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10 05:35:10瀏覽1654|回應13|推薦87 | |
也是女兒也是娘 這幾日除了和孩子們約會﹑吃飯﹐就是在空檔時間上網讀文章。 尤其母親節期間﹐好多動人的故事從為人子女的筆端流露。 也有許多人從層層濃霧中尋到了與母親之間“愛的連繫”。 然後﹐洪蘭教授這篇文章的出現﹐一邊讀文﹐一邊也印照自已的一生… 有的觀點深獲我心﹐有的評論﹐也未必放諸四海皆準﹐ 我是沒什麼學問的鄉野之人 但﹐也想寫下我的一點感想﹐就因為我也是女兒也是娘 我的母親最大的遺憾就是沒唸過書。最大的安慰就是我讀到一個洋碩士學位。 其實她督促我好好唸書﹐學好﹐並不知道我整夜地看的大本書是四書五經還是基度山恩仇記。她省吃儉用﹐要給我做一件呢料的外套穿在布料的制服內保暖﹐她不要我浪費時間幫她做家事﹐她要我繼續追求知識﹐我的一張張畢業證書就是她冠冕上一顆顆的美鑽。 其實﹐我從小就愛玩﹐讀書不求甚解﹐也不是做學問的材料﹐讀書﹐只是我孝順母親的方式。 母親生活儉樸﹐飲食簡單﹐我在台北做事時﹐邀她和爸爸到台北吃館子﹑逛百貨公司﹐都不是讓她感覺自在的生活﹐她和爸爸受不了台北的吵嚷﹐急著要回基隆的家。可是我在新店坐月子時﹐她總是轉好幾趟車來看我﹐一聽說我懷了孩子就叫爸爸釘雞窩開始養雞﹐以備到時候為我燉雞湯。 母親一生勤勞﹐我曾在一篇短文中憶及坐月子期間母親趁我午睡的空檔把我住的公寓後面紗門清洗﹐睡醒起來眼睛一亮﹐住了那麼久﹐我一直以為紗門是灰色﹐原來竟是似翠的鮮綠! 她的晚年﹐都是我們回台灣去探望她﹐她不像別人的媽媽那麼愛上美國。我每到世界一個地方都想到﹕要是能帶媽媽來有多好! 我每吃到一味好菜會想到要是媽媽能嚐嚐有多好! 我每買一輛新車會想到要是能載著媽媽出遊該有多好! 直到弟弟一家來美探親﹐她才由兒子﹑媳婦和孫兒女的簇擁著來到我家。問她要不要留在美國? 她堅持要回台灣﹐那兒有老鄰居﹑有熟悉的環境﹑有愛看的電視劇﹑還有兒孫環繞…她並不覺得到美國來是享福﹐她認為一早能在弟弟的豆漿店裡幫著切一盆蔥花﹑忙起來幫著收幾個豆漿碗才過得踏實。 等到我懷了孕﹐期待自已的孩子時﹐心情是全然不同的。第一記胎動的震撼﹐那驚悸﹑那喜悅﹑那種對生命的感動﹐永遠都不曾忘記。腦子裡從來沒有和物種傳承的使命感產生任何牽連﹐只覺得這是一個奇妙的奧蹟。自此﹐隨著孩子的來臨﹐生命中充滿了“第一次”﹐我不願錯過他們的每一個情態﹐終至離開職場回到家庭。 孩子們都知道﹐我過生日都會給媽媽打電話﹑送禮物﹐他們也耳濡目染﹐會在自已生日時給我寫卡片﹑送鮮花。女兒大學畢業後出外工作﹐我想她的時候都會先打個電話給我的媽媽﹐因為我知道媽媽更是很想我啊! 對於三個孩子﹐我從來沒有給他們貼標籤﹐也沒有付予任何必須達成的目標﹐他們每個人都是我的唯一。我只希望他們快樂﹐我從不要求他們拿全A﹐我說﹐拿不到獎學金沒關係﹐爸媽給獎學金!為人父母的我們﹐只想著盡量將世界呈現在他們眼前﹐擴展他們的見識與胸襟﹐使他們不害怕新的事物﹐勇於接受新的挑戰。 三個孩子變成三對孩子﹐又給我帶來五個孫孫﹐我看到他們彼此相親相愛﹑互相幫助﹐非常安慰。他們都花很多時間在小孩子身上﹐也是我最樂見的。我們家沒有所謂的暗中較勁﹐媽媽住在姐姐家﹐這裡就是中心。 至於送什麼禮物給媽媽﹐他們都知道﹐媽媽也早就不再添什麼物累。 