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李開盛:洪都拉斯 徘徊在民主与暴力之间
2009/07/03 14:58:00瀏覽326|回應0|推薦1

在過去的一周裏,全世界的眼光都集中在一個毫不起眼、甚至不為許多人所知的一個中美洲小國身上:洪都拉斯。但不是因為它有多麼幸運,反而是因為它的不幸!

 

628的早晨,數百名軍人闖進入總統府,將總統塞拉西強制驅逐到哥斯大黎加。隨後,最高法院宣佈罷免總統,強調軍方行為合法,議長米凱萊蒂宣誓就任代總統。事件起因源于作為左派的總統塞拉西與代表右翼勢力的最高法院、議會和軍方不和,但在中下層民眾得到廣泛支援。塞拉亞任期即將於明年初屆滿,根據該國憲法,總統只能任一屆,不能連任。為了延續自己的政策,塞拉西宣導就修改憲法問題進行全民公投。此議遭到右翼勢力的反對,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出現法院、議會支持下的軍方政變一幕。但是,政變似乎並不順利。對內是塞拉西的支持者們迅速走上街頭開展抗議,對外是政變後的臨時政府遭到了來自國際社會幾乎一致的反對。各國仍視塞拉西為洪都拉斯元首,包括美洲右翼勢力的傳統支持者美國也公開批評政變,美洲國家組織甚至發出了要求臨時政府72小時內交出政權的要求,但遭到臨時政府的拒絕。

 

這場以暴力開場的政變劇,很可能有兩種結果:一是政變後的臨時政府在國內外壓力前拒不放棄權力,塞拉亞複職無望;一是國際社會或是某些國家以武力支持塞拉亞複職,如查韋斯就發過這樣的狠話。無論何種結果都是民主的失敗,在前一種情況,洪都拉斯的民主必將受到嚴重打擊;後一種情況則是以暴力來恢復民主,本身就反映了民主的脆弱與無奈。

 

其實,民主的無奈遠不止發生在洪都拉斯,在許多發展中國家,面對軍隊的民主都極其脆弱。在拉美與非洲,軍方發動政變推翻民選政府是司空見慣的現象。軍方為何能夠屢屢得逞,直接的原因是其手中掌握了暴力工具,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沒有在民主與暴力之間構築起有效的隔離帶。當軍隊本身成為一股政治力量、萌發出權力欲望的時候,任何形式的民主都將是脆弱的。民主是靠選票說話的,但槍聲一響,選票就得閉嘴。

 

當然,軍隊並不只是以暴力反對政府,它還可能以暴力支持政府,它對民主的影響同樣值得關注。在目前的伊朗大選爭端中,革命衛隊就堅決站在政府一邊,表示要採取嚴厲手段對付改革派候選人發起的示威活動,並引以了傷亡。目前,儘管憲監會對10%的選票進行重新計票後,於29日宣佈沒有發現違規情況,確認以前的選舉結果,但穆薩維宣佈絕不接受這一結果。看來,伊朗的爭端與暴力並不會就此結束,它蹣跚的民主將變得更加脆弱。在泰國,一度消失的支持前總理他信的紅衫軍又捲土重來,於2728日在曼谷市中心舉行的示威活動,並誓言未來舉行更多反政府集會。但泰國總理阿披實似乎並不為此而心焦,他在每週的電視節目中對此隻字不提。他的踏實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得到了軍方的支持。事實上,正是軍方的有力的支持才使得他挫敗了4月份的紅衫軍大遊行。而他的前任沙瑪和頌猜則恰恰是缺乏軍隊的支持,不得不在黃衫軍大示威面前下臺。這種受制于軍方意志的泰國民主,真不知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反映泰國人民的真正意志。

 

當然,暴力並不只來自於軍隊。仍以泰國為例,去年底黃衫軍大示威佔據機場、今年4月紅衫軍示威衝擊東盟峰會,這種超出了法律範圍的示威活動,雖然其本意在於表達民眾聲音,但其方式事實上也另一種形式的暴力,因為它強制地干涉了其他民眾的生活、扭曲了正常的國家政治生活秩序。這對真正的民主並無益處。民主的實質是根據多數的聲音決定國家大事,同時保護少數人的應有權利,而絕不是依賴大喇叭說話,迫使其他人噤聲。

 

另外,還有來自少數甚至是一個人製造的暴力,它們同樣能夠對民主造成嚴重的打擊。28日,非洲小國幾內亞比紹舉行了總統選舉,其選舉起因則源於今年3月2日淩晨,時任總統的貝爾納多·維艾拉在其住所遇襲身亡。71日,聯合國開始調查貝布托遇刺事件,此事還得追溯到2007年底,當時布托正在舉行競選集會,卻在一次自殺式襲擊中遇害。伊拉克的政治在薩達姆之後似乎正在走向民主化,然而,這種民主卻需要美國軍隊的支援才能維持。反過來,恐怖分子製造的爆炸反過來又損害了這種民主的信譽。630日淩晨,在美軍正式撤出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和主要城鎮後,伊拉克北部石油重鎮基爾庫克發生爆炸事件,造成33人死亡和90人受傷。在這些國家的民主進程中,從來沒有脫離暴力的陰影。而不論形式的暴力,其後果只有一個,那就是使民主更加脆弱。

 

    民主與暴力天生不能共存,洪都拉斯們給世界的一個教訓是:在民主與暴力之間應該劃出一條不可逾越的界限,絕不允許暴力侵犯民主,真正的民主也無需借助暴力來維護!民主沾上了暴力,就像生鐵遇到了空氣,不論時間長短,最終總會腐蝕爛掉!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1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