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宋魯鄭:東西方差異 制度還是國民性?
2009/07/02 17:59:31瀏覽633|回應2|推薦2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七十周年----當然是從西方的立場,以德國入侵波蘭為標誌。如果從中國的角度,從“九.一八”算則應該二戰爆發七十八年。如果從非洲的視野,從義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算起則更久。顯然,即使一個事件的起點,不同的國家都會有不同的結論。因此,對於二戰爆發的原因以及如何阻止悲劇再現,更是意見紛呈。目前,西方比較流行的觀點是民主國家之間不會發生戰爭,制度可以阻止二戰的悲劇。但如果考察各國歷史,恐怕國民性是更根本的原因,制度只不過附著在國民性上的一張皮而已。

日本做為一個資源缺乏的島國,其生存危機一直強於擁有廣袤土地和豐富資源的大陸性國家。因此,從歷史上看,只要日本強大,就會立即對其鄰國發動戰爭。明朝豐臣秀吉是一例,清朝明治維新後的日本也是一樣。根據現在的史料,日本明治維新一開始就制訂了入侵朝鮮和中國的大陸政策。儘管豐臣秀吉是封建軍閥,明治維新是效仿西方資本主義模式。但不改其侵略成性的本質。二戰後,日本在美國佔領下,制訂了和平憲法,建立了憲政制度。但日本卻仍然對二戰時的罪行躲躲閃閃,就是道歉也令人感覺頗不情願。其實這仍然是其國民性的外在表現。如果不是美國直到現在都存在的對日本的軍事佔領,日本經濟崛起後仍將是亞洲甚至世界的威脅。

全球另一個島國英國雖然是當今民主社會的基石之一,也是人類歷史上最早的實踐憲政的國家,但其行為卻和日本同出一轍。英國在崛起的時候,先是把海盜收編為政府軍進行搶掠(當然今天也可以去鎮壓索馬里海盜),然而又對中國進行鴉片貿易和發動鴉片戰爭。在非洲除進行殖民外,還搞起人類歷史上最為野蠻和反人類罪的販賣黑奴的貿易。愛爾蘭被英國兼併後,發生饑荒。英國不但見死不救,還以軍事手段反對其他國家救助。而且在饑荒最嚴重的時候,愛爾蘭糧食出口仍然達到創紀錄的水準。此後,愛爾蘭人口再也沒有達到饑荒前的水準。為此,上世紀末,許多當年逃亡到美國的愛爾蘭後裔以種族滅絕罪起訴英國。西方有一部二戰電影《十六勇士》,描寫德國納粹試圖綁邱吉爾的陰謀。當時參與其事的有部分愛爾蘭人。他們有一個對白十分精彩:你以為集中營是德國的發明嗎?英國早就有了。二戰後,英國一方面繼續恢復對前殖民地的佔有,另一方面即使是盟國中國,也毫不手軟。拒絕了中國收回香港的要求。英國在中國之不得人心,有一個例子就可窺全貌。人民解放軍在渡江前夕,與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發生衝突。面臨中共嚴重威脅、已經大半都被中共消滅的國民黨軍,居然和中共一起向英艦進行炮擊!當然二戰後,向英國發起挑戰的不僅僅是中國,還有眾多亞非拉國家。其中尤以埃及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最為著名。然而,現在把人權、自由、民主、平等掛在嘴上的英國是怎樣反應的嗎?立即聯合法國發動了對埃及的侵略戰爭。“英法聯軍”這四個字不僅中國不陌生,世界各國恐怕都不陌生。最後需要一提的是,英國直到全球經濟危機的今天,才最終放棄了對西藏的野心。正式承認中國對西藏的主權,而不再是過去聲稱的中國僅僅擁有宗主權。我相信回顧這一段歷史,得出的結論恐怕只能是國民性使然。而不是什麼民主制度。面對英國,戰敗後的日本自然心有不甘。為什麼英國侵略亞洲各國,甚至戰後重新佔有,英國就不需要道歉,而日本把英國人趕走,並不是剝奪這些國家的主權(當時在亞洲擁有主權的國家只有中國、日本、泰國等極少數國家),何以英國不道歉,日本就必須道歉?其實日本不明白的是,歷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日本和德國在戰爭初期對各國進行無差別(不區分民用和軍用)轟炸,戰爭後期盟國對德日兩國也同樣進行無差別轟炸,但遭到譴責的只能是戰敗的一方。

