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 大理/雲龍/古橋(2008/4/11) (圖片可參考個人相簿雲南/雲龍古橋)
雲龍地處雲南省北西部的「三江併流」區(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三江併流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其中的怒江正好穿過雲龍縣境西部,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畫分開來;瀾滄江與其支流─沘江(發源於怒江州/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則穿流雲龍縣境,尤其是流經縣城(石門鎮)的沘江,其南北貫穿雲龍縣一百多公里重要城鎮,於是在沘江兩岸人、貨輸運的需求上(如鹽貨),橋樑多,便成了雲龍的特色,加上前一篇文章所述(千年白族的賽門鐵克),鹽業帶來的富庶,促成捐助造橋者頗多,讓雲龍成為古橋之鄉。
在雲龍,我們住的怪哩巴嘰小賓館邊走不到5分鐘就是沘江,江上有座古吊橋當時忘了給它拍照,它是青雲橋嗎?(一年前的事居然想不起來!)不過,算啦!我今天還是有兩座古色古香老橋要給大家看,很新鮮的呢!(我翻遍網路,網上的橋樑照片,各網都用同一張,而且看起來就是景物已非很久了,雲龍光關單位要加油喲!)
(網路資料彙整:青雲橋位於雲龍縣城石門鎮西約1公里處的沘江上,建于清道光四年(1824年),為曾任陝西省巡撫的石門井人楊名颺所建(他跟人打賭可以說名字倒著唸!)。為鐵鏈吊橋,全長36米,寬2.18米。橋底用五根鐵鏈,上複木板組成橋面,左右兩邊各有一根扶鏈。鐵鏈通過橋頭的石柱固定在兩邊橋亭台基內的〝石牛〞之上。橋頭兩端建有橋亭,上有石刻〝石門關〞匾額一方,在南面的牆內嵌有楊名揚撰寫的《新建青雲橋碑記》。西面石壁上刻有隸書〝袞雪〞二字,是曹操提刻於陝西漢中袞谷石崖上的題記,為楊名颺印後翻刻。)
小孬孬爭取勝利
本日一早要跨江前往諾鄧古城→再沿路看古橋→一路往麗江的方向走(過怒江州/蘭坪→大理州/劍川→麗江州),不過前一日去天然太極圖,才開車走過的水泥跨江橋封橋!怎會這樣?雖然水泥橋南面不遠有吊橋可通行,但是開車走在木板橋面的吊橋上,不要說我們怕,麗江開車師傅當時也是鼓足勇氣,想想車子、行李,還有壓秤的胖Tony有多重就怕!
我們要去的景點在沘江的西側,三個人躊躇半天,忖量這看似不堅實的木板吊橋,是否能承受滿載行囊的小麵D?但南北天險內也沒看到其他過道,那橋柱石上刻著口號「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去爭取勝利!」它寫得這麼激情澎湃,真挑釁~那~我下定決心,過吧!敢封水泥橋應該這橋可以過。車子開在吊橋上,心裡七上八下,我潛意識耳朵、肩膀、腳跟盡往上提,好像這樣就可以減輕重量似的,終於,過了!沒事嘛,城市俗~穩啦~沒想到就這麼趕鴨子上架,以車代步跨過雲龍典型橋梁之一〝吊橋〞。
車要開過木板鋪面的吊橋(由沘江東側往西側開)
我暫命名的〝長新橋〞
之後離開諾鄧村北行,在看到〝長新〞路標後沒多久,一個轉彎的鋼筋水泥橋平行遠方,出現一座不知名古橋,屬雲龍典型橋梁中之〝樑橋〞(或廊橋),我暫且命名〝長新橋〞,因其提供遮風避雨的功能,亦歸為「風雨橋」類,看得出來當年可是跨在沘江上的往來通道,只是現在觀來,卻已像是河道中的一部分,與現代橋樑相比,它嬌小多了。
雖然駝貨馬幫行經一側土路,但那側已無登橋路面,似乎真的僅存古蹟名份了!我們站在寬大的鋼筋水泥橋上遠遠對看良久,這是我第一次觀得如此誘人而完整的古橋,脊上那弧度的力道剛剛好,含蓄內蘊著吸睛的張力。
想要為其正名,我在網路上遍尋它的蹤影,惜無所獲,僅有〝彩鳳橋〞的照片結構與其95%相似,不過彩鳳橋位於雲龍縣城北74公里的白石鄉順蕩村(始建於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地理位置差距甚遠。但是我們倒是可以藉彩鳳橋來端詳一下〝長新橋〞。
(網路資料:〝彩鳳橋〞為單孔伸臂木樑橋,全長33.3米,寬4.7米,淨跨徑27米,高11.33米,橋身建築採用木枋交錯架疊,從兩岸橋墩層層向河中心挑出,如樓閣建築中的斗拱,在兩端斗拱向中伸延相距9米時,再用5根橫樑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並於橋身上複蓋房頂。橋兩側用木板遮擋,橋內置兩排木凳供行人歇息。在東面橋亭內現存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雲龍州官告示碑》頒佈行人馬幫等過橋規則。現該橋保護完好。1988年公佈為雲龍縣文物保護單位)
青青小村的通京橋
繼續北行,過了長新不久,首先讓人一定要下車看看的,是一片黑瓦白牆的村落,襯在春天翠綠得不像話的山頭,簡直清麗舒暢!為何雲龍這地方的村落都如此有美感,不會像絕大多數的城市,七抹八塗地把各種誇張的顏色全抹上,這問題想不通,有意思!
