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9/24 06:33:59瀏覽815|回應0|推薦24 | |
前此總認為生命非得走過方知來時路,這些年來在部落格及新聞上讀了下面這兩則文字,開始覺得並不全然是那麼回事,經不經歷並不影響或造成對生命過程的領會。而是將心比心讓我們領略,生命裡頭諸種快擇是可類比的。王老頭事件帶給我無比震憾,造成我去寫乖蹇,然而這終究是一椿特例,是個人性格扭曲帶引的悲剧,無法以人性共同性來作普遍地類推,尤其無法以人道立場來推演要創作的故事:
~~~~王老頭夫婦在十來年前就決定要安樂死;但並非馬上要安樂死。在google查閱,見天涯論壇有人標題這麼寫著:台灣的王老頭,這裡有人認識麼?挺悲剧的一個人 这几天都没有关注新闻也没有关注blog ,今天去,大吃一惊,之前也曾在网络上讨论过问题,也算是熟识的网友,刚才看到他杀了自己的老婆,大吃一惊,然后看了他的blog,也许能够理解他的无奈。老无所依,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的,难道不是人生悲剧的~~~~ 其實老了有吃有住之所何來所悲,所悲者該是老而猶尚奈何不了寂寞,尚不甘雌伏尚以為社會虧待了他,遺忘了他,臨老了還尚自認為懷才不遇,齎志難伸,尚以為子女不孝,不在滕前奉養,這些才是悲剧。是看勿開的心情使成其悲剧。不能一個人自處且由於偏執頑固的發揮才影響造成催毀 的悲剧,但此處的悲剧可是成乎一心底要使之發展且逹成其目的,將子剧固粉具戲剧性,可到底符合一般之悲的定義否?悲傷總得是失去了珍惜之人或物,或盡其努力後而不成功而逹不到目的,或者渴求或渴慕太過而得不著…等等這類情形或情緒才使人悲傷難耐。而一心走偏鋒最後逹成了標的,此情形照講並非我們一般認定的悲傷因緣。若因之或過程上的難過可非常情所言之悲。 王老頭自以為為救護妻子下手殺妻毫不手軟,可並不自我了斷,可見殺人遠較自殺需較少的魄力與勇氣,人是如此怕痛,戮殺在他人身上之痛怎樣也無法施之於自己身上。這椿事故最說不過去在於何必非要以螺絲起子釘入妻子腦殼內,卻絲毫不思較人道不殘忍之辦法或方式,口口聲聲愛憐之心何在,徒見做丈夫常年以來控制欲與操縱專斷。。 二○○五年郭松棻辭世,李渝花十年時間仍走不出傷痛,竟選擇結束生命 ~~~~ 以「溫州街的故事」聞名的作家李渝,美國時間四日晚間在紐約住所自殺身亡,享年七十歲,震驚文壇。李渝是前輩畫家郭雪湖長媳、作家郭松棻之妻。家屬表示,二○○五年郭松棻辭世,李渝花十年時間仍走不出傷痛,竟選擇結束生命。 李渝一九四四年生於重慶,五歲來台,台大外文系畢業後赴美求學,獲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中國藝術史博士,著有小說集「溫州街的故事」、長篇小說「金絲猿的故事」等。 李渝於台大外文系求學時和助教郭松棻相戀,兩人隨後赴美求學並結為連理。兩人大學時代便發表文學作品,一九七○年代曾因投入保釣運動擱筆。 李渝父親是台大教授,與臺靜農、胡適等大師頗有交情。她從小在聚集大陸來台文人的溫州街長大,曾說「我們家飯桌上進行的就是中國近代史」。 赴美後,李渝將少女時代的見聞寫成「溫州街的故事」,常被文壇拿來與白先勇的「台北人」相比。郭松棻則長於台灣本土文化搖籃大稻埕,其父郭雪湖畫作「南街殷賑」,是見證大稻埕繁華的文化記憶。 曾到紐約採訪兩人的作家廖玉蕙,在訪談上記載,郭家擺了十多副眼鏡。因為李渝成天找眼鏡,郭松棻乾脆為她配十幾副眼鏡,省得她找來找去。 「她一直放不下大哥(郭松棻)!」郭雪湖二子郭松年說,這十年李渝一直「走不出來」。 「郭松棻是李渝所有的生命,包括文學、愛情與人生。」一位曾在兩人紐約家中居住的作家表示,郭松棻過世後,李渝獨居於相守一輩子的家中。郭生前的書房擺設原封不動,她天天對著亡夫照片說話,彷彿他從未離去。 李渝生前為郭松棻整理六、七十萬字的遺稿,印刻出版社表示,將按原訂計畫出版~~~~ 上世紀,我們年輕的時代郭松棻與李渝的關係是文壇佳話,郭松棻情史的印象在我們大學時代尤富傳奇浪漫色彩,郭松棻的家教學生陳雪梨一女中時曾與錢永祥交往,但對郭一往情深,放棄台大外文系學業,奔赴美國唔郭松棻老師,後繼情形我們未悉。我是廿餘年之後才讀到郭與李渝的關係,想來大約與陳雪梨並未發展下去,或者另有錯綜的演變。郭松棻似是很有魅力的人,幾年前從報上讀到大一時修過兩門課的孟祥森老師,趕赴紐約去會見彌留的郭,深感兩人之情誼之深重,再之後沒過幾年,又見孟祥森也去世也,再後曹又方去逝。國民政府遷台,在台灣成長的那一代文采風流逐步凋零。 張復曾向郭松棻請益文學,往復來往通信,得知郭松棻後來的文哲思想極度推崇托斯妥亦夫斯基,是他後期文學修錬的重點,承張復轉郵得以轉信拜讀,甚為動容,李郭以及他們一生的至友劉大任以及白先勇等輩那一代出生台大文學院的文學鉅子,可不都為了文學鞠躬盡瘁,從未偏離軌道。 原先我有一個見地,認為自我了斷本身絕對是亟需勇氣的行逕,卻為世人故意說成懦弱,這不僅言不由衷,而且倒果為因,自殺者本身可是因了看透所以才斷然而行,絕非社會上流行的假道學說詞認定自殺是膽怯的弱者行為,是怯弱才不敢面對現實及生存。試想人生艱難唯一死都做了,何來畏懼生之苦難。可是現在自己也多所領會,已不能如此輕易且簡單地下論斷。這裡面絕非一是一二是二那麼明白易分辨的過程。死亡未能改變生命亙常規律,自殺亦一樣不能動搖。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