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八月底止到南園走訪漢寶德建築賞譚行健畫作
2017/05/13 15:57:03瀏覽756|回應0|推薦4

如何形容南園 ? 不容易,

有人說進來南園就像到了紅樓夢裡寫的景色般,有如劉姥姥

進大觀園。說它是世外桃園人間淨土文化知性薈萃之所在

點不為過。

要我說,我覺得它分明是「盛夏歇心之境

0511周四,在台灣最風雅的山林庭園,

參加藝術家譚行健的畫展開幕。

即日起至八月底止,美食美景雅畫,

不妨走一趟不遠的新竹,過一過彷若古代人的生活。

休日慢旅,

深度的定點式旅休,代表的不是一個旅行地點,

而是旅人們看待事物的新方式。

旅程中,與好友們歡聚同遊的情感更是最美的風景。

今夏,The One南園邀請分享、樂於共感的君子美人們,

將最美山中園林做為自己與好友們的旅休聚樂部,

體驗盛夏沁涼的遊園方式,感受一趟成熟優雅的旅程。

上圖,中間是藝術家譚行健,

左是東籬畫廊創辦人葉美英

最右邊是南園執行長劉邦初

2017 丁酉年 ‧ 盛夏─譚行健 廻廊裡的山水畫展」

新聞稿如下 :

延續2017初春The One與東籬畫廊共同策劃一系列「大師與大師

的對話」藝術首展“董小蕙的靜日遊心個展”,

邀請畫家─譚行健,即日起至8月31日在The One南園─琴德堂

及客棧空間,呈現「廻廊裡的山水畫展」,展出多達28件油畫、

水彩及版畫作品,包含「太湖石」、「當代印象」等創作,

譚行健借景於傳統山水、花鳥繪畫,以寫實手法複現一隅客觀的

局部,嘗試跨越山水與風景兩類東西方類型的繪畫,

尋求新的內涵與生命。


1985年落成的南園,原為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退休居所

聯合報系員工休憩會館由台灣建築之父漢寶德教授精心

設計,建築融合江南庭園、閩式紅磚、洋樓拱廊之風格,

坐落在27公頃無邊綠意的景緻裡,

為華人世界最大的山中園林。

古典寫意的園林場域,感動了譚行建內心隱密的鄉愁,

激發了創作的靈感。


喜歡「簾子系列」,

覺得老師解說的這句話真好:畫家畫的是心中丘壑,

不只是單純天地間的景色。

左邊是畫家譚行健,其旁是他83歲的媽媽,

至今維持每日散步一小時的習慣。


譚行健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及紐約市立大學美術設計系,

曾任教於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及就業於廣告設計,

2003年起離開設計業,2005年辭教職,專心創作。

2006年移居上海建立個人工作室,大陸、臺灣舉辦多次展覽

以及香港國際拍賣會。作品獲大陸泰康人壽集團及

臺灣國泰世華金控集團等重要機構收藏。


策展單位東籬畫廊於2008年在上海及臺灣創立時,

致力推廣追求賦予傳統中華藝術新生命的藝術家之創作;

深信此一人文特質將影響與帶動更多雋永的生活美學及藝術。

創辦人葉美英早於2001年開始,即舉辦過許多成功國際性展覽,

如:Helmet Newton攝影展,

2003年奧地利國寶級藝術家Franz Mocnik個展。

 2010年於上海展覽中心由英國勵展公司(全球最大的展覽公司)

主辦的頂級藝術生活展展出譚行健董小蕙等多位國際重要

藝術家作品;並同時於大陸頂級會館 -杭州羅雅蘭芙

及上海亞力山卓展出。

 2012年成功推廣臺灣藝術家譚行健與董小蕙進入國際藝術界,

並獲蘇富比邀請參加香港及北京拍賣,屢創佳績。

The One南園自2015年「大師與大師的對話」計畫,

以建築大師漢寶德為首,透過建築場域精神,

串聯「隈研吾《風簷》大地藝術─建築與建築的對話」、

「黑膠微醺時光─建築與音樂的對話」等,

期以建築為生活的載體,沉浸場域精神其中,

打造兼具文人雅集與美感經驗的生活想望;

而本檔譚行健「廻廊裡的山水」畫展,借景於傳統的山水、

花鳥繪畫,木刻雕版,傳奇插圖,援用古典詩意的敘事情境,

做為作品的內在背景,以寫實手法複現一隅客觀的局部,

從遠古的畫境還原出一段現實,

或是將一種鮮活現實推向沉寂遠逝的古典情境中;

來嘗試跨越山水與風景這兩類東西方不同類型的繪畫,

為繪畫尋求新的內涵與生命。他獨守繪畫而且返身探索

自身文化傳統,為我們思考油畫與傳統水墨的語言交互關係,

語言的整合與創新提供了借鑒,啟發了許多可能性。

2017年南園,邀請所有賓客相聚南園,

走訪漢寶德園林建築,沉浸譚行健的藝術生命,

預約遊園賞畫與大師對話:(03)589-0011轉3,

請上官網http://nanyuan.theonestyle.com/查詢。

( 在地生活桃竹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deyen228&aid=102590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