我們一番拍攝中,咦~ 沘江的那頭又出現一座古橋耶!這回,這座古橋可不只是古蹟而已,看來它可是山那清麗村子的對外通道。由於現代公路開發高於古道,走近發覺我們所站位置高於橋體,即便想下臨古橋,我卻一時也找不著去路,好不容易從房與屋間找著一條掐縫看去,橋上有一牌匾,哇!它便是大名鼎鼎的〝通京橋〞,瞧它背脊拱得多有精神!
遠方有座古橋
由於橋頭這也蓋滿了房屋,但心裡多想照照它正面脊骨的樣子呀!像我這樣獐頭鼠目的傢伙,還真左左右右給它來回刺探了一下!好不容易發現某戶側邊有片小木板擋著,嗯~有點臭臭的,歐歐~ 還有豬吃〝噗溫〞的〝ㄅㄧㄚ~ ㄅㄧㄚ~〞聲,趕快回報示意胖Tony去,沒想到所託非良人,才提「有一絕佳豬圈」,胖Tony就回「你去!」真是跟不對尪。
弧線完美的脊骨
我搬開小木板,從該屋側廊穿到屋後(類較寬敞陽台),擅闖〝民宅〞已經讓我心都吊到喉邊,沒想到一群黑肥的臭傢伙,沒見過世面,一瞪到我,先是愣一下,然後眼神愈來愈詭譎,牠那表情超愛演,接著扯開嗓門殺豬般的鬼叫!你們可能不知道剛出道的小偷,闖空門失風時,多想摀住尖叫的嘴巴←我這下很瞭!可是,這群黑肥的大豬剛吃過〝噗溫〞,嘴角還滴滴答答,誰下得了手~
我沒因為牠們鬼叫而退卻,老娘腳下已經踩到你們的屎,現在要我走辦不到!我擠上角落找拍攝橋脊骨最正位置,牠們緊張得開始亂竄起來,肥滋滋的大黑豬亂了套,也不知道牠們是公豬騎公豬還是母豬騎公豬,總之,疊得亂七八糟,順便甩得我一褲腿的餿水和豬屎。更~ 這樣捨身的視角還是被不少東西擋到,你們,對就是你,不要看旁邊,要知足!
捨身拍得正面脊骨
側身的另一面
(網路資料彙整:通京橋位於雲龍縣城北38公里長新鄉大波羅村,所以又稱〝大波羅橋〞(中共後命為解放橋)。始建於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道光十五年(1835年)重建,當時因鹽馬商業輸運及清代白羊廠銀礦運銀通過,固有〝通金橋〞的稱號,既然銀子是送往京城,遂改〝通京橋〞。全長40m,寬4 m,淨跨徑29 m,高12.5m,為單孔伸臂式木樑橋;橋採木枋交錯架疊,從兩岸層層向河心挑出,中間用長12 m的五根橫樑銜接,上鋪木板組成橋面,伸臂木枋斜埋於橋墩部份,用大量鵝卵石砌壓,避免木料被腐蝕。木伸臂下方立條石,橫置木枋起支撐作用。橋上採用馬鞍架構建弧形屋頂,有穩固、平衡、起吊作用,上覆蓋瓦頂。橋內兩側平置兩排木凳供人歇息,橋外兩側用高約1m的木板遮擋,以作為橋面的圍欄(風雨橋)。橋兩端建有牌樓式橋亭,亭高5m,通面闊6m,內連一條長5.5m的石梯甬道。1998年公佈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大理州境內〝樑橋〞(廊橋)中跨度最大的古橋。)
之後,沿路看到一座小型〝藤橋〞,因為人累了,所以沒下車拍照。其實,就是用較粗大的山葡萄藤編成網狀吊橋,利用兩岸既有大樹綁出來的,很簡陋,就像洞很大的網子,你們可以想像一下公園兒童區爬來爬去的那種網,但是網目加大3-4倍以上且大小不規則,然後手就沿橋抓歪七扭八的藤,腳下踩著小獨木過河。五短的我是絕對不敢走啦!聯想走一半,卻搆不到下個網目,進退兩難,一生終老在橋上多可悲,即便落葉飄過來安慰,都會被偶而喊過來的「借過!」嚇死~
大概一日尾聲,〝沒電了〞,所以並未發現號稱路邊即見的順蕩村彩鳳橋,迷迷糊糊便離開雲龍縣,進入怒江州/蘭坪縣,雖然如此,能讓我看見這麼兩座完整古橋,想像當時人馬貨物通過,以及遮風避雨樣貌,還真滿足,更何況我還暫幫其中一座古橋起了名字哩!(這可有學問,不能亂來,我可是遵循雲龍古橋命名法之一的──依地理位置而取←不過,還是挺沒創意滴~ )
版本:清明上河圖/北宋/張擇端 中段、繁忙的汴河碼頭
汴河是北宋國家漕運樞紐,商業交通要道…橫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規模宏大的木質拱橋,它結構精巧,形式優美。宛如飛虹,故名虹橋。…
(清明上河圖、說文取自:賊夫的家http://38time.artjoey.com/chingming_main.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