光照耀,這似乎是生者送給逝者始終追隨太陽鳥的最後敬意。望著這樣的民族,只能嘆息當年殘餘僰人,為何不再驃悍、堅持!


【註1】蘇麻灣懸棺在曹營鄉 / 海棠村 / 鄧家河北岸。在長約600m、高120m的山崖上, 現存懸棺42具,其中7具置於天然洞穴和岩墩上。

【註2】麻塘壩是中國懸棺葬區最典型最集中的代表,東西寬300-500m、南北長約 1000m,螃蟹溪從壩中穿流而過,懸棺分佈在溪岸起伏的山崖上。現存223具,以木樁懸棺為主。置棺高度一般在20-60m,高者達100m多。絕壁上還有樁孔遺跡和紅色彩繪岩畫200多幅,內容豐富。

【註3】據宜賓市文物管理所所長崔陳介紹,四川省珙縣僰人懸棺曾於1974、1984、1991、1994年分別進行過維修清理,最近一期大規模的懸棺維修加固是在2002年,以修舊如舊原則,經兩個多月施工,於2002年年底完成,共修復懸棺43具、新發現懸棺16具。

【註4】從宜賓縣境內部分漢墓出土畫像石上可見,僰人男椎髻、短服左襖,女丫髻長裙,皆為赤足。一部分僰人曾被擄賣為奴隸,東漢著名經學家服虔,曾在京城洛陽看到僰人女子為人作婢。

【註5】《呂氏春秋‧侍君覽》始作〝僰〞。「 毛羌,呼唐,離水之西, 僰人野人,篇笮之間,多無君」。
《禮記‧王制》篇作〝棘〞,所謂「屏之遠方,西方曰棘,東方曰寄」。鄭注〝棘〞當作〝僰〞。
《史記‧西南夷列傳》「巴蜀民或竊出商賈,取其笮馬、僰童、犛牛,以此巴蜀殷富。」
西漢,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南夷之君,西僰之長,常效貢職,不敢惰怠。」
東漢《說文解字》「僰,犍為僰蠻也」。
東漢,應劭注《漢書》稱之〝故僰侯國〞。漢置僰道縣。
晉,常璩《華陽國志‧蜀志》「僰道縣,在南安東四百里,距郡百里,高後六年城之。治馬湖江會,水通越雋。本有僰人,故《秦紀》言僰童之富,漢民多,漸斥徙之。」
唐,張守節《史記正義》「今益州南戎州北臨大江,古僰國。」
清,段玉載注「接楗為郡有僰道縣,即今四川敘州府治也。其人民曰僰。」
滇(今雲南滇池地區)和邛都(今四川西昌地區)兩部落也居住有大量僰人,史稱滇僰和邛僰,與當時川東的濮族民出一源。漢代,其聚居區稱僰道(王莽改為僰治),是秦漢時期修〝五尺道〞通西南夷的起點。
主要從事農業,除水稻外,還栽植各種經濟林木。本族奴隸主常向外輸出奴隸,稱僰僮或僰婢。
曾反抗東漢統治,後一部分漸與漢族同化,另一部分向南遷移,南北朝時成為僚族的一部分。
在漢末以後,僰的名稱不見於記載;宋代大理國是僰人(白人)建立的;元、明繼續稱為僰人或白人;明、清以後稱民家。他們都是白族的先民。元以後也稱傣族先民白夷(擺夷)為僰夷,最早見於《元史‧泰定帝紀》。

【註6】《隋書‧地理志》嶺南諸僚「俗好相殺,多構仇怨」。清,陸次雲《峒溪纖志‧僰人》「僰人號十二營長,玀鬼、猉狫言語不通,僰人為之傳譯。披氈衫。女吹篾,有悽楚聲。六月二十四日祭天過歲,朔望日不乞火。性悍好鬥,盧鹿同聲。又好佛,手持數珠。善誦梵咒,有禱輒應。」

