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反共背景下的文學教育:穆中南與文壇函授學校
2012/12/18 23:09:36瀏覽593|回應0|推薦4

 

5060年代作家養成的幾種途徑

 

從過去到現在,都不乏對文學懷抱夢想的人,但要在這條看似熱鬧,實則寂寞的小徑持續前行,除了一個人默默努力外,往往必須有所憑藉。今日懷抱文學夢的青年,可以參加各種文藝營、寫作班,透過與同好切磋、前輩指導,提升自身創作的技藝,那麼5060年代作家們的文學生涯又是怎麼展開的呢? 

當中,較常被人們談起的,可能是文學導師的指導、批評,對青年作家文學實踐的影響如夏濟安之於白先勇、王文興等《現代文學》作家群,或王夢鷗、姚一葦之於尉天聰、陳映真等「文季」文學集團。而有見識的編者如何創造優質的發表環境,為有潛力的創作者提供成長、茁壯的機會同樣受到論者重視。如林海音擔任聯副主編期間,對女作家、軍中作家、現代主義作家本省作家的提攜或《皇冠》編者平鑫濤在60年代則推出的基本作家制,為有潛力的作者解決經濟與出版問題等等,都是當時作家養成的重要途徑 

文學導師與編者的影響力外5060年代也有和今天類似的寫作班與文藝函授,讓有志寫作者,不分資質、省籍都有機會了解基礎的創作方法。這些寫作班在當時往往帶著濃厚的官方色彩,如1951年文協舉辦的小說研究組、作協成立的中國文藝函授學校,以及代辦軍中文藝函授班的中華文藝函授學校文壇函授學校等等,皆是在培養反共與軍中寫作人才的背景下成立的。

 

具有官方色彩的文學教育以文壇函授學校為例

 

1958年成立的文壇函授學校為例,創辦人穆中南反共立場鮮明,始終透過他經營的《文壇》雜誌,支持官方文藝運動,文壇函授學校的創辦,亦延續對戰鬪文藝的支持,在國防部總政治部的委託下,經辦面對軍中和社會人士的文學函授教育。 

因為穆中南的文學觀與愛國、社會教化緊密結合,當他從事文學教育時,引介創作與賞析技巧之餘,也向函校學生強調文藝創作須以中華民族的精神為基礎,重視創作者的愛國情操,不厭其煩地向學生解釋《文壇》戰鬥文藝的立場、民生主義新寫實主義的路線,函校教育可說拓展了穆中南文藝報國理念的傳播範圍。

然而,穆中南個人政治理念的投注外,文壇函授學校的創辦,也在於他注意到當時各級學校惡性補習的風氣,認為考試對學業沒有多大幫助,只是取得一個資格,卻未必能夠扎實學問、培養寫作能力,為了減輕考生們在考試上所受的折磨,建立白話文寫作教學機制,同時也為失學者服務,他決心辦好函授教育,以補正規教育之不足,試圖透過函授教育解決社會問題。 

在此前提之下,文壇函授學校創辦雖然以軍中文藝的推展為契機,卻不只著重培養軍中作家,也針對社會上的失學青年。在入學資格上,因以「打破程度給每個求上進的人一個求學的機會為宗旨,故「凡文字通順之失學青年,及對文藝寫作、新聞業務或對國文有志進修之青年」皆可入學,不會為了培養新作家,而嚴格篩選學生。事實上,由穆中南談論函校發展狀況的文章可知,即便入學時文字不夠通順也收,許多學生入學時連寫封信也有如天書,函校使其至少能寫好一封信,所以入學的門檻可能更低,具有有教無類的啟蒙性質。

 

口號之外致力於培養寫作者的實務工作

 

為了顧及學員素質分佈不均,在教學上函校盡可能以淺顯平易的方式引導同學做學問,以實用為主,盡量減少過於繁複的理論說明,同時在班別開設上,以國文先修班、進修班為基礎,之後再深入小說、新聞等專業課程,期望同學依自己的程度選班,並針對學生學習情況,研發新的教學法、調整開設班別。   

雖然穆中南深知光靠函授短暫的課程不太可能把每個學員都培養成作家但辦校的目的畢竟是希望培養新作家等而下之培養具備基本寫作能力的人才,因此,除了邀請名作家將寫作經驗寫成深入淺出講義,函校相當重視習作與作業批改,穆中南將之視為函校最重要一環,認為透過學員實作,再讓有經驗的教授批改,才能有效提高寫作力。他要求批改教授不僅是修改造句用詞給評語,還要為學生提出具體的修改方法,讓學員能夠與教授往來討論,循序鍛鍊寫作能力。

由穆中南經營文壇函授學校時,同時著重反共理念與教學實務,可以看出文壇函授學校的經營雖然利用官方的資源也支援國民黨政府的反共國策,但並非如政黨高層僅著重喊政治口號,而是試圖建立白話文創作的教學機制。在中文系較不重視新文學創作的年代,函授學校對教學與批改教授的需求,也提供許多已成名的外省作家,如覃子豪孟瑤蘇雪林穆中南李辰冬羅盤等人,在學院之外從事新文學教學工作的機會

就函授課程的影響而言,儘管函校的經營立意支援官方文藝政策,經營背後也有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但由戰後多位詩人如向明、瘂弦林煥彰等人皆曾透過函授的方式,接受覃子豪的新詩啟蒙,廖清秀、文心、陳火泉等跨越語言的一代,亦經由文藝函授突破語言轉換的問題,可見這些文藝函授學校、寫作班的效果不見得在於成功支援反共而是讓創作者獲得入門白話文寫作的途徑

 

參考書目

 

穆中南,《寫作的境界》,台北:文壇社,1961

劉正偉,〈解說〉,收錄於覃子豪著;劉正偉編,《台灣詩人選集1﹕覃子豪集》,國立台灣文學館,2008年,頁113-129

封德屏,〈穆中南與《文壇》雜誌〉,收入徐照華主編《台灣文學傳播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中興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出版,2007年,頁374-401


極光電子報 台灣文學ing專欄2012/12/18

http://blog.roodo.com/aurorahope/archives/21248932.html

( 創作文學賞析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rin0125&aid=7156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