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航億葦:思想型博客,他們在爲塑造中華之根奉獻才智
2009/05/21 15:51:14瀏覽361|回應0|推薦1

“長中國人的根,聚中國人的心,鑄中國人的魂。”——當陳泰然先生轉告我這番話時,心中頓起一陣波瀾,因爲這恰恰傳神地總結了很多博客寫手的精神追求。爲中國而思,啓中華之智是絕大多數博客寫手的共同目的。縱然他們中的一部分對社會的批判與憂患意識強些,也還是如此。有些人以簡單思維亂給他們扣以“漢奸”、“賣國”的帽子,但抹殺不了絕大多數多數博客與生俱來的“中國結”。有一群博客已經移居海外多年,仍堅持用中文在博客平臺上進行思想表達。正因爲期望人民富足和國家強盛,很多人才執著地將自己的發現和思考奉獻出來,利用博客平臺一抒己見,無償地給予自己的祖國。

博客的一個特徵是民間語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充分舒張。各位博客的個人興趣相差很大,經濟、文學、時事、軍事、娛樂、歷史等,各不相同。其中有一類特殊的博客類型,可以稱作思想型博客。這類博客或許表現爲關注社會時事多些,但不專指“時評家”或“思想家”。他們之所以特殊,在於其又不明確屬於某一種類型博客。不論經濟、時事、軍事,還是文學、歷史、娛樂等方面,都可能有思想型博客脫穎而出。思想型博客也可命名爲“新啓智者”,他們啓社會之智、民族之智,能給中國帶來最好的價值判斷,提升國人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已經成爲或正在成爲知名博客,將逐漸對社會産生強大的影響力。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中國社會出現一個很大難題,就是主流價值觀的迷失。隨之而來的腐敗、假冒僞劣商品泛濫等較爲嚴重的社會問題,與之有著密切的聯系。主流價值迷失動搖社會的根基,偏執、反智、狂妄、盲動、虛無等情緒,有演化爲社會不穩定行爲的迹象。國家領導人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國策上加強了精神文明建設的力度。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以政府爲主導的官式語境教育體系,顯現出相當程度的不足。事實上塑造社會主流價值,需要很強的民間力量所支援。偏偏就在這關鍵的90年代,逐漸相互疏離的所謂官方和民間難以找到有效的結合點。這也是一些政府機構花費很多人力、物力、財力卻事倍功半的原因。

互聯網承載資訊交換的能力加強改變了這一切。民間的聲音最初通過個人網站、網上聊天、論壇等形式釋放,到了博客時代産生質的飛躍。博客由“個人日誌”的最初概念演化成集群型互動網上雜誌,給了很多寫作者完全不同于論壇的深度表達機會。博客文章長短沒有限制,互動性強,其運作模式越來越成熟,發展潛力和社會影響力超乎了原先的想象。伴隨博客的發展,新一輪思想解放運動已然在中國形成。

百多年來,中國有幾次重要的思想解放運動。最早是晚清以洋務運動和辛亥革命爲標誌,隨後是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再則爲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思想大解放高潮當屬20世紀80年代,其後的90年代到現在,是收獲此輪思想解放的成果。中國現在活躍在各界的社會精英、優秀領導幹部等,也可以說是改革開放的重要“成果”。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業進行到30周年之後,社會主流價值觀的重新塑造也變得刻不容緩。

在互聯網-博客時代,作爲一位博客寫作者,我的親身感受是現在相對於過去,確實有了較爲寬鬆和自由的表達環境。我相信宣傳部門一直在認真重新審視所謂民間表達方式和方法。肯定和鼓勵民間聲音的全面釋放,國家領導人的態度是旗幟鮮明的,因爲這符合科學發展觀,有利於和諧社會的建設。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上網與網友直接對話已成中國網事佳話。聽說溫總理還以多種網名,以“秘密身份”與網友直接交流。不過,由於受習慣思維局限,某些部門和地方官員,對民間表達心存抵觸。一種貌似正確的理由,是網上偏激言論會引發社會問題。

在網上,難免出現某些偏激的言論,較早的時候,可能有些人不理解看上去有些“亂”的自由表達。實際上,給予民間自由表達的空間越大,極端的意見越加失去市場。不同的思想碰撞,就是一個去僞存真的過程。有些事件或許由於少數人操控,令網上言論出現某些病態。可即便網上的反應有些“失控”了,也只是暫時的。那種“失控”的網上事件之後,常常是強烈的反思相隨而來,讓人們在未來趨向於理性。當思想型博客影響力增強之後,理性之根就能深植于網民心中。

一個哪怕簡單的問題,100個人可能産生1000種看法。很多人因時因勢,會做出判斷的轉變。但正像硬幣擲抛的次數多了,正反面出現的機率趨向於相同一樣,社會的主流意見會在理性的基礎上走向中和,從而得出最接近真理的價值觀。這是自由表達“中和效應”,也是偏激思想最終被邊緣化的根本原因。網絡平臺,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構建時,思想型博客常給人帶來一些新的角度或最先幫助大家找到最合理的理由。所以說思想型博客的活躍,是中國新一輪思想解放一個重要形態,也是中華文明智慧提升的一個新形式。

長中國人的根,根本之處就是能形成理性和智慧的社會主流價值觀,這離不開現代文明的滋潤。現代文明從何而來?除了借鑒人類文明的共同成果之外,便是依靠我們自己發現和創造。另一方面,這又是重新尋找中華傳統偉大的文化價值的過程。中國曾經是世界最強國,傲視於世界上千年。這說明中華民族原本包含非常優秀的文化基因,需要我們重新發掘和培育。世界無論哪一個民族,其存在的文化根基就是智慧、理性、倫理以及社會物質和精神方面的綜合積累,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符合現代文明發民的社會主流價值觀。改革開放的成功經驗表明,只要社會主流價值體現了先進性和發展性,我們在經濟、科學和文化上就能取得碩果累累的成就。

再度塑造中國的根基,一個嶄新的文明中國在這個世界,就能更好更強。思想型博客形成的社會意義,也許要通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顯性地明晰起來。雖然在中國新的思想解放過程中,他們只是社會廣闊領域的其中一個部分,但已經不可輕視。作爲社會重要影響力的人群,他們也需要加強自身智慧和判斷能力的提升,並自覺肩負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

( 時事評論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97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