美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強國,也是國際秩序和世界文明的象徵。然而,美國的國民性從一個笑話可見一斑。一個德國人、法國人和美國人被強盜劫持,在處死之前允諾滿足他們一個遺願。德國人要求寫一封家書,法國人要求和自己的情人再相聚一次。美國人則提出讓強盜踢他一腳。倍感奇怪的強盜也居然照做了。結果美國人馬上拿出槍將強盜打死。德國人和法國人不解的問:“既然有槍,何以一開始不將他們殺死?”美國人同樣不解的說:“他又沒有傷害我,我憑什麼打死他們,他們踢了我一腳之後,我才有理由自衛”。如果縱觀美國擴張史,這種民族性格貫徹始終。美國強大後,擴張的第一個目標就選中了鄰國墨西哥。於是提出以三千萬美元購買包括德克薩斯在內在大片土地(相當於中國東三省和兩個內蒙)。當然被墨西哥斷然拒絕。於是美國就以此為理由發動美墨戰爭。戰敗的墨西哥也不得不把大片的土地割給美國。當然就是這個時候,美國的國民性仍然在起作用:依然付了墨西哥二千萬美元,以示仍然是正常的交易。隨後美西戰爭也是同一模式:美國國藉口停泊在古巴的一艘戰艦爆炸沉滅(最後查實與西班牙無關),發動美西戰爭並強迫戰敗的西班牙割讓菲律賓群島,當然美國仍然不忘記付款2000萬美元。當然美國成為菲律賓的新主人後,就顯示出另外的面孔。雅各.史密斯將軍告訴他的軍隊:“你燒殺的越多,就越能讓我高興”。菲律賓除1.8萬人戰死外,更有20萬人死於饑荒和疾病。被後人尊為四大總統之一的希歐多爾.羅斯福(另三位是華盛頓、傑弗遜、林肯)把世界分為文明和不文明國家。文明國家是盎格魯--撒克遜民族。文明國家有責任監管不文明國家,甚至發動戰爭,以承擔白人的責任。而就是這位總統,還居然由於調停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日俄戰爭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被稱為二戰轉捩點之一的太平洋戰爭,也是美國以同樣的思維引發的。日本在中國和亞洲的擴張嚴重威脅到英美等國的利益。於是美國對日本進行經濟制裁和石油禁運。而談判的條件則是日本撤出中國東北,放棄一切非法佔領。日本自然無法接受,雙方只能兵戎相見。當然日本採取偷襲的方式也是其國民性的表現。甲午海戰,日本也是不宣而戰。日俄戰爭同樣也是不宣而戰。這裏需要解釋一點的是,中國的領土被日本佔領而被其他西方列強強求讓出共有兩次。美國是第二次。第一次是甲午之戰後,中國割讓遼東半島給日本。俄羅斯聯合英法強迫日本還給中國。但不過三年,俄羅斯就將這片日本交還的土地占為已有。因為西方列強十分明白,只要中國還在中國人手裏,什麼時候都有機會再拿到手。然而,只要一旦落到某一個西方國家手裏,就再無可能。

美國的這種傳統和國民性直到今天也仍然在上演。雷根總統干涉格林伍德與尼加拉瓜,布希總統干涉巴拿馬,克林頓總統干涉海地,小布希總統入侵伊拉克。

英、美、法三國是當今文明世界的核心和基石,而且也都是最早和最發達的民主國家。何以這種制度就無法避免違反人性的行為?同樣是為了國家利益,何以中國在強大時卻從未象西方如此的殘暴?美國兩百多年的歷史,以憲法的名義實行黑奴制長達一百年,然而又以法律的形式實行種族隔離一百年,真正文明的歷史不過才四十餘年,何以民主制度長達兩百年間無能為力?原因恐怕正如西非的約魯巴人古老的格言:無論溪流淌多遠,永遠不忘其源。而這個源就是各個國家的國民性。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097509

 回應文章

放逐生
中國豈有例外?
2009/07/03 10:04

中國一向是臥搨旁豈容酣睡.聽話也打.不聽話也打.

歷史上好像只有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並且不對外用兵.


czxczc
Is Chinese different?
2009/07/03 05:53
Are you sure that the Chinese empires did not invade their neighbors?  Please talk to Vinanese.  They will tell you that Chinese invaded them 19 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