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3/06 17:59:31瀏覽7868|回應0|推薦9 | |
斐斯塔洛齊 稱號:孤兒之父、貧苦兒童的導師、平民教育之父、`國民教育發展先驅、 現代教育學與新學校的創始人、「人中之神,神中之人」、瑞士的孔子、 教育史上提倡與實施愛的教育的先驅、「現代小學教育的鼻祖」 年代:1746─1827 國籍:原籍義大利,遷居瑞士 生平 ․1746生於瑞士,一個信仰虔誠,充滿愛的家庭 ․5歲時父親過世,由母親蘇珊娜及忠僕巴貝麗扶養成長,母親的愛及僕人忠誠精牲精神,影響他終生 ․18歲進入瑞士蘇黎士大學就讀哲學系,研究盧梭的愛彌兒和民約論,影響日後他對教育工作的啟示 ․23歲與安娜結婚 ․24歲根據愛彌兒之教育理論來教育長子約克,並仔細觀察與紀錄,為後代用歷史法研究的開創者 ․28歲在新莊設立「勞動學校」,收孤兒及貧兒 ․34歲出版隱士的黃昏,闡揚盧梭的自然主義的教育思想 ․36歲發表林哈特與葛楚特,說明教育是改革社會的基礎 ․52歲法軍入侵瑞士,政府委託其主辦收孤兒的工作 ․53歲,在布格多夫創立學校,倡導「直觀教育」 ․56歲,拿破崙親訪,出版葛楚特如何教育他的子女,為斐氏教育真髓所在,倡導直觀教學法的著作 ․59歲,在伊佛頓建校,成為歐洲兒童教育的聖地 ˙69歲,愛妻逝 ˙72歲,在伊佛頓附近另外設立一所小學 ˙79歲,因經營困難兒關閉伊佛頓 ˙81歲(1827年)與世長辭 19年後,後人感念其教誨精神,於墓碑上刻下「人中之神,神中之人」之語,來紀念他 教育思想 一、教育意義 主張教育應如植物一般,人出生時即像一粒種子具有畢生發展的潛能,教育只在提供適當的環境避免無謂的干擾,使其循序發展 二、教育目的 1、完人的教育目的 教育的目的是在發展人的本性,適當的培植其能力與才智,幫助其成為一個完人 完人教育(3H教育) ˙頭(head):也有稱腦,智慧─智慧、思想 ˙心(heart):精神─道德、宗教 ˙手(hand):身體─體力、技能 教育的目的在求個人體育、德育、智育的均衡發展 2、教育的目的在人類本質改造 3、教育的社會目的 教育除了重視個人本質的和諧發展,還須重視道德訓練與宗教,陶冶人及社會的動物,不能離開社會生活,只有在社會中才能獲得教育的效果,教育是改良社會的根本辦法 三、教育的方法 1、直觀教學法:所謂「直觀」就是「直接觀察」,斐氏認為教育的基礎不在書中的學習,而是實際的生活,所以主張教育應以實物教授,故而力倡直觀教學法 分為兩個層面 (1) 知識的直觀 直觀的要素:數、形、名 (2) 品德的直觀:成人以身作則 2、慈愛與威嚴並重的教育方法 完善的家庭來自母親的慈愛,得自父親的嚴格要求 慈愛可以使孩子具有情操,但是從嚴格中才能獲得真確的知識 貢獻 1、教育方法的革新:直觀教學法 2、影響瑞士、德、英、法、美等國的教育 3、啟發幼教思想:影響德國兩大教育家赫爾巴特和福祿貝爾及蒙特梭利(義大利),其幼教思想的重視感官經驗、手工及操作活動等觀點 4、影響英國「幼兒學校」的發展方向 5、對教師特質的影響:特別注重教師應具備「教育愛」的條件 6、貧民教育的注重,普及教育的提倡(於1798年設立孤兒院) 7、開啟後世用歷史法研究兒童的先河 8、重視手工教育 9、實施建構式教學法,反對注入式的教學觀 10、 教育園丁說 著作 1、「葛楚特如何教他的子女」:為斐氏教育真髓所在 2、「隱士的黃昏」:又譯為「隱者夜話」:闡揚盧梭的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3、「林哈特與葛楚特」:又譯為「廖得與葛妹」或「賢伉儷」,強調教育為改良社會的基礎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