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苑裡愛的一日遊(1)-藺草之愛
2016/03/04 13:10:06瀏覽441|回應0|推薦3

你可能不知道,40年前的台灣,在仍然是男尊女卑的社會裡,靠著藺草,苑裡的女性在家裡是被當寶貝一樣珍愛的。

「那時候苑裡的女生地位很高。」山腳社區總幹事黃增禎說:「我媽編藺草賺的錢,比我爸在田裡賺的還多。」大家族生活在一起,父親賺的錢大部分要上繳阿公,母親賺的錢不必,「所以,學校要繳錢了,我們都向媽媽伸手,零用錢也向媽媽要。」

也因為苑裡的女人都有這種公開的私房錢,不必向男人伸手,所以,那個時代苑裡男人是很尊重女人的,「我們苑裡的女孩出嫁,聘金都比外鄉的高,就因為她們會編藺草。」黃增禎說:「我有個堂姐嫁到桃園,從苑裡拿一把藺草去種,種完當然沒人收,就自己編,編好後拿回苑裡賣,就這樣她賺的還是比當職業軍人的老公多。」

編藺草的工作方式,讓苑裡的女人都能順便照顧孩子,而建立了相當緊密的親子關係,黃增禎就是個例子,「記得以前整個家族住在三合院裡,編織工作在大廳裡進行,不只我媽,還有嬸嬸、阿姨等在做。」他說:「小朋友愛玩,調皮,就會在裡頭穿梭跑動,捉迷藏,不小心會踩到媽媽的手,媽媽就會順勢拍一下小朋友屁股,然後引起一陣哄堂大笑。」

編藺草時是不怕子孩在身邊玩鬧的,「藺草的東西不怕踩,唯一要小心的是媽媽身旁那碗水,那是要噴草用的,有時玩太瘋,就會踩到碗,把整碗水打翻。」黃增禎說:「大人就會罵,甚至用尺打屁股。」

黃增禎放學後要先去放牛、割草,工作完後才能到大廳看大人編藺草,他常賴在媽媽身邊,跟媽媽聊天,「聊很多東西,聊親朋好友,聊某某同學,媽媽就聊外婆那邊的舅舅在做什麼,我就聊同學,聊都市的樣貌。」在旁邊的嬸嬸嘴巴也不會閒著,都喜歡問:「有沒有交女朋友,有沒有中意的女同學?」

「那時跟媽媽的感情很好,什麼話都可以說。」他說:「也因此,親戚的事我也知道很多。」直到現在他仍然很懷念那個充滿淡淡藺草香,坐在媽媽身邊看著她邊一拉一壓地編藺草,邊跟他聊天的那個大廳。

黃增禎說:「常常聊到忘了時間,媽媽會突然醒覺:『啊,天暗了,要煮飯了。』」

事實上,苑裡藺編的起源就充滿了母愛,一百多年前發明藺編的洪鴦是因為孩子的癩痢頭常被蒼蠅叮咬,很痛苦,所以用藺草編了一頂帽子給孩子。

但後來藺編成為外銷產品後,苑裡人反而很少能享用藺編產品,「以前我們沒睡過草蓆,也沒戴過草帽。」黃增禎說:「因為那是奢侈品,要賣錢的。」以前苑裡有個說法是:「藺編製品是身分地位的象徵,戴著藺編帽走在街上,酒家女一看馬上過來殷勤拉客。」另也有人說:「過年前編好兩張草蓆,就可以過個好年。」

有些家庭的媽媽會給孩子一頂草帽,苑裡的藺編師溫雪雲曾擁有過,她說:「有草帽就很好了。」

苑裡的藺編產業是在60年代垮掉的,那時工業興起,中日又斷交,外銷訂單頓挫,苑裡的女人轉而走入工廠,或做其他行業,幾乎沒人再編藺草,這個曾經盛極一時的產業漸漸式微。

但還是有很多人懷念藺草曾為苑裡帶來的溫馨,也擔心這項老工藝會漸漸失傳,10幾年前利用社區營造的方式,藺編重新在苑裡活了起來,不過,現在的藺編不再是工作,而是創作。

在有心人士找回10幾位阿嬤級的藺編師後,藉著與知名設計師以及大專院校的設計科系合作,苑裡的藺編有了新面貌,現在她們編的不只是草帽、草蓆了,只要設計師能畫出來,她們就編得出來,包括嬰兒車、枱燈、手提袋、甚至一些具有裝置藝術等級的作品都有,她們甚至幫影星舒淇編了走金馬紅毯的露肩禮服,2014年也以「藺暖簾」獲得日本無印良品設計大賽的銅牌獎。

現在到苑裡,你可以看到這些人挽救藺草編織這種傳統工藝的努力,他們從種藺草開始,自己種、自己加工、自己編,他們希望能把種藺草及編藺草的技術都保留下來。

到苑裡,你一定要去藺草學會設置的「愛藺工坊」看看她們怎麼編藺草,做做藺草DIY,再到山腳國小的日本宿舍去看一些新的藺編設計作品展示,當然更要去藺草文化館走一走,在那裡你可以看到古早時的藺編作品,也可以看到新時代充滿創意的作品。

在藺草的時光隧道走一遭,再聽聽藺草的故事,你或許就能體會深藏在藺草裡頭、那個黃增禎一直懷念的那份蘭草情。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jabbar66&aid=48826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