【註7】20世紀末,在距珙縣不遠處發現明朝豎立的平蠻碑,碑上大意是明朝誇耀自己消滅僰人所立之碑。
倖存僰人有可能逃到雲南、貴州,與苗族相融合,或被迫漢化。近年經DNA和其它證據比對,可以確認,僰人的大多後裔居住在雲南邱北縣(僅有5000-10000人左右),由於他們世代不敢承認是僰人,身份證上寫明的是彝族。當地沒有懸崖峭壁,懸棺已經演化為用一個木桶貯存銅箔,每片銅箔沾上孝子的血代表一個祖輩的亡靈,木桶置放于高處,每年在明朝打敗僰人的日子對木桶祭拜,遙想戰敗的祖先。

【註8】在珙縣、興文留傳著這樣一首民謠:「游倮倮、范苗子、右山何家掛岩子。」說的是珙縣、興文幾個大姓,姓游的是藏族後裔,姓范的是苗族後裔,姓何的則是將棺材掛在懸岩上的僰人的後裔。
目前發現的懸棺有明代、宋代,甚至在長江三峽發現的春秋時期的懸棺(距今2500年以上)。懸棺葬,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分佈最廣、流行最久的葬制。

【註9】棺木頭大尾小,多為整木,用子母扣和榫頭固定。採用仰身直肢葬,麻布裹屍身,隨葬品置腳下兩側,多寡不定,有陶瓷器、木竹器、鐵器和麻織品,其中麻織品最多,有少量的絲織品。學者 已整理出鑲金邊多達7層的色彩絲麻織品、元代青花瓷器、牛骨裝飾品、一把長約20mm的梭鏢、簪子、骨質裝飾品、鐵挖耳、竹器、鐵器等多種珍貴文物。在懸棺棺頂和棺體,還發現有火烤過的黑色痕跡, 可能是對棺木進行防腐處理 。
懸棺也叫船棺,棺材用整根木頭掏空,形狀像小漁船。

【註10】元,李京《雲南志略》:行懸棺葬者,掛得愈高愈吉,以先墜者為吉。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miechao&aid=3805199
 引用者清單(1)  
2014/09/24 14:04 【udn】 這裡更便宜!朴貞雅 第四 東海 DVD比價

 回應文章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朱穎立(人類動物園....長頸村)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棒!
2010/02/28 10:28

寫得精彩,寫得辛苦。

謝謝您的努力,讓我們了解更多知識。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21:14 回覆:
承您不嫌棄!
我要進步的空間還很大,不過整理的過程中,我倒是吸收很多知識,算是有收穫

California Sunshine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
2010/02/28 07:13
Jamie圖文並茂的介紹,這真是「奇景」哪~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16:04 回覆:
感謝捧場!
聽說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風葬",只是這裡特別集中與壯觀。

俗 客【達摩祖師的故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
2010/02/28 02:55
真佩服您耶
活人世界看完了 看死人的
不過 介紹非常詳細 看了之後好像自己也去了一趟
很棒的文章 謝謝您的用心介紹喔

俗客祝福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16:03 回覆:

中國實在太大,很多可看的東西,尤其這種有帶謎的故事最吸引人,就好比馬雅文化也是吸金機!
您別客氣,我趁整理文章,自己可以再次加深印象,自己也有收穫耶~


* 六月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如寫論文
2010/02/28 00:01

四姑娘的報導近乎寫論文般的詳細,然文字生動頗具可讀性。

以後有類似這種「考古」文章,不妨投稿給聯合報系出版的「歷史」月刊

想來他們會歡迎這種「文獻」。(不過不能先上網)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21:11 回覆:
謝謝6月看得起,哇!那必定是專家學者的園地吧?!我若用遊記與個人觀點,怕是會見笑了~
不過如果稿費很多,那還真要加把勁哩!(看到$$,眼睛就像吃過明目地黃丸,超銳利、超閃亮!)

蔡碧航(大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問高深
2010/02/27 22:47

Jamie姑娘遊山玩水還做這麼多功課.
工程浩大啊.

那些懸棺真讓人驚奇.
何以竟能搬上去.還留存至今?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21:05 回覆:

哈哈,就是事情既然做了,不如把它完成唄!

