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飯盒
2007/11/15 17:47:14瀏覽820|回應0|推薦15




飯盒 徐喚民

記憶裡﹐我從來沒挨過餓﹐小時候﹐家境雖然不是很好﹐上學的日子﹐母親總會準備午餐飯盒(台灣沿襲日語﹐叫便當)。
也不記得都吃了些什麼﹐我有一群好朋友﹐吃中飯的時候﹐大家把書桌圍成一圈﹐飯盒蓋子掀開﹐把各人的菜撥出來﹐就成了十幾樣菜的餐會。
有一天﹐母親炒的是自家園裡的空心菜﹐在飯盒裡悶了一上午﹐翠綠變成土黃﹐
同學說:「唉呀﹐像吃草一樣﹐以後就請徐媽媽只要每天做一碗獨門辣椒帶來﹐其他的菜我們負責就行了。」
那時候﹐個性活潑健康﹐也沒覺得那句話有什麼「瞧不起人」﹐母親種的辣椒真的很香﹐她把辣椒剁碎以後﹐加入鹽和麻油﹐同學都喜歡吃。
有一位同學的媽媽最拿手的是煙鯧魚﹐其他常吃的有滷製的蛋﹑肉﹑蘭花豆干﹐鹹魚﹑黃蘿蔔﹐蘿蔔干炒蛋(菜波登)等等。
孩子們在美國上學﹐學校都有廚房。他們的小學﹐廚房就在大樓一進門﹐一早上送孩子就聞到烤餅的香味﹐學生被燻一個上午﹐每個人到吃中飯的時候都很餓。最初是每天繳飯錢﹐後來改成每個月交一張支票﹐因為小孩子常把錢丟了﹐但是校長能叫出每個孩子的名字﹐沒錢時﹐校長也不會讓孩子挨餓。
中學以後就好多了。學校每星期的菜單都會刊登在本城報紙上﹐通常都有家長會參與監督﹐聯邦政府也有補助﹐尤其牛奶﹐為了國民健康﹐學校的牛奶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五由聯邦補助。高中以後﹐孩子們有了車﹐學校伙食不滿意時就到外面買著吃﹐甚至帶一幫同學來自家餐館打牙祭。
最近台灣新聞報導有關孩子們的飯盒以及營養午餐的情形﹐很教我感到心疼。我想﹐政府不足的地方﹐社會的力量可以銜接。由鄰里關懷互助開始﹐發現需要幫助的家庭之後﹐儘快聯繫社工﹑義工﹑宗教﹑慈善各機關團體﹐幫助有困難的家庭走過這一段。
很久以前﹐我聽過一句幽默的話:「人窮沒錢﹐也沒什麼丟臉﹐不太方便就是了。」所以﹐要進入「均富」的理想社會之前﹐窮人受到社會幫助也不必覺得可恥﹐只要奮鬥向上﹐將來可以幫助別人一把﹐甚至成就更高事業﹐回饋社會﹐豈不更好?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ntheseattlerain&aid=1376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