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冯昭奎:日本经济“全面崩溃”?
2009/06/19 16:54:03瀏覽636|回應1|推薦2

    從2008年下半年以來,日本經濟連續4個季度出現負增長。據日本內閣府公佈的資料,今年1季度GDP負增長為-15.2%(年率,其後有很小的修正),創下戰後最大降幅。與此同時,儘管1季度歐美國家均出現了大幅度的負增長,但與美國的--6.1%、歐元區16國平均的--10%、德國的--14.4%(均為年率)相比,日本無疑是發達國家經濟衰退的“冠軍”。

 

  20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長期低迷時期,日本媒體上曾出現“日本經濟戰敗”、整個日本像一艘即將沉沒的“泰坦尼克號”等悲觀論調。然而日本經濟並沒有“沉沒”或“崩潰”, 20022季度至20082季度,日本又經歷了經過戰後以來時間最長(約6年)的景氣擴大期,雖然6年間平均實際增長率僅為大約2%,對於一個成熟的、人口“超高齡化”的經濟體,有2%的增長就算不錯了。

    這次,日本經濟又一次“大大地”刷新戰後最差紀錄,自然又在日本的媒體激起了一片悲鳴。日本共同社稱 “日本經濟呈現全面崩潰”,“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西方媒體也紛紛表示“日本經濟真的不行了”,儘管主要西方國家本身也都陷入不同程度的衰退,說日本“不行”有點“五十步笑百步”的味道。

    日本經濟確實“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不過人們最關心的是日本經濟是否呈現“全面崩潰”?如果今年的234季度繼續重複“一個季度比一個季度差”的趨勢,2009年全年日本將可能出現兩位數的負增長,屆時即便說日本經濟陷入“全面崩潰”也不算言重。但從當前趨勢看,在今年2季度以後日本經濟不至於重複1季度那樣的大幅度負增長,甚至可能轉為正增長。其理由是:

 

    一 按月別看1季度日本經濟表現,可看出3月份的一些重要經濟指標趨向好轉。據日本財務省貿易統計,經季節調整後算出的“出口數量指數”從去年7月份至今年12月全是負增長,但3月的出口數量指數轉為正增長,為3.4%。由於出口大約占到日本工業生產的一半,受出口數量指數“轉正”影響,從去年9月至今年2月以兩位數持續惡化的礦工業生產指數也在3月份“轉正”為1.6%,在45月還可能擴大正增長的幅度。鑒此,520日日本公佈創歷史紀錄的1季度負增長數字後,當天東京股市不降反而略升,也反映了上述經濟指標趨好,使市場增加了經濟觸底反彈的信心,專家估計今年1季度日本經濟觸底的可能性較大。

    二 從庫存調整對GDP的影響看,去年秋季以來由於出口驟減導致庫存大量積壓,對此,日本的企業在6個月來通過嚴格的減產措施促使庫存迅速下降,達到低於最終需求的水準,這就為2季度增加生產以便靠向最終需求水準留下了餘地。今年1季度的負增長率中,有34個百分點(年率)是企業削減庫存投資所造成的,經過付出這種“犧牲”使庫存達到合理水準,就為2季度恢復生產創造了條件。實際上庫存調整的效果在3月份已開始顯現,預計在1季度“為負增長做貢獻”的庫存投資,在2季度可望“為正增長做貢獻”。

    三,從日本政府的景氣對策看,去年8月以來,日本政府在嚴峻的財政狀況下,推出了一系列應對危機的政策措施,其規模和力度一次比一次大,相繼出臺了“實現安心的緊急綜合對策”(11.5萬億日元)、“生活對策”(26.9萬億日元)、“生活防衛的緊急對策”(43萬億日元,上述3項對策的財政出動規模總計達12萬億日元)。此外,還修訂了《強化金融機能的特別措施法》(原訂於2004年),嚴陣以待,為尚未受到嚴重衝擊的日本金融機構築起堅固的防線。20094月,日本政府又推出“追加經濟對策”(56萬億日元,其中財政資金15.4萬億日元),與前面的各項對策加起來,財政出動規模達到近28萬億日元。在G20峰會上,美國要求確保全球採取支持經濟復蘇的協調行動,呼籲其他國家和美國一樣加大開支,使今明兩年財政經濟刺激金額占到各國GDP2%。而日本迄今的財政出動規模已超過美國所要求的占GDP2%的規模的兩倍。預計日本政府一系列應急對策的效果很可能在今年41日開始的新財年逐漸顯現出來。有專家特別對政府實施的對環保車實施減稅、對購買節能家電實施優惠等措施給予肯定的評價,因為這兩項措施既有刺激消費的“速效性”,又有作為環保對策的“戰略性”。 不過,雖然日本政府推出“追加經濟對策”可望促使公共固定資本大幅增加,並進而促使增長率回升,但這不過是依靠注射“強心針”刺激出來的增長,而不是依靠民間需求推動的“自律”的增長。