特別的日子﹐就是找一家可口的餐館或者在家裡吃一頓“全家福”大餐。 引用文章 洪蘭:吃吃喝喝母親節? 【聯合報╱洪蘭】 2011.05.08 03:05 am 母親節快到了,同事又在互相打聽哪裡有好餐廳。不知從何開始,母親節變成大家上館子吃喝一頓的節日,而且兄弟妯娌暗中較勁,如果去年大哥請的是五星級餐廳,那麼今年我得找個六星級的帶媽媽去吃。 以前是大家那一天一起回老家幫母親做家事,讓母親休息,並讓不常見的孫子承歡膝下,培養祖孫感情;現在是在餐廳碰面,吃完鳥獸散。餐廳人聲鼎沸,音量高達九十分貝,說話要用嘶吼的才聽得見,雖然不必自己煮省事了很多,可是失去了母親節的意義。 其實,母親節有兩層意義,它讓母親感恩:能生出健康可愛的孩子是上天的福賜,多少人想要有孩子而不能,自己何其幸運,所以要感恩。有感恩才會珍惜孩子,若把孩子視為討債鬼,自然就會去責打他了。在演化上,生存唯一的目的是把基因傳下去,沒有生育的人,不管自己事業做得多大,在演化上是失敗的,而且人是透過孩子讓自己再過一次童年,讓生命圓滿。 人生是一個cycle:嬰兒餵飯,老人也要餵飯;嬰兒包尿布,老人也要包尿布;嬰兒用哄的,老人也要用哄的,真是「養兒方知父母恩」,沒有自己走過一趟,無法體會父母的辛勞。最重要的是孩子使我們的生命有意義。生命意義的定義是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為這個世界留下一些東西。如果你是父母,把孩子教好了,那麼你至少留下一個未來可能改進世界的人,這就是人類生存的希望。不論文化種族,父母都會義無反顧的為子女犧牲,火場灰燼中常看到母親背部燒焦,但懷中嬰兒完好。肉身擋火何其偉大,母親卻想都不想就自動做出,因為孩子是自己的未來,人會為愛勇敢。 反過來說,母親節是子女感念父母養育之恩的日子,很多人家孩子不過生日,因為孩子的生日是母親的受難日,貴為康熙的皇后都因難產而死,生孩子真的是鬼門關前走一回,過了雞酒香,沒過四塊板,所以孩子在生日的那一天要在家中陪母親來報母恩,它不應該演變成年輕人呼朋引伴去夜店慶祝生日還喝得爛醉,反讓父母操心。 母親節真正的態度應該是日日都是母親節,因為「生前一粒豆,勝過死後拜豬頭」,家人團聚彩衣娛親,不論菜煮得怎樣,都比去餐廳吃一頓有意義,更重要的是帶著孩子一起去探望母親是個身教,讓他以後也會來看你、孝敬你。 或許「己身所從出」和「從己身所出」在過程上有不同,所以我們對子女總是比我們對父母好,尤其現代父母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孝子」,對孩子有求必應。經過一番生死劇痛所得到的東西本來在心理感覺上就有親疏的不同,人不必去慚愧對孩子比對父母好,但是不能用它做理由而不對父母盡孝,聖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時時特別提醒子女不忘本。 孩子平安長大是母親最大的心願,母親永遠陪伴身邊是孩子最大的福氣,讓我們時時刻刻珍惜自己所有的吧! (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1/05/07 聯合報】@ http://udn.com/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