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東方不敗--總論
2008/01/06 15:06:43瀏覽364|回應0|推薦0
〈易〉雖被儒家列為六經之一,但並非儒家產物,因為它歷經夏商周三朝甚至更久遠之前年代的演進,已經與先秦諸多學說相融合。就講求天道的道家來說,〈易〉有宇宙本體論、認識論與因而演化過來的倫理學;就陰陽、五行家而言,〈易〉早已與它們融合成「究天人之學」的學問;就儒家而言,新儒學(理學)最後又據道教、陰陽、五行家等之學說,綜合成「太極圖說」,成為中國最完整的宇宙論。

所以,〈易〉代表的是整個中華文化融合後的智慧,而非只是一家之說。雖然〈易〉浩瀚淵博,但最能代表〈易〉學精髓的〈易經〉本經,卻只有六十四卦卦辭與388條爻文,全經不到七千字,每個謠辭都言簡意賅,深藏大義,這情形很類似另一被視為中國最有智慧的書〈道德經〉只有五千餘字一樣。

〈易經〉本經雖然只是卦爻詞的條例,但如果去分析〈易經〉本經的整體架構,就不難發現,它就像小宇宙一樣深醞著中國幾千年來的哲理,而且歷久彌新,與現代管理學相互映證更能顯現其洞燭先機的智慧。

一、 變易之道

〈易經〉之名為〈易〉,歷來多認為是因為「變易」之故,如〈繫辭〉說天地因為陰陽的剛柔相推而產生變化;後代的孔穎達〈周易正義〉則說,〈易〉就是變化的總名,改換的殊稱;〈周易乾鑿度〉認為〈易〉有簡易、變易、不易三層意思;毛奇齡〈仲式易〉則更加認為〈易〉有變易、交易、反易、對易、移易五層意思;〈說文〉:易者蜴也,守宮也,近代考古學家郭沫若則推論,這種蜥蜴應該是石龍子,因為牠最擅於隨環境而轉換膚色。

「變易」在中國原是重要的宇宙觀,沒有變易無以生天物萬物,沒有變易無以繼往開來,所以在東周那個戰亂的春秋戰國世代,諸子百家多提出豐富的學說,企圖挽救天下頹勢,建立安定的家國。但後來中央集權後,中國在帝制與貴族為維護既得利益的高壓統治下,才逐漸喪失變易的民族性。

與〈易經〉有密切關係的「太極」理論便說明,天地之生成,是因為「無極」靜極思動,所以產生「太極」。太極又因「動」而分化陰陽,陰陽再化生四象,四象再化分八卦,兩個八卦交躔才又產生64卦。而實際上,每個卦的每個爻都有可能產生變化,所以每個卦都有可能再產生64個變化,因此64卦一共能產生4096個變化。

所以,宇宙的生成原理無非是因為「動」所造成的「二元化生」,以現代數學來說就是:
二的0次方(1,太極);
二的1次方(2,陰陽):
二的2次方(4,四象);
二的3次方(8,八卦);
二的6次方(64,六十四卦)。
二的12次方(4096,4096種變化)

最後回歸到〈易經〉本經六十四卦與4096種變化來說,因為易經占卦原則是「不變為體,變為用」,且「卦為體,爻為用」,所以它展現的正是宇宙化生後的模型狀況(卦),與各種可能變動的事件(爻)。中國這個因為「動」而產生「變易」與「化生」的觀念,與現代管理學上強調企業應該隨時處於「變革」(Change)狀態,與透過拓展產業領域以維持企業生命週期的理論是一致的。

1.何謂「變革」

環境乃始終保持於進步與變易的狀態,所以企業也應該隨時處於接受外在刺激的狀態,並將這些刺激資訊連結到內部各處,進而做出適應環境改變的決策與行為。

但據美國〈財星〉(Fortune)雜誌統計,美國五百大企業,五十年後仍列於榜上的,不到百分之十。許多企業的興起是時勢造英雄,破敗也是時勢所致,亦即,在景氣或產業好時,不明就理的投資成功,在景氣或產業轉壞時,也不明就理的鎩羽而歸,成敗完全不明所以。但很多老企業家的名言便是:「以前就是這樣幹起來的,為什麼現在不可以」!這話已經注定企業要完全失敗的命運,因為從這裡就可以看出,某些企業家沒有變革的思想,完全以「過去經驗」為經營理則。但現代世代交替的間距卻因科學與技術的突飛猛進而在急遽縮小中,「處變不驚」的企業最終的結局必然是與舊時代一起走入歷史,最後不知應變革新的企業家還要發出「時不我與」或「天欲亡我」的怨天尤人之慨,亦徒枉然。

