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我所喜歡的作家
2008/10/08 19:55:14瀏覽2699|回應12|推薦62
讀聯網「作家沙龍」大作家郝譽翔在秋日紐約見到夏志清先生裡面寫到夏先生初次見到張愛玲趣事;「他說:『我在上海曾經見過張愛玲一次,可是那天我根本沒把她放在心上,反倒是站在她身邊的劉金川小姐,才是真正 叫我難忘。』說完,夏先生就又迫不及待起身,找出他所寫的〈初見張愛玲,喜逢劉金川──兼憶我的滬江歲月〉(刊於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一、二日《聯副》)一 文給我看。接著又覺不夠,夏先生還走到書房,從抽屜裡翻出一封當年他寫給劉金川的情書,薄薄的紙箋已然泛黃,上面密密麻麻地寫滿了五頁的蟹行英文。」

啊哈!夏教授這樣急著表白,豈不應了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說來,男人們最是膚淺,通常都只會愛美女不會愛才女,不過話說回來,難道女人又不是嘛?

我最喜歡的台灣小說作者是郝譽翔和成英姝,不由念及是否也掉入這個巢窟,因為盛傳兩人皆美女矣。這樣寫來,比上面所論述的「男人」更不當,更一桿子打翻了一船人,這裡肯用「喜歡」這兩個字,應不包含這類意識,應是閱讀無數小說創作後比較出來的結果,和性別、容貌不生關係。

聯網「作家沙龍」裡頭我喜歡的作家,除這兩位外,還有一位黃寶蓮。我認為黃寶蓮的第一本書「流氓治國」是現代華人著作裡面,寫得最好、最動人的遊記,那本書觀察深刻,深富人文思想、字裡行間氣勢磅薄,寓個人蒼涼於廣博的神州大地間。是最了不得的散文創作,可惜她後來的小說創作我就沒怎麼欣賞。

想來這裡用「欣賞」來形容在下感觸似較妥,「喜歡」這個詞用來有些不那麼周延;可是程度上,還是似該用「喜歡」才表示得出其強烈,但可不是「粉絲」。喜歡是有的,可還不到粉絲那個程度。或者將之寫成「欽仰」似乎較合適,然而,也許有那個意思,可又不是那麼回事,並非欽仰。她們三人作品優劣雜陳,會欽仰過一兩部作品,而且大多是她們早期作品。事實上,我讀她們作品甚少,從不曾追著找著來讀,都是撞著才一看,談欽仰,還不至於。

說是早期作品,確實是讀了她們早期作品驚艷,才生成喜歡的感覺。第一印象是很重要吧!對黃寶蓮印象深刻,當然是前述她有生以來的第一本著作。而初次讀到成英姝郝譽翔,是她們登載在某一期的聯合文學的小說創作,已是十幾年前了,那一期的「聯合文學」因她兩人的作品而顯得突出,甚至光茫四射。讀郝譽翔第一篇小說是「髮」(或是「洗」),成英姝是「阿芙羅狄」;大意如此,名字己記不清。當時拜讀之下,嚇了一跳,心想難道台灣文學真個起飛了,怎麼會有這樣的才女出現,而且一出就兩位潛力無限的女作家。不過後來也沒再讀到別的好小說作家。似乎自國民政府遷台以來也僅此二位作家,有點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之慨。

說喜歡是很合適,也才符合此刻的意旨。喜歡這三位現世華文作家的某一些作品,有時幾乎有點過於李敖,是因為她們的性向與含蘊。這三人不能說對我寫作有若何底影響,純粹是欣賞罷了。論及喜歡,我還更喜歡林文月,但她非小說作者,林文月也曾是美女,她書本扉頁上的早年照片真是端莊美麗。李敖是本地的魯迅,他絕對是對台灣最有影響的作家。

夏志清教授認為上世代迄今的台灣作家的文字造詣是中國白話文字的登峰造極之時期,想必夏教授必然覺得無法抹殺李敖自誇他的文字是三百年來白話文第一人。台灣作家文字運用固然熟稔,但不覺得眼前作家的散文成就真個就壓倒五四及其後時期。不說別的,李敖的文字能好過張愛玲魯迅嗎?不以為會有幾人肯如此認定。而且在我眼中,現存作家之中,應推林文月才是第一人,她寫來含蓄婉約,溫柔蘊藉,可不是徒憑誇示賣弄甚或囂張就壓得下去的。

聯網同文段譽先生的文章寫文的精進提到一票華人名作家,余秋雨、龍應台、南方朔…等等,我都不「喜歡」,氣質品味與我不合。脾性不投合,可不是說他們不出色。成郝雖好,但我更喜歡三零年代的小說家,那時期可是中國現代文學文藝復興,可惜斬斷在國共內戰大陸淪陷上。

散文寫得好是可以修鍊得出來的,小說則難矣,得要靠天性與秉賦定其成敗。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yumo&aid=2282629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段譽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更正人名
2008/10/09 12:17

夏志菁教授名字打錯,應是清。

段愈的名字也打錯是譽。

最後祝莫大兄國慶佳節愉快。


莫大小說 (iyumo) 於 2008-10-09 18:41 回覆:
感激指正,己更正

安歐門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沒有喜歡的作家
2008/10/09 11:17

我只有喜歡的作品,再好的作家也有爛作品。

我喜歡哪些作品?不記得了,也無須記得。

當時的感動,存在於那一刻,已然足夠。

作者與讀者的互動,在於文,不在於人。

註:借題借地發揮,和主題主人無關,請勿誤會。謝謝!


沙塵人間.難滌心垢.虛擬世界.反見真情.

莫大小說 (iyumo) 於 2008-10-09 18:49 回覆:
安兄境界實高我一籌

受教,使我天頂頓開

是該為其文著迷,不該為人迷

如此才不復執迷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