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3/25 09:15:34瀏覽690|回應3|推薦79 | |
走在客家庄頭,有些景象是很讓人迷惑的。 連續走了幾天,夥房和夥房之間是相通的,那穿來穿去的小路總會把人帶回到原點。現在與過去重疊,時間是一種錯覺,在這裡每一分每一秒似乎只是間續行走著,而人,就這麼老去了。 剛送完某個老人家永遠離開這村庄的夥房,附近的人叫我們那幾天別進去,當地人相信老人家的魂魄還會回去,我們去了是不吉利的。也許,老人依舊留戀這夥房的百年風華,總可惜的是我們又少了一位可以訪問的對象。 堂前的匾額訴說著她昔日的風光,那屋瓦也正透露著過去的輝煌,然而資料的取得卻非常不易,留下來的人住在這裡,卻不知道這裡的歷史。一切都像呼吸般自然,打從一出生就和她合而為一,她就是生命的一部份,因為就是覺得這般自然、平凡,後人也不會特別去記憶這建築物的始末緣由了吧? 在六堆客家,有許多這樣的夥房隨著時代變遷及現代生活習性改變,逐漸被西式洋房所取代,能被整修還保持完好的夥房真的不多了。上次經過阿公的老屋,破落的屋瓦早就崩塌;想起我的太公、阿公那年代,求生存是艱難貧困的,所以阿爸和伯父、叔父們老早就離開夥房到都市去,老夥房是宗族共有地,說要拿錢出來整修,伯父們就說:「那沒用啦!又沒人會回去住。」是因為土地並非個人私有,於是不願保留老房子而任其頹廢,認為老東西沒啥用處,這恐怕就是搶救客家文化的困難所在了。 人在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的平衡點該放在哪裡?當我看到一些獨居老人在路上拄著拐杖獨行,平淡中有點落寞的身影。 也許,他們的年輕一代總有一天也會想要回到這裡,當他們憶起這裡。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