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8/04 15:16:01瀏覽416|回應0|推薦3 | |
馬英九順利當選國民黨主席,似乎重啟了國民黨“黨政合一”的時代。雖然從民主程序和態勢來看,這一舉措在臺灣內部引起了許多爭議,但從執政效率和臺灣內部和兩岸關係目前所處階段的角度看,這一舉措較之於之前的“以黨輔政”模式,卻似乎未嘗不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舉措。 至於兩岸關係,雖然之前許多人對馬英九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兩岸儘快實現“胡馬會”抱有期待,但正如筆者在之前的評論中所闡述,就兩岸政治現實而言,“胡馬會”還將遇到一系列的障礙。障礙首先來自臺灣內部。臺灣內部在堅持主體性以及抗拒與中國大陸接觸方面的勢力依然較強。過去一段時間,馬英九無論是出於維持權力基礎還是其他考量,其兩岸政策一直在試圖兩岸接近和安撫臺灣民意之間保持平衡。
“胡馬會”短期內急不得
從現實的角度看,“胡馬會”在可預期的未來,還是一件難以期待的事情,其阻力主要來自臺灣內部。由於臺灣內部的綠營及其民意依然堅挺,因此無論是過去一年的國共交流還是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一直都受到重重阻力。而一個擁有行政權力的國民黨主席馬英九,相較於一個沒有行政權力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在邁出兩岸關係的實質性步子方面顯然要謹慎和困難許多。 當然,歷史留給胡錦濤和馬英九兩人的時間和機會都不太多,這一點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問題是,在複雜的政治現實面前,任何政治人物都必須既是理想主義者,同時又是現實主義者。從這個意義上,在臺灣內部尚未達成基本共識之前,或臺灣內部來自綠營的壓力尚未基本舒緩之前,馬英九要邁出“胡馬會”都是難以想像的事情。 也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胡馬會”能否實現,以及未來國共平臺的方式,其實都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兩岸關係真正的深層問題,除了北京能否在政治框架上突破原有局限外,就是如何與臺灣綠營的互動了。在這方面,當然首先是與民進黨的互動。只要能舒緩來自綠營的壓力,那麼馬英九與大陸的互動,只是水到渠成的時間問題而已。 以兩岸目前的政治現狀,“胡馬會”是一件“急不得”的事情。而是否立即實現“胡馬會”,在兩岸關係尚面臨一系列結構性問題的情況,也似乎並非兩岸關係中一件最為重要的事情。重要的是,如何有效消除臺灣內部對兩岸互動的壓力。
兩岸關係:切忌揠苗助長
就目前而言,在兩岸最高領導人之間,最需要是一種互相的默契和理解,而不是過早地做一些暗示性的政策表述,不然就會在兩岸政治關係將改未改的土壤上撒下可能起到反作用的種子。 實際上,從去年馬英九上任之後,兩岸領導人的一系列隔空或隔海互動就一直不斷,其間充滿了雙方的默契和理解。這不但見之於雙方對“一個中國”問題的巧妙處理,也見之於對臺灣國際空間的態度,甚至也可從雙方對條件合適時,願意就兩岸政治關係,亦即政治框架和臺灣政治定位問題展開討論之中看得很清楚。馬英九此次當選國民黨主席後,就兩岸關係提出十六字建議“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其中十二個字與胡錦濤之前提出的十六字方針完全吻合,似乎也並非僅為字面上的巧合。 這種默契是兩岸關係中目前最重要和值得珍惜的東西,需要兩岸人們予以細心呵護。在這個階段,無論在北京、臺北乃至香港,任何(不管出於什麼目的)試圖往哪一個方面揠苗助長的舉動,都可能產生與初衷意想不到的反效果,三方的人們必須保持高度的清醒,同時須跳出個人或集團利益思維的誤區。
兩岸關係也“等不得”
當然,對胡錦濤和馬英九兩人而言,兩人目前都已黨政大權在握,從理論上都已經具備了在兩岸關係上成就一番偉業的基礎,而且如前所述,歷史賦予兩人的時間和機會都已不太多。胡錦濤作為大陸國家主席的任期到2013年3月將結束,而馬英九若能成功連任,則其第二任期將從2012年5月開始。屆時,兩人均將無連任之壓力,而有留下政治遺產以雄心。若屆時“胡馬會”還不能以各種方式實現,則不但是兩人作為政治人物的共同遺憾,而且未來的兩岸關係也將充滿變數。 因此,無論是“胡馬會”還是兩岸關係,目前處於“急不得”和“等不得”的兩難狀態之中,“急不得”要求兩岸的人們多從對方角度著想,具備更多的默契;而“等不得”則要求雙方更多地從中華民族整體乃至歷史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胡錦濤和馬英九如果能從這兩個角度展開思考,那麼未來的諾貝爾和平獎就將非兩人莫屬。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