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5/07/06 22:14:39瀏覽607|回應0|推薦2 | |
生命的無奈在於走過方知來時路 ─ 齊 克 果 我不是畫眼前所見到的事物,而是畫內心裡滋生的念頭。人們似乎隨著年齡時光的推移,愈來愈把注意的焦點省視在自己身上。年紀較輕時並不是不在意自己,只是注意力集中的觀點是與人相處的關係。特別在意旁人對自己的觀感。著重在呈現在別人眼中的外貌與舉止。老了以後則對自己的外觀不像以前那麼在乎,而是更在意本身健康,以及與別人相處時自己的感受。看重在是否得到尊重,任何覺察到的衝突特別會覺得難受。 東方人傳統上認為老人是睿智的象徵,並不只是認為老者是經驗的累積。更要緊的是思想與反省能力由於長久反覆使用,會較年輕的人更能含蓋廣泛與深入。當然這樣的判斷是包含在追惜與無可挽回的現實之認知裡。 人生大道上的詭祕與坎坷非得親身經歷而不足以言傳。並不是言語不足以盡其奧祕,或者是細膩難以詳述。而在於是完全私密個人的体會,缺乏共同体驗溝通無交集或是太個人化的經歷令人窘於追述。可是這趟行程的辛酸是十足的無可奈何。生命過程經歷的累積雖然是封閉自用的強迫体驗,內容主要是與他人及外界交互接觸的經驗。其次就是自己對時間空間的感受,當然尤其是時間的壓迫。 生命本質就是意識在時間裡的延續,從黎明的曙光到黃昏的薄暮。濃縮而短暫的時空佔有。意識到有與無起,人類就宿命地在愈發夾窄的時光之旅中,忙著追逐日益暗淡的生命之光。為何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人們意識到的生命是數學上減揖還元的命題。只要個体漸漸体認到人生是怎麼回事起,就得認清整個生命推算過程是朝著零或空無演算, 在人生相對競爭逐勝的過程裡,無論勝負得意失敗在結局上都是一般無異。永恆的消失是含蓋生命萬有不變的一切的一切。可是我們能如此客觀地站在一旁觀覷這樣的普遍生物真理嗎?當然不能,屬於自己的事實彷彿就不是客觀真理,所有個体化体認過程永是如此牽腸掛肚,拿不起放不下,為的是只有此刻的生命是真,能把握的現有才是自我本身,也是唯有可珍視寶惜的。潛在的認識確切知會不要錯失任何步驟,在輜銖必爭,毫厘必較的人生競逐過程裡,睜大了眼卻茫然失視。在一望到底的大道上迷途猶豫。 暮靄奄滋,落霞西沉。追念回惜也只是片刻間的感觸,身不由己底隨著境遇光陰逐波而去。實際上是無感亦無從怨尤。身若蜉蝣所能抵抗逆爭的作為,一經輕風許許掠過即似從未顯現過一般。 |
|
( 創作|繪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