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婦女大便失禁困擾
2010/10/12 22:04:09瀏覽399|回應0|推薦0

醫師指出,65歲以上的台灣婦女大便失禁盛行率高達8.2%,這是因為女性生產時,肛門內、外括約肌或神經損傷,導致失禁;年紀輕時,症狀通常比較輕微,但年紀漸增後,當神經退化與相關肌肉殘餘功能無法發揮作用時,失禁情況會逐漸嚴重。

大便失禁患者常因害怕別人聞到臭味而損形象,故易脾氣暴躁、易怒和孤癖,社交和生活品質受嚴重影響。台南市郭綜合醫院婦產科主治醫師謝卿宏表示,大便失禁病症是指不管是米湯樣、成形的或硬的糞便無法控制地從肛門漏出,常見危險因子包含脊椎損傷、中風、高血壓、糖尿病、腹瀉、慢性便秘與骨盆腔鬆弛等。

謝醫師指出,大便的控制牽涉到提肛肌、肛門括約肌、肛門的感覺、直腸的容量、結腸的推送功能與患者機警程度間的交互作用,對女性而言,生產時肛門內、外括約肌和提肛肌的破壞或其支配神經的損傷,是大便失禁的重要原因。

謝醫師說,除病史和內診外,肛門超音波可確認肛門括約肌損傷的程度和位置,而陰部神經傳導檢查和肛門壓力計檢查也是常用的利器。一般說來食物的選擇、增加大便量或其硬度與減慢腸道蠕動的藥物,甚至飯後灌腸和骨盆底肌肉的訓練,對治療都有幫助。

對於必須用手術修補者,必須先排除單純肛門外括約肌萎縮和陰部神經病變的病人,若一併重建提肛肌,也能夠恢復肛門直腸部的角度,不僅可以減慢直腸內糞便進入肛門的速度,而且完整的提肛肌會在腹壓上升時,能及時主動收縮以避免大便失禁的發生。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get&aid=4493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