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5/13 15:57:03瀏覽866|回應0|推薦4 | |
如何形容南園 ? 不容易, 有人說進來南園就像到了紅樓夢裡寫的景色般,有如劉姥姥 進大觀園。說它是世外桃園、人間淨土、文化知性薈萃之所在 一點不為過。 要我說,我覺得它分明是「盛夏歇心之境」。 0511周四,在台灣最風雅的山林庭園, 參加藝術家譚行健的畫展開幕。 即日起至八月底止,美食美景雅畫, 不妨走一趟不遠的新竹,過一過彷若古代人的生活。 休日慢旅, 深度的定點式旅休,代表的不是一個旅行地點, 而是旅人們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旅程中,與好友們歡聚同遊的情感更是最美的風景。 今夏,The One南園邀請分享、樂於共感的君子美人們, 將最美山中園林做為自己與好友們的旅休聚樂部, 體驗盛夏沁涼的遊園方式,感受一趟成熟優雅的旅程。 上圖,中間是藝術家譚行健, 左是東籬畫廊創辦人葉美英, 最右邊是南園執行長劉邦初 「2017 丁酉年 ‧ 盛夏─譚行健 廻廊裡的山水畫展」 新聞稿如下 : 延續2017初春The One與東籬畫廊共同策劃一系列「大師與大師 的對話」藝術首展“董小蕙的靜日遊心個展”, 邀請畫家─譚行健,即日起至8月31日在The One南園─琴德堂 及客棧空間,呈現「廻廊裡的山水畫展」,展出多達28件油畫、 水彩及版畫作品,包含「太湖石」、「當代印象」等創作, 譚行健借景於傳統山水、花鳥繪畫,以寫實手法複現一隅客觀的 局部,嘗試跨越山水與風景兩類東西方類型的繪畫, 尋求新的內涵與生命。 1985年落成的南園,原為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退休居所 與聯合報系員工休憩會館。由台灣建築之父漢寶德教授精心 設計,建築融合江南庭園、閩式紅磚、洋樓拱廊之風格, 坐落在27公頃無邊綠意的景緻裡, 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山中園林。 古典寫意的園林場域,感動了譚行建內心隱密的鄉愁, 激發了創作的靈感。 喜歡「簾子系列」, 覺得老師解說的這句話真好:畫家畫的是心中丘壑, 不只是單純天地間的景色。 左邊是畫家譚行健,其旁是他83歲的媽媽, 至今維持每日散步一小時的習慣。 譚行健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及紐約市立大學美術設計系, 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及就業於廣告設計, 2003年起離開設計業,2005年辭教職,專心創作。 2006年移居上海建立個人工作室,大陸、臺灣舉辦多次展覽 以及香港國際拍賣會。作品獲大陸泰康人壽集團及 臺灣國泰世華金控集團等重要機構收藏。 策展單位東籬畫廊於2008年在上海及臺灣創立時, 致力推廣追求賦予傳統中華藝術新生命的藝術家之創作; 深信此一人文特質將影響與帶動更多雋永的生活美學及藝術。 創辦人葉美英早於2001年開始,即舉辦過許多成功國際性展覽, 如:Helmet Newton攝影展, 2003年奧地利國寶級藝術家Franz Mocnik個展。 2010年於上海展覽中心由英國勵展公司(全球最大的展覽公司) 主辦的“頂級藝術生活展”,展出譚行健、董小蕙等多位國際重要 藝術家作品;並同時於大陸頂級會館 -杭州羅雅蘭芙 及上海亞力山卓展出。 2012年成功推廣臺灣藝術家譚行健與董小蕙進入國際藝術界, 並獲蘇富比邀請參加香港及北京拍賣,屢創佳績。 The One南園自2015年「大師與大師的對話」計畫, 以建築大師漢寶德為首,透過建築場域精神, 串聯「隈研吾《風簷》大地藝術─建築與建築的對話」、 「黑膠微醺時光─建築與音樂的對話」等, 期以建築為生活的載體,沉浸場域精神其中, 打造兼具文人雅集與美感經驗的生活想望; 而本檔譚行健「廻廊裡的山水」畫展,借景於傳統的山水、 花鳥繪畫,木刻雕版,傳奇插圖,援用古典詩意的敘事情境, 做為作品的內在背景,以寫實手法複現一隅客觀的局部, 從遠古的畫境還原出一段現實, 或是將一種鮮活現實推向沉寂遠逝的古典情境中; 來嘗試跨越山水與風景這兩類東西方不同類型的繪畫, 為繪畫尋求新的內涵與生命。他獨守繪畫而且返身探索 自身文化傳統,為我們思考油畫與傳統水墨的語言交互關係, 語言的整合與創新提供了借鑒,啟發了許多可能性。 2017年南園,邀請所有賓客相聚南園, 走訪漢寶德園林建築,沉浸譚行健的藝術生命, 預約遊園賞畫與大師對話:(03)589-0011轉3, 請上官網http://nanyuan.theonestyle.com/查詢。 |
|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