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閭丘露薇:高考的公平性
2009/06/10 13:14:47瀏覽406|回應0|推薦0

        任何一個選拔的方法,總是會有自己的缺陷,所謂公平,就是在當時的大環境下,選擇一個喜愛相對其他方法缺陷最小的。高考就是這樣,在目前的中國社會環境下,用高考分數來進行選拔,是最能夠防止人為因素的。 

        很多人總是要向國外看齊,總是拿出美國的例子說,你看,美國的常春藤名校有很大的自主性來挑選學生,除了GPASAT,更加看重學社的課餘活動表現,還有提交的論文品質。但是不要忘記,那些拿來比較的大學都是私營的,中國的大學都是公立的,根本性的區別,就是用納稅人的錢的公立大學,必須廣納民眾,讓普通人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改善自己的經濟條件的同時,創造一個知識型社會。 

        二十年前,當我在上海讀大學的時候,身邊大部分的同學來外省市,很多還是農村。和城市的學生比較,這些農村或者偏遠地區的同學,有點土,但是城市生也很明白,他們很聰明,特別是很刻苦,他們大部分的高考成績比城市生要高。如果說,剛剛進入大學的時候,城市生和這些農村學生之間存在差距,四年之後,城市學生的優勢已經消失,而如果現在再進行比較,事業有成的,往往是這些同學。 

        一位朋友,講起小時候在湖南讀書的日子,每天來回要走四個小時的山路,支撐他的,就是要離開這個地方,要到北京上大學。最後,他進入了清華,然後拿到了獎學金去了哈佛,之後去了華爾街。我不知道,如果是現在,他是否還能夠實現他的理想,走出山區,到北京念大學,甚至包括我自己,因為首先要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昂貴的學費,家裏面是否承擔的起。另外就是高考,不敢確定是否能夠像二十年前取得高分,因為如果看看今年的高考作文題,對於一個沒有電視機,沒有電腦的高考生來說,面對那樣的時政作文題,在信息量,還有思路方面,首先就處在了下峰。 

        二十年前,只要用功,願意看書,城鄉學生之間的差別最多就是所謂土和不土的問題,但是現在,差別已經在於知識結構,精英化教育下的學生佔據了絕對優勢。要進入名牌大學,更是從小學開始,起步點已經不同,而這樣的差距,到了中學,更加的明顯。 

        正是因為這樣,看到中國的一些名牌大學要增加自主招生的名額,就會有很大的擔心。對於學校來說,這樣做當然可以提高生源的素質,但是這裏面會產生兩個問題,首先,自主招生意味著由人來決定,如何確保不存在徇私舞弊?其次,這會把一些起點較低的學生排出在門外,就好像我的那位朋友,除非證明自己是某一個方面的天才,一個在山區的孩子,沒有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沒有機會參加各種比賽,這樣的學生,是沒有資格參加自主招生的。至於加分,還有保送,更是不會有他的份。說到加分和保送,這也是讓人擔憂的措施,因為只要存在官場腐敗,有人利用權和錢,就會喪失公平性。 

        國外的公立大學,雖然競爭力和名氣比不上很多私立名校,但是卻為那些處於社會底層的窮困人群接受高等教育提供了機會,而中國的公立大學有著中國自己的特色,那就是那些重要的研究型大學,必須關注自己的聲望和競爭力。 

        雖然在高考分數面前人人平等,這樣的公平性在這些年也開始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依然不失為目前顯得最為公平的一個方法,相信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昨天張頤武作為華聞大直播的嘉賓,在節目上滔滔不絕的表述他的觀點:高考依然是社會公平的象徵。最後因為時間的關係,不得不非常“粗暴”的打斷他。理解他的這種焦急的心態,因為高考要進行改革似乎勢在必行。 

        只有一點期望:改革的時候,也學習一下美國私立名校“政治正確”的做法,為那些農村偏遠地區的學生保留一定的名額,讓這個社會依然存在“知識改變命運”的希望,保留一條向上升的通道。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3029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