2.拓展產業領域

任何產業都有它的盛衰期,譬如傳真機大量取代了郵遞,e-mail又大量取代了傳真機,手機簡訊又大量取代了e-mail…….;又如平版印刷完全取代鉛字印刷,電腦印刷又完全取代平版印刷,電子出版又大量取代印刷出版;……。人類的文明與科技一直在進步,所以人類也永遠無法滿足或停留於一個固定的生活層次,連帶的產業也不會永遠維持它的銷售量,因此企業也不會永垂不朽。

但多數企業無法在變動中視出端倪,譬如數位攝影機興盛後,其實也宣示底片沖印的業務正面臨嚴重的挑戰,但基於一般民眾旅遊娛樂活動的大增,其業績衝擊在一時之間不但沒有顯現下降,反而有增無減,所以令業者不察覺危機已在發生,但有警覺心的業者,則早就在增加列印數位相片的業務。

因此只會固守本業的企業,其實正是處在隨時被新的技術與產業逐出場外的狀態中,企業長青之道,唯有仿照太極與八卦不斷化生的原理,不斷隨著變化的局勢拓展新的產業領域,不斷的新陳代謝,才能長久維持企業的生命。而其實這些代謝警訊都是事先就發出徵兆的,危機也不是驟然而致的,只是企業家在企業到了一定規模後就產生自滿、守成的心態,而企業在到了一定規模後,也會被過度的繁複行政流程所箝制,這兩個因素造成企業走入「企業生命週期」的衰退期,因而對事物反應遲鈍,喪失當初的創新生命力與挑戰勇氣。所以企業必須隨時拓展它的產業領域,隨時補充新血,不斷化生,才能保持企業生命顛峰。

二、 對立諧和之道

《易經》六十四卦乃由陰陽變化所形成,而陰陽之道的基礎無非便是「太極」,量子物理學家波爾在接受丹麥國王策封為爵士時,便是以「太極圖」當成他的徽幟。

欲成萬物,必分陰陽,陰陽對立而存在,能化生萬物,也能毀滅萬物,端視陰陽相處之道。「先天太極圖」與「陰陽魚太極圖」是目前最常見的太極圖,以「先天太極圖」為例,白為陽,黑為陰;陽自陰中生,陰自陽中生;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陽原本是二元對立的,但太極圖卻將對立因子的諧和與相生之道闡述的淋漓盡致。亦即,凡對立的因子,和則能如雌雄之化生萬物,剋則能如量子分裂之相互毀滅。

中國除了陰陽相生、相容的哲學,道家也有這樣事物對立而存在,對立而發展的辯證法則,如〈老子〉說:「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對立而存在,對立而發展的觀念,在現代管理學上也展現了無比智慧:一般人多以為企業或組織裡應該有一致的共識,但卻誤以共識便是「意見一同」,殊不知所謂「共識」的最高意義是在「異中求同」,因為「異中求同」同時承認對立的存在,卻又能求得諧和共處之道,同時保有化生的動力與諧和的力量。

再回歸〈易經〉本經來說,卦序的排列也是運用這種對立原理。

譬如 復卦與 剝卦是陰陽序位剛好完全倒置的卦,在易學裡,稱之為「綜卦」或「覆卦」,照理說,這種綜卦因為陰陽序位完全倒置,是完全對立的卦,但在《易經》本經裡,這種綜卦卻都是相鄰排列在一起的,所以卦序的排列也是充分運用對立諧和之道!

1.對立製造進步

如果一個企業「意見一同」,這個企業不是獨裁組織便是已經喪失創造力,因為有對立或不同意見的因子相互存在,才是推進彼此雙方進步的動力,若反對意見不見了,另一方也不會再進步了。所以現代的腦力激盪或角色扮演,往往要有人扮演反對的一方,在他的不斷質疑中問題持續浮現,在他的緊追不捨中缺點一直改進,這也就是為什麼政治上要有反對黨的原因,而且反對黨最大的生存理由顧名思義就是「為反對而反對」,否則反對黨就不用存在了。

2. 互補非衝突

但對立不是衝突,這是很重要的原則!就像太極圖裡的陰跟陽,彼此以同等份的比例存在,這就是平等與尊重;而且陽自陰中生,陰自陽中生,這就是相生;而且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是包容。

