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10/29 02:20:06瀏覽1670|回應4|推薦50 | |
記回台旅遊流水帳,怎麼記也記不完,照片更是貼得沒完沒了。俗在是想丟下不管,可還是得趕緊弄完它,否則吊在心頭,不能企做別的。呵!拼了!想至多再兩篇就完工交差,這一兩天一定得胡亂將之凑合出來。有始有終,國歌唱的,一心一德,貫徹始終。 次晨一早八時 S 與洪兩位先生就來旅館接我們上路南下,選取的路線是富景緻的觀光產業道路,我們只顧被載著觀賞沿路風光,對於路線全不求了解。上圖是從埔里出南下的三線道路相思林夾道,洪先生說相思木最賤,除了做柴燒,只有做礦坑的支架木,現在他們的一位死党研發出來第三種用途,就是用來做老人走路,上下樓梯的扶手,外銷日本,年營業額上億的獨門生意,這是台灣發展出來大陸沒法搶進的產品。 山線道路旁的神木,我沒記下是何處,應是在南投境內吧!呵呵!看了也是白看,應該把旁邊的地標告示牌照下來的 芒果樹道,一路穿越了不下三四條芒果樹成列夾道的優美道路 往古坑的道路上,路旁公園的咖啡樹 古坑農會咖啡集散場 我們點了古坑咖啡在庭院涼傘座下品嘗,果然十分香醇 北港朝天宮 新港香藝文化展覽館 展品及收藏豐富,對香藝文明及發展沿革說明詳盡具趣味,我們在內觀賞盤桓良久 晒香 製香師傅技藝精湛,特地把操作中產品暫停展開如扇狀供我拍照 製香瓷人偶,共八式 清總兵王得祿墓 位在嘉義縣六腳鄉與新港鄉交界處的王得祿墓園,建於西元 1844年,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四年的歷史。此墓園於民國七十二年經內政部會同文建會,依文化資產保存法列為一級古蹟。
王得祿,字百遒,號玉峰,為諸羅縣大鄉西堡溝尾莊今嘉義縣太保市人。生於乾隆三十五年(西元1770年),十五歲入武庠。 林爽文之亂,王得祿募勇隨總兵柴大紀收復諸羅,以功授千總。嘉慶初,改調水師。道光十二年壬辰,嘉義地區張丙為亂,全臺震驚。王得祿以國家安危豈容奸賊謀 逆,乃召募義勇五百隨水師渡臺,助戰有功,加太子少保銜。十六年丙申(西元一八三六年)嘉義亂民沉知等糾眾劫掠,王得祿守城得,十八年加封太子太保 , 官從一品。 道光二十一年鴉片戰爭期間駐妨澎湖 ,於十二月病逝澎湖,追贈伯爵,加晉太子太師銜,謚果毅。一生忠貞保國的情操,表現於遺訓之中:「此身雖歿,此心不灰,生未能懺逆夷,死當為厲擊賊。」 王得祿墓採用傳統閩南型制,,墓的形式完全依照「大清會典」的規定建成,是台灣地區規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墓。基本配置以墓塚為中心,前置墓庭與墓埕。墓碑後築有墓岸,兩側寶城石柱,依次立有石龍、石鳳、石獅、石象等,墓埕前方立有石翁仲、石馬、石羊、石虎各一,碑石及雕飾均為白色花崗石。其規模略遜於賜葬之定制,因墓址矗立於廣闊的平原上,故顯露出雄偉壯觀的氣勢,為臺灣清代的名墓之一。 翁仲及石馬石羊均新造 早期鄉野傳聞,此些石獸會在夜間出來嬉戲,不小心會破壞田間作物,招致鄉人怨言,所以其中幾尊石獸便不翼而飛,其中羊是人工再造,而虎腳乃再修補而上。此墓乃王得祿九房子孫王國柱捐地而興建完成,但因無人看管,墓園鈤益荒蕪,被評為一級古墓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重新整理,才逐漸恢復舊日樣貌。 三人與台糖蔗埕文化園區站長合影 台糖車站當年建築已窳敗不堪 蒜頭車站 這才發覺「蒜」字竟沒照到 車站內牆壁上保留著反共抗俄時期的空襲疏散圖 新蓋的嘉義縣政府就在前面蔗程文化園區邊上,跟故宮南院相連,都是向台糖爭取來的土地。我們經過嘉義縣的這兩處大建設看到還在與建中,嘉義市升格為省轄市後,縣市分治,縣府向中央爭取到經費,搬出 市區,蓋出這美倫美奂的市府大樓。但是嘉義人口流失嚴重,發展困難,縣府大樓社區重劃興建十餘年來,完全不著成效。高鐵通車,嘉義上台北不過一小時餘,故宮南院更是個浪費,也不可能帶動若何發展。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