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越改壓力越大?
2014/06/10 10:07:26瀏覽428|回應1|推薦38

 

現在高中職入學都打著「免試入學」的12年國教了,聽起來不是德政嗎?怎麼看著新聞上寫的,家長和學生都因此反而更憂鬱,還說有人因為選填志願煩惱憂鬱到都快自殺了,這是怎麼一回事?

 

而這第一次的免試入學或許有很多還不是很周全之處,但是我想這項政策上路不是這一週才公布的,應該很早很早之前,這一屆的學生就知道自己是第一次的高中免試入學者。相關辦法應該也早已公布,家長們應該也早就知道,若覺得不懂不瞭解,也應該趁早打聽清楚。因為遊戲規則早就制訂好放在那裡,時間表也是既定的,所以各項時間一定都很有限。若能及早把模糊處釐清,那或許這次選填志願時就不會覺得時間不夠、資訊不足。倘若覺得遊戲規則有問題,那也該在遊戲尚未開始前,就先提出質疑。等到遊戲開始分數都出來了,才來說遊戲規則不公平,那好像也說不過去。

 

我國的教改制度也真的越改越讓人看不懂了,免試還是得考試還是得填志願,又弄出一堆讓人不理解的東西來;說要打破明星學校的迷思,但偏偏大家填志願還是只想填歷史悠久的名校;加上貧富差距越來越懸殊,現在小孩要靠會讀書翻身也不可能,因為現在人人都有書讀,都能上大學,人人都是大學生、碩士生,但薪資待遇與各項環境狀況卻沒更好?那我們是不是該考慮,嚴格辦學?將多數浮濫升格的學校打回原形?甚至廢校?重回那些年的聯考時代?反正看來家長或許也比較能適應當初那樣的聯考時代,只要專心課業就好,也不用去管什麼幾級分與其他各項無關課業的加分項目,不也清心省事嗎?

 

話說當年,我們還是高中聯考的時代,要考哪一區才可以穩上公立高中,都得自己衡量自己實力與老師不斷討論後,才像是下賭注一般去報名該考區(因為各區公立高中都是同一天考試,所以只能擇一報名)。

 

填寫志願卡時,可沒什麼東西可參考。那時候可沒有網路通訊這東西,所有可參考資訊也都不是立即的,更不是公開透明的,完全是各自依照「歷史資料」去判斷自己可能的落點學校,看自己分數依照以往狀況可落在哪區,然後在依照自己需求去將學校志願排序。有人就是依照以往各校分數排名一路依序填下來;有人則是除了前幾個男校與女校依序填完後,接下來可能不是按照學校分數高低來填寫,而可能是選擇距離家近或交通方便的學校填寫,可能覺得如果不是前三大高中,那剩下來填寫哪一家也沒差吧!

 

那時候等放榜,真的非常緊張呢!因為真的是一試定生死,哪有第二次機會,不滿意的人就去國四班報到,明年捲土重來呀!哪有那麼多怨天尤人、憂鬱到要自殺的?父母根本也不插手學生的志願填寫,能上就上,不能上就重考不然就去上高職或專科吧!反正行行出狀元,不是嗎?

 

對於小孩的求學之路,現在的父母可能比小孩還要緊張吧!連志願卡都要父母幫忙填寫,實在令人擔憂,小孩自我學習獨立判斷的機會又被父母自以為是的剝奪了。等到這些小孩到上大學前的那場考試,我想志願卡還是父母填的吧!因為父母還是不放心交給小孩自理。

 

那大學畢業入社會後呢?工作面試呢?新工作報到呢?難道也能讓父母一路相陪?繼續幫子女判斷選擇嗎?到最後,小孩表現不好,當父母的要責怪時,若小孩一句話:這些都是爸媽你幫我填的、你幫我選的,不是我選的。那時,身為父母的你,該如何回答呢?

 

過度憂慮的父母,可能會造成過度緊張的子女。遇到得失心更重的小孩時,可能會稍稍覺得事情不如他所預想時,就會有超乎想像的情緒反應。

 

就讀名校或許能擁有較好的師資與環境,或許對學生課業也會有加分。但,有沒有可能硬讓小孩上了名校,反而因為更激烈的競爭壓力而讓小孩更崩潰、因為跟不上而更無力、更挫敗呢?別忘了,名校也有落榜生,而看似吊車尾的學校,也是有上台大的喔!所以學生自己的資質與努力才是成功的最重要關鍵。我想,「寧為雞首、不為牛後」這句話或許多少有點道理吧!一個能讓學生自由學習、擁有揮灑空間與展露個人長才與自信的環境,一個游刃有餘的環境,或許對小孩才是最佳選擇吧!

 

( 時事評論雜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thinkisay&aid=14042417

 回應文章

芮城阿八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4/06/11 11:26
父母的心態不變,怎麼改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