對立的因子在這種狀況下,不但沒有衝突,而且形成彼此的互補,而企業最終的目的便是在形成這種「功能互補」的團隊,而不是「功能一致」的團隊,當然更不是「衝突」的團隊。

但是企業要如何做到「對立存在卻又功能互補」呢?答案就在太極圖裡的線條永遠都是呈圓弧狀而非直線狀或稜角狀,亦即不用劃分、衝突的方式相互存在,而是以平等、尊重、包容、相生的方式相互存在。所以企業的領導人或主管最主要的任務便是在建立這種「圓弧式機制」,包括員工心性修為的教育訓練、公司的獎懲制度執行、企業的組織文化塑造等,如能圍繞在這個主題上持續經營,不久就能建立這樣的「圓弧式機制」,公司就能自動成長與運轉了。

中國人很早就發現陰陽對立與包容的重要,但可惜,中國人往往不是要求共識的一元性,就是造成對立的抗爭與衝突,可能中國人的情緒與思想被獨裁專制壓抑太久了,所以才會產生激烈的反制,而這更說明,中國人需重新反省祖先留給我們的智慧。

三、 循環週期之道

西方民族早期在推演天地形成的哲學時是直線思考,所以他們創造了第一因的上帝與最後末世紀的毀滅與審判。印度人則用「無限大」的觀念來解釋宇宙的形成,譬如「無量劫」,「劫」是一個很長的時間單位,「無量劫」就是時間無限大的意思,頗有「不可說」之意。但中國人的思考則非如此,他們的思考是「循環式」的。

譬如老子說天地法則的「道」是「獨立而不改,週行而不殆」;陰陽五行家則認為,天地是由「五行相勝(生)」而循環(木→火→土→金→水→木……),後來改成「五行相剋」(土→木→金→火→水→土……)而循環,都是循環論(見圖二)。


〈易經〉本經雖然只是卦爻詞的條列,其排列的藝術卻充分展現出天地循環論的精神,〈易經〉條例始於乾、坤,續而屯、蒙、需…….,最後終於既濟與未濟(詳見〈序卦傳〉)。其意旨乃在,乾天、坤地列於第一、第二,天地大成,天地大成時,宇宙還處於初生(屯)與無知(蒙)的狀態,所以必須等待(需)……。最後宇宙完成了它的化生,所以說是「既濟」(已經完全),但易經的智慧在於,《易經》的最後一卦不是既濟,而是「未濟」(未完成),因為未完成,所以必須重頭再來一次,正所謂循環相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循環論」縱使在現代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社會、經濟、管理理論,
譬如總體景氣分析、產業分析、個別量價分析……上,無不運用「景氣循環論」(Business Cycles);而企業經營上的「企業生命週期」(Corporate Lifecycle)的分析與診斷也是循環論的一種。循環論的真諦在於,透過循環的週期性我們可以預知狀況,並在得知了這些狀況後,就當進行補救與因應的措施。

1.景氣循環

經由歷史的經驗與記錄我們可以得知未來的趨勢,如果整體景氣或產業景氣將要趨於成長,則此時企業就應當立即趨於擴張策略,並捷足先登佔得先機。諸多企業在景氣好轉時才打算擴張經營,卻發現此時已經陷入其他企業的層層包圍,四面楚歌無法突圍,便是缺乏在成長期之前應該擴張的企圖策略,所以就像下圍棋一樣,一步步為對方所佈置的棋子給堵死,最後不得不退出市場,而最後,市場也會成為幾個大企業的天下。

反之,如果景氣即將趨於緊縮,則企業應該事先放棄擴張策略,並逐漸改採轉型策略,以因應緊縮時代的來臨。九0年代初期,全球經濟發生成長停滯,但當時已經「超歐趕美」的日本在經濟長期成長的優越下,不相信經濟成長會萎縮,並企圖以更多的投資來刺激成長,結果不但造成日本的泡沫經濟崩潰,許多知名大企業因而倒閉,連帶亞洲也發生第一次金融風暴。

而歐美國家卻安然度過這次的經濟風暴,因為他們採取了轉型政策,將經濟發展主軸由原來的重工業產品(如:汽車、鋼鐵、電器等)轉型成資訊產品,不但又維持了十幾年的榮景,甚至創造另一個以「知識經濟」(Knowledge Economy)為首的「新經濟」(New Economy)時代。緊接著,二十世紀末期,全球經濟成長發生軟著陸,亞洲並且在以日本為首的情況下發生第二次金融風暴,但雖然如此,生物科技、軟體設計、光電通訊業,仍在此時不受景氣影響地創造了佳績。所以,透過循環論,能夠讓我們知道,何時應該擴張,何時應當轉型。

