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單天成交6塊土地,成交總價達143.5億元。單價地王記錄兩次被刷新,同時還產生了一塊總價地王。上午,遠洋地產旗下子公司以40.8億元競得大望京1號地,樓面價達2.75萬元/平,被認為是北京市場上新的“單價地王”。下午,這一紀錄被刷新。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旗下北京世博宏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以17.6億元的總價競得海澱區東升鄉地塊,樓面價2.90萬元/平方米。(3月16日《新京報》)
如果是去年這個時候,北京出現單價、總價雙料“地王”絲毫不令人驚奇。畢竟彼時適逢保增長、大投資的大環境,房地產業領袖前行具有一定的市場理性。此時,市場主旋是調整經濟結構,房市政策已經從抑制調整為遏制。更重要的是,“兩會”期間,房市成為代表委員議論的焦點話題,而且對當前房市、房價達成相當的共識,即必須宏調,甚至要進行二次房改。溫家寶總理在談到房價問題時,表示有決心在本屆政府任內讓房地產穩定健康發展。
“兩會”甫閉幕,首都就誕生了新的雙料“地王”。這讓人百味雜陳---看來,在房地產業的高額利潤面前,地產商是不顧一切的瘋狂,根本沒有把“兩會”的民意共識放在眼裏。這也凸顯虛高的房市不僅和政府的宏調政策不合轍,更有悖於公眾願景。更重要的是,在北京雙料“地王”的豪賭中,央企同樣“兇猛”介入。據悉,15日成交的6塊地中,3地塊由央企背景的公司競得。
可以預料,後“兩會”時代,有北京地王的標誌效應,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也會跟風而上,誕生一大批“地王”。只要有“地王”存在,房價一定降不下來,房價降不下來,房市泡沫風險就會越聚越多,宏調之策也就失去了意義。事實上,即使今年維持2009年房市的房價水準,2010年的房市走向也不容樂觀。如果各地頻然出現“地王”,那今年的房市就恐怕是信馬由韁難以掌控了。香港金融危機肇始于房市泡沫,蔓延世界的華爾街風暴也始於次貸危機。後危機時代,中國房市如果大撒把式的虛熱,恐怕真的會出現溫總理所擔憂的“二次探底”的經濟危機。
這不是危言聳聽,因為宏調房市已經成為中國經濟調結構的政策切入點。在此問題上,沒有任何懸念。可是,無論是終止營業稅優惠政策,出臺“國四條”、“國十一條”,收緊二套房貸,提高存款準備金率……似乎都沒能遏止住房市高企的慣性。在此語境下,中央宏調房市的執行力就大打了折扣,同樣也折射出各地落實宏調政策的差強人意。而這種政策和對策不合轍的困局,恰恰是當前中國房市難以走上健康軌道的癥結所在。
破解此節,關鍵還在權力本身。因為無論是大大小小的“地王”還是炒房買房者,其身後總有權力在或明或暗的作為推手。因為房地產業,對各地而言,房地產業是一舉多得的政績工程,既能提高GDP,又能裝點城市門面,更能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尤其是“土地財政”,近年來各地已經嘗到其甜頭,幾乎所有的城市都靠賣地發了財。據國土資源部公佈的資料顯示,2009年全國各地政府土地出讓總價款逾15910億元,同比增長63.4%,70個大中城市同比增長則高達140%。業內人士由此推算出,土地出讓金在不少城市的財政收入中已經占到半數。而全國的土地出讓金約占2009年GDP的4.4%。
在此利益誘惑下,誰還會去真的去不折不扣地遏制房市?
如果說“兩會”讓人們看到了希望,而“兩會”後“地王”豪賭則讓人失望。在公眾看來,政治不僅僅是表達自由的眾人之事,還要有政策執行力的貫徹配合。如果說“地王”們的豪賭依舊,所謂宏調房市的“組合拳”也就失去了民心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