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0/17 07:04:20瀏覽4816|回應52|推薦55 | |
在傻傻的部落格見著討論「海角七号」的文章天之涯地之角,台灣好!隨手發抒幾句
「偶也收到友人轉來的網路版影片 真是爛得吐血 看不到五分鈡 再也忍受不下去 台灣人就是蠢笨粗 那點能力只能做出這樣低級的電影」 寫來沒頭沒尾,讓人見著以為發神經,想想是該略作說明。可是我是懶鬼,寫這類文章不帶勁,很不想逼迫把自己意思盡量解說清楚,就在這裡隨手大致提出一些意見,表示出自己的不欣賞,我想於此已足。 會覺得海角七號太差,是打一開始就不能接受裡面的編導水準,創作者的意識不寬廣,對人情世故認識不貼切,當然更是識見不周全的缺憾。台灣或中國電影剧本普遍不行,幾十年來如此,以前一直就是差,現在號稱進步了,起飛了,看這部片子也沒飛起來。說是本地導演已打開了世界市場,水準奇高,結果仍然高不到哪裡去。楊德昌,候孝賢、吳宇森,陳凱歌等人的作品我沒看過,想來高明不到哪裡去 ,李安「斷背山」是了不起的,深深抓住剧中人情感骨幹,應是當代了不起的作品。但「色戒」家裡人借了來,我在旁看了不到十分鐘,只有放棄。他早期作品,我偶而在電視上偶為瞥見,覺得不怎樣,吸不住我的注意力,懶得去看下去。張藝謀的「一個都不能少」是傑作,最近的「黃金甲」看了只讓人叫饒命哦,他有能力,但大部份作品都不行。說來也不會比這片「海角七號」高明到哪去。話說回來,中國導演當然不會輸洋人,洋人絕大份的片子也是不能看,當然偶而也會出現像斷背山驚人之作。 要說明自己對「海角七號」的意見,就得把自己看過那一眼眼的部份作個批判。這部片子相當偏頗狹窄,打開始導演以為最震憾的場景 ── 男主角跨坐摩托車,準備起動騎車上台北,不慎吉他從肩頭墮下,他竟然氣得拾起吉他朝路燈柱猛力砸個粉碎。這個鏡頭,觀眾好像認為挺了不得,我以為台灣觀眾太那個了。第一個該問的是;這小子有幾多錢,何以花了很多錢而且宝具的東東一失手墮下地,這人竟會氣成那樣,得要整個砸碎才泄憤。看他居住環境及佈景應不是手頭寛寛的公子哥兒,後來還要去代班做郵差,顯然是打工掙生活的窮小子。觀眾難道不會覺得既要跑長路,何不把吉他綑好 背好,這吉他難道是他為理想奮鬥的工具,而且以後要靠它吃飯傢伙,可以這麼隨便地砸掉嘛?砸壞了他還買得起另一隻嘛?總之,理論上完全不通,而且不合情理,若要顯示主角的反叛及脾氣大,也得有其因果串聯關係。如此憤怒青年,如此 rebel without a cause ,只有令人訝異,不是不夠性格,個性化是個性化,而是不合理。 可以用很多方式來顯示其性格與憤青,但不應這麼不講現實及處境,生這種小不忍的砸物泄憤的氣相當莫名其妙,編得說不過去,不通。再來看到的是女主角和拍廣告片的模特兒團隊的遊覽車駛到垣春城牆邊停下來,因為墻洞小,遊覽車大,司機與女主角討論能不能穿過的場景。這境頭和場景處理就見出導演的功力不足,他可以編成冒然輕進,去撞牆洞,擴張戱剧張力,讓車子損壞來顯示生命的錯判或者荒謬。或者若不要那麼戱劇化,就該用遠鏡頭從墻邊經過顯示南台灣風土民情,拍來太靜止呆滯,這樣編法像是小學生作品,對於一部發行給大眾的影片來講太不及格了。 從事小說或剧本寫作的工作,看電影雖說是表現面更寬廣,可以有三度空間的立体的發揮與表現之效果,甚至四度空間的效果,但由於是心靈與思維的表逹,電影所企楔入深度與向內探索能力常會顯得侷限疲軟甚至不足。所有最偉大電影大師,他們的表現無論若何用力都藉助於意會或者神似,寄托於觀眾的想像力來逹大師們所要到達的那種程度,而不能如同文字工作可以直接傳逹; 那類心至心,思想至思想的水平遞送。一般情形電影似不能如文字那般有效,它更藉助於觀賞者自己領會與想像才能提昇至那一境界。 所以說,在這一方面第八藝術是有其先天侷限,文字表逹反而能上天入地無所拘。但反過來說,也就是文字表逹不如電影的地方,它無法如實呈現,全部藉助於讀者的經驗來傳遞共同認知,藉助想像甚於真實形象的遞送。 電影的效果、力量及普及當然遠遠超過文字效力,但它是商業產物,先天上它就是較次級的藝術,不僅不能跟音樂比也不能與美術比。在意念傳逹上也無法逹成文學的程度。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