2.企業生命週期

企業目前正處於何種生命週期,都會展現一定的特質與問題,所以透過診斷與分析,就可以幫助企業做更好的成長規劃。譬如一家新的企業,目前處於新生期即將進入成長期,雖然企業家並沒有經驗這個時期會發生什麼狀況,應該做哪些有效的措施,但據普同的「企業生命週期」經驗得知,此時公司因為正要快速的成長,必須補充足夠的養分,所以在人才與資金的籌措上,都必須先做好準備,以免發生人力效率不彰及資金調度不及的困境。

所以循環論召示一個偉大的真意:企業應該因應總體環境與自身體質的循環週期而力圖改變,以便做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境界。

四、 治理之道

〈易經〉本經雖然只是卦爻辭的條列,但這些謠辭卻是智慧的結晶,更是治理之道的座右銘。象數派相信,這些謠辭是經過卦象與陰陽的變化而產生的;義理派則認為,這些謠辭是古代朝廷對政治事件占卜結果的紀錄與驗證。不管這些卦爻辭由來如何,它們的價值幾千年來一直受到最高的肯定,在先秦時期,它的謠辭是政治決策上的重要依據,漢代以後,士大夫仍將它的條例視為修身齊家乃至治國平天下的準則,如再仔細分析這些謠辭的治理精神,還可以歸納幾點特徵。

1. 天人之學

如前所言,〈易經〉不是一家的學說,而是融合儒家、道家、陰陽家、五行家,甚至諸子百家學說的智慧結晶,所以它展現的智慧相當多元而深刻。它先從整個宇宙的本體去進行認知,繼而再去推論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最後才在這種對自然、宇宙有深刻體悟的情況下,去推展人類生存的法則與方式,所以它的智慧是一種天人之學,而非憑空迸出的。也就因為〈易經〉在宇宙本體論與認識論上有深厚的基礎,所以它發展出來的倫理學,才足以順天應人,非而僅是膚淺或一時的見解。

2.因境制宜

〈易經〉主張對事件的處理方式應該因環境、人境、處境、情境的不同而做不同的應變,在輝煌時可以「大壯」(壯大),在平凡時可以「遯」(退隱);在必要時可以「師」(出兵),在落難時應該「需」(等待)……,所以〈易經〉給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不同境界時的不同思考方法。它強調因時制宜而做變易的抉擇(甚至這個抉擇都是隨時改變的),讓人能多元、充分的思考各種不同的角度與情況,最後終能對事件了若於胸,因而可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更能知其所應然,進而防範於未然。

3. 正大光明

雖然〈易經〉強調因時制宜,但它終究在深究了天人之學後,還是確定它的中心精神:「正大光明」,清代康熙皇帝在領略這個道理後,將「正大光明」四個字當成金鑾殿上的匾額,以為時時惕勵自己和滿朝文武的座右銘,而金鑾殿也稱為「正大光明殿」。所謂正,不只是中庸,更應該端正,乃中正也;所謂大,不是指成就霸業,而是心胸博愛、民胞物與,故能成其大,乃王道也;所謂光便是行為坦蕩磊落,光風霽月,乃君子也;所謂明便是心中積極,隨時充滿希望與生氣,乃樂進也。

〈易經〉的治理之道在功利主義當道的今天,格外有探討的價值,而這也是著作本書的最大目的。尤其今日「商道」逐漸零落,重新喚回光明正大的商魂與企業經營精神更是刻不容緩的大事。

五、王道思想與資本主義

細讀〈易經〉不難發現中國的傳統之道,在個人上便是成為一個謙謙君子的聖賢,在治理上便是成為一個值得愛載的風範王者,這種以實力為後盾,但又以德服人的「內聖外王」之道,卻受在西方學者的嘲弄,認為中國只會炫耀實力,不會趁機擴建版圖。西方不會瞭解中國的「王道精神」,因為他們在「進化論」和「超說人」的觀念下認為,有了實力便應該兼併別人,往世界第一邁進,建立無所披敵的帝國,因為這就是「物競天擇,弱肉強食」的遊戲規則,並且世界最後只會成為幾個超人承擔世界重責大任的情勢。

1.資本主義的危機

因為西方有這種兼併行為合理性的觀念,所以他們認為十一世紀的十字軍東征與十九世紀所展開的全球殖民主義是正確的行為。但資本主義與帝國主義結合後,我們發現現在世界充滿危機。