    四  日本出口的形勢可望在今年1季度見底。

需要多說幾句的是,這次日本景氣惡化是在“百年一遇”的世界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背景下,由於出口急劇減少而引發的。去年2季度日本經濟進入景氣後退局面的幾個月裏,後退勢頭還是比較緩和的,然而在當年最後兩個月日本經濟形勢急劇惡化,轉變為嚴重蕭條,其程度甚至大大超過受到金融海嘯衝擊的國家,而經濟形勢惡化的主要原因是美國景氣後退招致日本出口急劇減少,11月出口比上年同月減少27%12月減少35%(其中對美出口比上年同月減少36.9%),隨著出口驟減,礦工業生產在200812月竟減至2001年的水準,意味著過去6年景氣擴張期礦工業生產的增加全部化為泡影。而且,2002年以來牽引日本經濟恢復的出口需求主要集中於高級耐用消費品(主要是汽車和面向消費者的高技術產品)和投資品(中間產品),而美國經濟衰退打擊的正是日本高級耐用消費品的出口(因為經濟形勢惡化勢必促使美國人的消費“降級”),中國經濟減速又正好影響到日本的投資品的出口(因為中國最終產品的出口下滑勢必導致對中間產品的進口需求減少),加上日本進口減少相對於出口減少的滯後(因為進口情況主要取決於日本國內經濟形勢,而日本國內經濟惡化比美國等海外經濟形勢惡化慢了一拍),因此,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日本外需(出口減去進口)的急劇下滑可以看做是多種因素匯合的結果。從2季度開始,上述“多種因素匯合”的局面將可能過去,例如隨著日本經濟陷入嚴重衰退,進口減少幅度勢必加大,從而使外需的下滑將可能有所緩和。再者,鑒於世界各國加大刺激內需政策的力度並初見成效,再加上日本企業減少產能和調整結構的非凡努力,日本出口的“歷史性的惡化”有可能過去,在2季度即使出口依然減少,但減少的幅度不至於像1季度那麼大。 

    五  經濟基本面

從今年1季度日本GDP增長率看,日本成了主要發達國家中的“經濟衰退冠軍”,但GDP並非是衡量經濟發展的唯一指標,而且值此經濟全球化、全球面臨環境危機、能源價格在上下波動中持續上漲的時代,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的局限性越來越大。如果從經濟的數量和品質兩方面來看,日本經濟的基本面在主要發達國家中並非“倒數第一”。......

 

 

                                            全文載《世界知識》2009年第12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057780

 回應文章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唯GDP論”有待各方專家修正
2009/06/20 16:50
海龜愚見 : 生產事業(尤其耐久產品)在追求“利潤”下、很難不陷入“產能過剩”之境、【去化超額庫存】屬正常危機處理模式、一時數據不理想、對有準備且有堅實“研究創新”“高超穩定工藝技術”人才之企業來說、反而是另一次大顯身手的開始、這些企業領導人必以自家產品為榮、永續經營為宗旨、不會被一時“錢滾錢輕鬆賺的把戲”所誘惑。只是在追求“利潤”下、企業不願針對“農業”和“永續新能源”大力投資、為維持生活品質、政府推出的人口政策無法應對未來(人口老化)危機、這是全球性問題、人類正常壽命是多少?人口應在多少時才穩定?相當值得探討。海龜沒讀什麼書、只能提出一點觀察發現、〔摩天輪理論轉速剛好(中庸之道)、可以在不停止轉動下、不斷替換乘客、每個人都能享受同樣一趟旅程、在旅程中完成各自合理目的、只要不危及運轉安全都行。這樣的地球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