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21 10:16:29瀏覽3050|回應0|推薦8 | |
小說張力
什麼是張力? 從物理學的角度講,張力是物體受到兩股截然不同方向的力量拉扯時,在其內部所產生的一股「既向外、又向內」的互相牽引力。 比方說:水在杯面盈滿時,將溢而未溢,這時就有一股張力形成在水面上。 又比方說:抓住橡皮筋的兩端,向外一拉,這時也會有張力形成在橡皮筋上。 小說張力的原理也是一樣的,假使我們將小說故事當成主體,在故事的裡加入一些「既向外、又向內」充滿牽引力的情節,這時,一股無形的張力就會在故事中產生。一但故事張力作用在讀者的腦海中,呈現在讀者的心靈上,那時小說和讀者之間就會產生強大的關聯性、吸引力。 筆者以為,所謂的故事張力,就是一種引力,一種「既向外、又向內」而且和讀者有關聯性的力量。 這裡所謂的「既向外、又向內」的張力,作用於對立和栛調之間、戰爭及和平之間、有與無之間、白與黑之間、愛與恨之間,它可以是一種矛盾、一種誤會、一種掙扎、一種歧見。甚至在動詞和名詞之間,故事和讀者之間,都可以產生這種張力。這股形之於故事內、成之於故事外的牽引力,會在現實和虛幻之間架起橋樑,令讀者陶醉其中,難以自拔。 小說張力可以作用在很多地方,小到角色們內心情緒的轉變,大至整個故事的佈局。比方我們常常在小說中,看到角色們因喜極而泣,或者因悲極而笑(角色內心情緒的轉變),這時也會產生一種既不合常理卻又符合邏輯的張力。又比方我們在故事中,看到男女主角極其相愛,卻因各自家族反對,而遭到硬生生的拆散(整體故事佈局),這時就會產生因故事進展而生成的張力。 「既向外、又向內」的張力越強,通常對讀者的吸引力也相對強大,所以作家們往往會致力於創造強大的拉扯力道,以成就偉大的小說張力。於是我們看到紅樓夢中林黛玉以今世之淚還前世之情的一生,看到羅密歐和苿莉葉的生死離合,看到歌劇魅影的光明與黑暗。這些都是小說張力的呈現之一。 以金老的鹿鼎記為例:大家都知道韋小寶是個講義氣的人,他對朋友的義氣在整部故事的佈局之中,是至關重大的一點。不但是天地會對抗朝庭的一個緩衝點,也是朝庭消滅天地會的支點。他身居天地會十大香主之一,又是皇帝最信賴的寵臣,只要他願意,他馬上就可以消滅天地會,成為一下之下萬人之上的功臣,終身榮寵不盡。另一面想,若他願意,要協助天地會刺殺皇帝也絕非一定辨不到的事。兩邊的選擇都可以為他帶來天大的成就。以張力來說,韋小寶的義氣就是一個向內的力量。而來自皇帝和天地會對他的期許,就是相反向外的力量。韋小寶處於這種「既向內、又向外」的處境中的同時,也為故事帶來強大的張力。 再舉笑傲江湖為例:令狐沖和岳靈珊原本是青梅竹馬的小情侶,但作者偏偏要安排從中殺出一個林平之來(張力初開)。為此今狐沖因忌妒心作崇,在後山比劍時失手打落岳靈珊的愛劍(張力加大)。此後岳靈珊不再理采他,害他生了場大病,也種下他不願學偷來的紫霞神功之因,造成他離山出走及師弟陸大有冤死的事情(張力之中再造張力),然引出其後一連串的事件。又比如他明明學會了天下無敵獨孤九劍,本應天下無敵,作者偏偏要讓他受到天下無人能治的內傷,空有神劍,卻施展不出。這天下無敵的劍法(向內)和天下無解的內傷(向外)兩種強大力量的拉扯之下,又造就出一個既是最強也是最弱的英雄人物出來。由此例觀之,張力不只是單純的兩端拉扯,它可以是多頭拉扯,在張力之中再造張力,一個張力未盡,又造一個張力,連綿不絕。 筆者以為,小說張力的呈現,除了要有「既向外、又向內」的引力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成份,就是要和讀者有所關連。這種關連可以是一種共鳴,一種投入,或是一種「於我心有戚戚焉」的感觸。當作者寫出了讀者的心聲,或者令讀者喜歡上故事中的角色,或者對故事起了興趣,這時,小說張力才會作用在讀者心裡。 以前面所提水面張力為例,我寫「桌上有一杯水,水盈滿杯口將溢而未溢。」這時是有張力產生,但跟讀者有什麼關係?若我將杯中的水改成王水硫酸,硫酸盈滿杯口快要流出來了,在杯上抖個不停。而那個杯中不是放在桌上,卻是放在你(角色)的頭上。這樣,是不是張力就和讀者產生關係了呢? 橡皮筋也是一樣的,若光只是拉開橡皮筋,和讀者有什麼關係?但若我將拉開橡皮筋改成「一張拉開的弓,且箭弦上」,而且瞄準的目標就是你(角色),如此一來,張力也就和讀者產生關係了。 拿金老的那兩個例子來說,正是因讀者喜歡那個無賴小寶,羨慕他的幸運和奇遇,因為讀者同情被橫刀奪愛的令狐沖,期待他學會天下無敵的劍法之後能討回至愛。所以故事張力才能在讀者心中產生作用。 所以筆者認為,小說張力的形成,除了要有極端的兩點或者多點向外拉扯時所產生「既向外、又向內」的力量外,還得和讀者有關聯性,具有這些條件的張力,才是成功的小說張力。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