首先,從全球自然角度來觀察,整個地球在為求經濟發達的競爭中,大量犧牲自然生態並恣意浪費有限資源,造成臭氧層破洞、全球溫室效應、聖嬰現象、環境大污染,全球更籠罩在能源耗盡的危機之中而渾然不覺。如今,在世界經濟區域分工的美名下,西方國家將高耗能、高污染性工業轉往開發中國家,開發中國家為求經濟成長與人民就業,亦不得不大量開發自然生態,以付出昂貴副成本的代價尋求經濟發展。

再從世界文化角度檢視,十九世紀經過一次殖民主義的戕害後,許多民族受到壓迫,許多文明遭到破壞,如今在以西方文化與價值為基準的全球化浪潮下,恐又要經歷第二次破壞。但,這種文化問題更又牽動民族問題,因而埋下衝突的種子,所以以美國為首的「新美式資本主義」便將世界分成正義國家與「邪惡軸心」 (Axis of Evil),這種將異文化衝突視為寇讎的心態,正展現資本主義的自我優異感,所以教宗聖望保羅二世(Popo John PaulⅡ)在二00三年十一月便曾公開呼籲美國應多聽聽恐怖組織的意見。

再回到國家內部性的問題來談,資本主義造成貧富不均,與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不僅成為內部嚴重的民生與經濟問題,更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並應而引發階級間的衝突與治安的敗壞。此外,擁有財富的階級,在受教權、就業權上,都較沒有財富的階層來的優越,形成起頭的不平頭,財富階級並且透過合理的程序進行政治的干預,而形成另一種政治權力,最後,透過合法的繼承,又將諸多利益與權力世襲下來,終於造成民主社會中另一種合法的權勢與貴族。據一份報導指出,美國歷任總統都是前10%的家庭出身,唯一例外的是柯林頓(Bill Cliton),但柯林頓受到他望族夫人西拉蕊(Hilary Cliton)的支助頗多。

西方這種建立在「進化論」與「超人說」的資本主義,也充分表現在企業經營與管理上,西方企業往往以其龐大規模經濟與競爭優勢規劃全球性的市場與佈局,自身擁有最新進的技術與管理核心能力,而將其他弱小國家廠商視為其下游廠商或製造廠。而在內部管理上也是一樣信奉競爭法則,一切以績效為導向,充分展露「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的觀念與手段。

2.東方管理學的興起

因為資本主義造成許多自然與社會問題,更引發許多衝突,所以西方學者與政府也開始省思資本主義的本質,並採取修正路線。二次大戰後,東方國家在經濟上突飛猛進有優異的表現,除了日本、亞洲四小龍外,近年中國大陸採取開放政策後也成為世界矚目的大國,而這些區域都是「泛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所以異於西方管理學的東方管理學於焉興起,西方學者開始審視這中華文化國家的經濟成長與經營管理之道,而這個道理其實就是「王道」。

但在全球競爭激烈的當代,許多人相信形成「大集團」才是集中力量與競爭者抗衡的手段,於是政府鼓勵企業實行合併,形成更大的財團,使往昔的資本主義問題又再度浮出檯面,但這根本是一種對「大集團就是力量」的迷失。中國的「王道思想」表現於經營上並不主張兼併成為一個大帝國,而是組成強大的「中心衛星體系」聯盟,這一樣有抗衡大集團的實力,卻更能保持成員的自主性與其獨特的文化;在管理上也並不主張完全的現實功利,而是兼顧宗族性的團隊情感,使企業擺脫冰冷而也有感情歸依的因素;此外,在個人成就上,並不全以績效或才能為考量,而是必須才德兼備,除了績效外,更能影響別人建立誠信和諧的團隊。

由於新興的亞洲東方諸國大多是中華文化圈的國家,所以東方管理思想便也以中華文化為代表,在剛進入二十一世紀的今日,正是中華文化管理學逐漸上場的時代,希望能為充滿現實競爭而顯得冷酷的社會帶來一點人類應有的尊嚴與溫暖。

六、結論

〈易經〉是中華文化的重要代表,它蘊含宇宙之道、變易之道、對立諧和之道、循環週期之道與治理之道,所以成為中國驕傲的象徵之一,所謂「吾道一以貫之」,歷經了幾千年,〈易經〉不但沒有喪失它的價值,反而能與各種新世代學說相輝映,這正是它的可貴之處,接下來本書就是要針對《易經》本經的謠辭做一個管理學上的新詮釋。
( 知識學習商業管理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youngcom&aid=1514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