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2/13 23:16:53瀏覽1471|回應3|推薦25 | |
母親上週逝世,一個人活到這個年紀時來處理父母後事,已很難激起敏感尖銳的情感。這麼些年下來己很自然地把已身處境投射融蝕於親人身上;父母是最親近的借鏡,自己的寫照。個人覺得我們這世代成長過來的人很容易要廽想到卡謬的異鄉人那種陷身母親靈堂那種茫然的場景之追想,這是很容易植基在想像與記憶的印象。還有,就是李敖那種鄙夷、不屑、不認同的中國傳承類封建式底孝親式禮儀,那類近乎自虐式的靈堂和喪葬禮儀,使得所謂孝子處境的卑下和慚疚,李敖認作做作失真,自覺這兩條思慮的線索貫穿自己思想裡。 反正今日的我們不復年輕,不再激越,長年以降的生活歷練使得觀感遲緩,不復認同任一特定標籤與想法,或者 說是已融入與包容在其內。
始終見證著人們在生活過程裡修正及改變,或許這即是習俗文化與傳承佚散之過程。從前頗為感慨地讀著包赫士作品裡提到在阿根廷大草原上印第安或者高卓人,流離遷移的生活加速他們一代代地逐歩漫漶遺忘原先傳承的文化、歷史,以及文字,甚至消倪。人們在纍積且記載傳承歷史文化與習俗, 同時也在散落流失及遺忘歷史及傳承。 |
|
( 在地生活|北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