怎麼將懸棺放上去的呢?沒有真正的答案,眾多推測中,最有可能的是:先在崖頂吊掛下人,樁、架好前置作業(據研究,岩壁上有繩索勒放的印痕),再把搬上崖頂棺材用繩慢慢吊放到定位,然後才吊下屍體→吊下蓋板→拉回殮屍者。

很多空方孔,表示已經掉下來很多,文獻紀載,有一說:愈早掉下來對後代愈好←不過,我個人認為這樣的記載值得懷疑,如果是這樣,木樁搞細一點就好呀!還有,幹嘛挑有屋簷、洞穴的地方,不合邏輯~


Rink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萬一...
2010/02/27 21:50
颳大颱風時, 會不會到處都是....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20:59 回覆:
放心,內陸地區不會有颱風~

taiwanmickey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上次去成都時
2010/02/27 21:41
也在金沙博物館中看到這懸棺的介紹,後來看電視節目介紹說,傳說附近有一村落白姓家族就是他們的後裔。真的是非常神奇!!匪夷所思!!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20:58 回覆:
嗯,我們遇到兩位老先生,說是姓何(原姓"阿",後來改姓"何"),他們自己說是僰人後裔,我想附近一定還是僰人後裔為主,只是當初明末殺太兇,大概嚇到不敢明示,中間一斷層,很多習俗就因此斷了。其實現在這麼進步,如果每一位都招來驗DNA,也許很快找到血脈。
網路上也有報導新發現,某懸棺內的陪葬和資料,記載有某些名字,與該地某家的族譜記載相同,所以若要認真調查,其實還是有機會,只是經費應該少不了,像Discovery只是拍攝紀錄,就花了50萬美金哩~

pearlz (民進黨抹黑霸凌WHO )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神聖的感覺
2010/02/27 16:50
哇! 聽到,看到,不驚呼是不可能的. 感覺比皇陵還要神聖. OMG!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19:02 回覆:
我參觀過西安的皇家陵墓,那種皇家陵墓營造隆重嚴肅感,真的會讓人身體涼涼;反觀這個僰人懸棺,可能是陽光天天照,還真的一點都不恐怖!挺有創意的

木頭...發呆ing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絕對
2010/02/27 16:39

是看文以來,第一次這麼認真,而且眼睛貼在螢幕上
一張一張看,一字一字研究。

真是沒有言語可以形容的驚嘆,
關於照片,關於歷史典故,關於整理延伸.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18:57 回覆:
這麼捧場!來~阿姑金己蕾~~看來我們是同好,喜歡歷史。
這個市場很極端,喜歡看史地的會感興趣,不喜歡的真的只能說抱歉!我個人是很喜歡史地,對這一類的書籍也比較能吸收,但是如果是金融、法律,我看我一字字研究都蹦不出半點火花~真是沒那個天分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真是佩服!
2010/02/27 15:37
這樣一篇精彩的旅遊考證報導,得花多少時間啊?
能閱到如此用心豐富的圖文,真是幸福! 

記憶中在土耳其B看過山葬,就是在岩壁上挖個洞放棺材,在峽谷下可以清楚地望見棺材,吊在半空“招搖”。。。

十月下旬計畫去雲南,妳寫的遊記提供非常精彩的資料,B正一篇篇細讀中。。。先謝啦!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JamieChao(jamiechao) 於 2010-03-01 18:51 回覆:

花多少時間?嗯..我覺得難以估量,因為我會先花時間做功課→去玩→拍照→整理照片→蒐集更多資料→閱讀整理→寫文。我寫文又摳摳摸摸,很花時間,這是我的弱項。所已全部加起來,怕是一篇花個一星期工作天不為過。
我沒去過土耳其,但是有找過網路上世界各地的類似葬法。所以寫東西也很好玩,可以多看到很多有趣的資料。B好命,真是成天趴趴走,令人羨慕的生涯~~~~
真是好哇!剛剛才說你到處跑,你馬上就跑雲南!祝您有個美妙的雲南行

頁/共 8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