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最新文章-洪秀琴小金門的農作生活
2016/10/04 23:49:32瀏覽2444|回應0|推薦8

陪伴,是最美好的幸福

洪秀琴烈嶼鄉的農作生活

 文/顏艾玨  照片/洪秀琴提供

 

有一種幸福叫做天倫之樂,感覺上人人都應該擁有、或正在享受;事實卻是,並非每個人都享有過,正因為幸福得來不易、需要用心經營,才顯得可貴。這樣的平凡幸福,在烈嶼滿女洪秀琴身上卻圓滿印證了,十年前,她毅然離開台北返鄉承歡父母膝下,當時父親71,母親70

烈嶼鄉,又稱小金門,位於金門與廈門之間,屬中華民國福建省金門縣管轄。距離中國最近的島嶼僅0.5公里,在戰略位置上是「外島中的外島,前線中的前線」。山多平地少,一半人口都從事農業,種植高粱、小麥及芋頭,銷往金門與台灣各地。

 

成長在烈嶼的洪秀琴,父母共生了七個兄弟姐妹,四男三女,唸完國中後全部都到台灣求學發展。她是么女,又叫滿女。她解釋,古代人家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希望女兒到此為止,表示已經滿了,別再來了。到今日則衍伸有圓滿之意。

 

從小印象中,爸媽就是務農為生,芋頭、地瓜、甘蔗輪流種。春天種高梁,暑假收成,全家老、小在酷熱陽光下幫忙收割,疼愛子女的父親總會在收割時,拿錢讓他們買最愛喝的沙士、整箱的排骨雞泡麵。家裡種的西瓜丟進夏季冰涼井水裏,要吃時再用水桶撈取。「我就是在這樣單純樸實的環境下長大的。」

 

時光荏苒,洪秀琴回想起16歲到台灣求學、工作的艱辛苦澀與多采多姿,「雖然台北繁華美麗,但鄉下小孩到了這個資訊與物質爆炸的花花世界,也僅是過客。」她如此形容自己內心深處的明白,多次因不捨父母而歸鄉長住,期間的相處都是歡愉,加上母親幾年前確診失智症,許多人事物慢慢地忘了,可兒孫成群的她仍然好動,每天早上仍記得出門賣菜這件事,顯然賣菜是她的生活寄託而非賺錢多少。

 

十年前,看透職場生涯的興衰百態,浮起歸鄉念頭。與兄姐討論後,她決定返鄉,「我這輩子最幸福快樂的事,就是當父母年邁時,陪伴並且好好照顧他們。」現在,定期陪母親到署立金門烈嶼分院回診最是快樂,除了陪她搭公車賞風景、考認路、途中常遇到母親以前賣菜的顧客與朋友,開心地哈拉誇耀自己已在家享福了。她笑著說,「當母親變成老小孩時,我也以對待小孩的方式和她溝通,甚至哄騙她。」

 

目前在烈嶼鄉,除了照顧父母親飲食、處理家事、賣芋頭等,參與當地中醫巡迴、文史查訪、縣府行政等志工,讓洪秀琴的生活充實而忙碌。

 

其父親洪文居是烈嶼鄉芋頭產銷班第一班班員,芋頭獲得吉園圃安全認證且連連得獎。她返家後,透過鄉公所到全省農會參與商展,漸漸打出知名度,洪成發鄉長上任後更在每年十月份盛大舉辦「芋頭節」吸引觀光客參加。像今年108日起,連續三天有挖芋體驗,近千人齊聚在烈嶼的泥濘芋田裡、穿雨鞋實地採收,體驗挖芋的樂趣與揮汗如雨的辛勞。

 

近年來,她利用網路開發客戶接訂單,把父親親手辛勤耕種的芋頭,以快遞空運和船運,採用禮盒包裝行銷到台灣各地,成功地讓大批顧客愛上她家的烈嶼香芋,吃過的老饕都說鬆軟綿密、飄香四溢。過去,家裡的芋頭都靠母親一個人辛苦挑擔、搭車在烈嶼販賣,或坐船趕在每逢初一、十五前一天,到金城賣給喜歡正港烈嶼檳榔芋的婆婆媽媽們,煮成美食拜拜用。

 

父親曾說過,種植芋頭最開心的事是看到客人愛吃的那種成就感,比他數十年來得到過數次「模範農民獎」的快樂,是有過之而不及,她這位幕後小推手倍感與有榮焉。看著父母愈來愈老邁的身軀,卻仍穿梭在芋田工作,洪秀琴亦步亦趨地陪伴,的確是一幅美麗的圖畫。

 

 洪秀琴info

福建省金門人,1977年生,金門空中大學畢,曾從事電腦網路業、旅行社的行政工作,寫作是最大的興趣,愛好自由。喜歡簡樸生活。對世事萬物微笑以對。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7667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