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金磚四國雖然崛起 恐尚無力領導世界
2010/01/25 13:03:59瀏覽374|回應0|推薦0

金磚四國雖然崛起 恐尚無力領導世界

用於代表巴西、俄羅斯、印度以及大陸的金磚四國(BRICs)一詞,已成為代表新興市場在全球經濟中崛起的縮詞。經歷了相當輝煌的10年後,全球金融危機雖對金磚四國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衝擊,但另一方面,卻對上述國家是有益的。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發明金磚四國一詞的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預測,到2030年,大陸很可能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到2032年,金磚四國的經濟總量很可能超過由富國組成、一直掌控著全球經濟的7國集團(G7)。

金磚四國在全球貿易中所佔比重已超過美國。2009年大陸幾乎確定超越德國而成為全球最大的商品出口國;印度的軟體和辦公用品出口、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以及在許多農業大宗商品市場佔主導地位、具備超強競爭力的巴西,都不可小覷。

金磚四國的股市雖然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大幅下跌,但隨後迅速回穩,其股價更比2005年上漲一倍以上。金磚四國的股市已脫穎而出;金磚四國的基金也快速成長,吸引投資者蜂擁而入。

要問的是,隨著世界走出衰退,全球經濟重心及其支配中心發生決定性轉移的時刻到了嗎?金磚四國能像在第2次大戰時期充滿自信、銳意革新的美國般,把疲憊不堪、負債累累的歐洲經濟體擠下,進而重塑全球金融架構嗎?目前金磚四國的消費者能夠挑起替代貪得無厭的美國消費者、推動全球經濟重歸平衡的重擔嗎?

不過,最有可能的答案是:為時尚早。因為,金磚四國是4個迥然不同的國家,任何概括性的說法都存在問題。瑞士國際管理發展學院(IMD)政治經濟學教授Jean-Pierre Lehmann表示,所謂的新興經濟體,就連孟加拉這樣的國家,無疑都已在世界舞台上佔據一席之地。但在未來10年內尚無力改變全球經濟體系,金融中心也未必會東移。

儘管身為主導地位,大陸仍似乎尚未擺脫依賴其他地區需求的經濟模式。大陸已成為名副其實的大國,並且對貿易持開放態度,這使其具備相當於其他3國總和的經濟實力。

印度人口與大陸相當,但卻比大陸貧窮的多,經濟上也更為保守。對投資者和貿易夥伴來說,印度令人矚目的主要是軟體業和商業服務業。巴西儘管有一些成功的製造業企業,但仍是全球效率最高的農產品出口國。而俄羅斯則基本上只是出口石油和天然氣。

2000~2008年間,全球經濟成長中約半來自金磚四國,此貢獻率遠高於先前的10年。然而,隨之而來的,卻是全球經濟的嚴重失衡。

大陸經濟成發展模式倚重於投資與出口,整個東亞地區擁有龐大的經常專案盈餘,而美國則背負著與之相當的經常項目赤字。儘管大陸在危機期間竭力維持經濟成長,但卻未朝增加內需的方向改變。

2008年11月,大陸位刺激經濟而提出5,850億美元的振興方案,並放鬆銀行信貸。大陸並未向人民發放現金刺激消費(有助於鼓勵進口),而是把大部分刺激資金投入一向受到青睞的固定投資。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Markus Jager表示,如果全球需求沒有及時復甦,大陸最終可能陷入產能過剩危機。

此外,在允許人民幣匯率緩慢攀升3年後,大陸於2008年將人民幣與美元重新掛勾。此舉同樣無助於推動大陸經濟,從依賴出口轉向依賴消費者需求。許多新興市場國家唯恐競爭不過大陸,也紛紛致力於壓低本幣,更放大了大陸此舉的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IMF)認為,過去1年內全球經濟的再平衡跡象只是暫時的。當歐美需求回升時,大陸出口也將回升,原有的盈餘和赤字也將保持原狀。

而大陸人民的消費能力卻未因財富增加而強化。數據顯示,大陸這10年間總儲蓄率有所上升,儘管很大程度上來自於企業儲蓄率,但家庭儲蓄率也同樣揚升。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所作的調查顯示,大陸社會保障體系的缺乏,是大陸家庭儲蓄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也列出大陸人儲蓄的3大用途,包括教育需求、健康保健以及贍養父母。這種根深蒂固的結構性因素短期內無法改變。

至於金磚四國的另外3個成員,經濟成長趨勢遠不如大陸,因此更不可能在短期內對全球需求產生顯著影響。雖然巴西和印度經濟在危機期間仍保持著強勁的成長走勢,但巴西是個相對成熟的經濟體,迅速成長的空間較小;而印度表現相對遜色,該國公共財政更長期存在問題,家庭儲蓄率甚至比大陸還高。相對的,俄羅斯經濟在全球經濟衰退期間嚴重萎縮,目前仍要看油價的臉色。

因此,金磚四國要從歐美手中接下全球經濟成長的重任,僅憑藉這10年來的快速發展仍嫌不足。它必須維持穩固的成長、改變經濟發展模式,來鞏固未來可能發生的權力轉移。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ink&aid=3720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