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功夫詩九卷 :張三豐是真實的歷史人物嗎?(上)
2009/08/17 13:49:09瀏覽5018|回應0|推薦2

  張三豐,一個從誕生至今知名度就高居不下的名字,一個神龍見首不見尾的人物,關於他的傳說浩如煙海。張三豐最後卒於何時,也無法考證,甚至有人相信張三豐一直活著,長生不老,始終逗留人間。時至今日,人們還保持著對“張三豐”這三個字的興趣,津津樂道。金庸先生的小說中對於他的塑造更是使他家喻戶曉。但是,張三豐真的在歷史上存在過嗎?
 
  關於張三豐生平事蹟的確切記載,首先要算《明史•張三豐傳》。《明史•張三豐傳》提到他的出身,說他是遼東懿州人(今天的遼寧阜新),但並沒有他的早年的一些記載,更多的是關於他得道以後的修行記錄。其他的史籍,如《微異錄》、《王征南墓誌銘》、《張三豐本傳》、《萬曆野獲編》等,關於張三豐的記錄,多為道聼塗説或者託名之作,如《張三豐本傳》便的作者汪錫齡是清期時的官員,自稱在四川做官時遇到張三豐,相處其久,瞭解很深如此,如此一算,張三豐老人豈不是已活了超過兩百歲?
 
  一、 身份成謎,國籍不清,名號甚多,甚至有傳說張三豐乃二人組合。

  張三豐可能是中國歷史上名、字、號最多的人之一。據現存文獻,他使用過的名、字、號多達二十餘個,通、金、猷、全一、鉉一、玄化、玄素、玄玄子、三豐、三峰、山峰、三豐居士、保和容忍三豐子、居寶、君實、昆陽、思廉、瘋病子、邋遢道人等。出了名後,又被明朝的幾個皇帝賜號,英宗賜他為“通微顯化真人”,憲宗封他為“韜光尚志真仙”,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至於國籍身份,《異林》說他是宋初人,《王征南墓誌銘》說他是北宋末年的道士,《明史•張三豐傳》又稱他為金人。而關於他入道前的身份也是爭論不休,最流行的兩種,一是囚徒說,二是縣令說,而這兩種說法分別來自《萬曆野獲編》和《本傳》,兩本史籍皆不可信,都是後人牽強附會之作。再,從北宋到明初他修真武當山,時間跨度兩百多年,違背了人類生理規律,於是產生“兩個張三豐”的說法,這種說法傾向于認為宋代的張三豐為技擊家,而明代的張三豐是道人。即使這樣,兩個張三豐也分別活了一百多歲,也足夠位列壽星了。
 
  二、卒年不可考,死而復活,反復多次。

  張三豐至少死了三次。第一次在太原南峪山,見於《太原縣誌》。張三豐隱修南峪山中服氣辟谷時,幾個月也不見他燒火做飯,卻時常見他幫助村民耕種收割,同村民相處很融洽。一天,他突然病入膏肓,向村民乞討一缸,並囑咐村民待他死後用缸裝好屍體放在南峪山上。不久,張三豐真的一命嗚呼了,村民按照遺囑辦了,可後來又有村民在西安遇見過他。

  第二次在寶雞金台觀,見於《明史》和《微異錄》。元朝末年,張三豐在寶雞金台觀對門人楊軌山說:“我命數已盡,歸天有期。”遂留頌辭而死。軌山買來棺材,請來村民,把屍體裝進棺材。就在安葬時棺內發出呻吟聲,啟棺一看,人們個個瞠目結舌:他還活著,同夢醒一樣。相同的事件根據《萬姓統譜》的記載發生在洪武二十六年九月二十日。

  第三次的死亡地點在武當山,形同飛升,具體確切的升仙日子不得而知了,但據其行跡推斷,時間至遲不會晚於永樂末年。這次他是真的離開了人間,文獻留下了“不知所終”的字樣。因此後代所存所謂他的靈跡顯現,如清代清士李西月、奉道者汪錫齡自稱遇見三豐祖師,一般認為不是道士托仙自重,便是有人冒名頂替。

  三、史料、著作雖豐,卻頗多不實、託名之作。

  與張三豐有關的史料著作很多,主要可分為三個種類:

  1、記述張三豐及其弟子生平事蹟及道派傳承:如上文提到的《明史》、《微異錄》等,還有《道派》、《列傳》(又稱《傳考記》)等記錄張三豐及其所傳弟子數千人的傳記,後者中不乏真人真姓,但是追根溯源,只要是一牽扯到張三豐的生平事蹟部分,多半出於前者,或者來源於民間傳說,部分傳記中關於張三豐的描寫甚至已經近於神話。《列傳•顯跡》中就記錄了從至元十九年(1359)至康熙(1662~1722)年間,張三豐的神異事蹟三十六則,包括“度沈萬三”、“寓金台觀”、“隱太和山”、“七戲方士”、“詩挫番僧”等在民間傳說中早已家喻戶曉的內容。

  2、有關道經、道論和內丹的經文:這方面的史料更是豐富,畢竟,作為道教最後一個天王巨星級的偶像人物,“張三豐”這三字相當頻繁的出現在道教經書的封面上。這部分史料基本上都能夠確定不是張三豐的作品,之所以人們還是願意把它們和張三豐聯繫起來,完全是因為它們都被收錄在《張三豐先生全集》裏,而這本書的收錄過程,並不是一朝一夕。此書題名張君寶(張三豐)撰,清李西月重編,據說成書于明朝永樂年間。序中就說:“其書曾刊於前明永樂時”,經歷了清朝雍正元年汪錫齡的補充。他將所藏張三豐“丹經二卷,詩文若干篇”及所記“祖師顯跡三十餘則”,輯成《三豐祖師全集》家藏,後來同時代的李西月從他那裏得此書,“搜名山碑版、道院抄存者,以補其缺”,終於在清道光二十四年輯成此書。這樣的一個過程,就充分說明了此書作為“張三豐確有其人”證據的不可信。某種意義上說,這部全集就如同《水滸傳》、《西遊記》一樣,更多的是中國民間文人的收錄創作。

  3、張三豐的詩文著作:主要有《雲水前集》《雲水後集》等。請注意,《雲水全集》據說是由《張三豐全集》原本中保存下來的,但是在當時,“明永樂時胡廣等收入《大典》(即《永樂大典》)之內,世間少得其本”。所以,此集子“仍從《大典》中翻出”,才得以流傳民間。白話些說,就是這部集子是官方發佈的作品。

  綜上三點,有關張三豐的史料經文多為託名,或者不實,但是就其本身而言,這些著作對於研究明清武當隱仙派的意義,以及作為道教思想傳承的價值,卻是不言而喻的。

( 創作武俠奇幻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23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