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王文元:欲簡彌繁——有感于簡化字
2009/03/23 11:43:16瀏覽1561|回應9|推薦8

繁體字遭刀砍斧劈後,腴肉不存,僅存瘦骨。被簡化的漢字數量多,筆畫改動大,字形走樣嚴重,幾乎等于重新創立另一套文字。自斯時起,中國有了兩套正式的印刷體文本——繁體字與簡化字。一套使用,另一套被封存。新生代只能用簡化字書寫或記錄“現在”發生的事情,而不可能閱讀“過去”的大量信息。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文獻變成“天書”。對待這些“天書”的惟一有效對策就是不碰它。

如今,最後一批學過繁體字的文化人都已屆天命之年,如果不盡快恢複繁體字,再過50年,除非專家,在中國就再也找不出能夠誦讀經史子集的人了。下一代人面對面對精神美食、千年佳釀,停杯投箸而不能食。是不可憂,孰可憂?

有人看不到問題的嚴重性,以爲將繁體字文獻翻譯成簡化字文本就是了。如前所述,漢字是象形文字,觀其形會其意、審其美,形變意失,構變美亡,徒給閱讀帶來阻礙,給審美造成損失。有些繁體字被簡化之後不但失去美,也失去先前的含義,與之對應的繁體字變爲死字。試想,幾十年後繁體字徹底變爲古董,那時,作爲中國人,面對八大山人、吳昌碩、齊白石的畫,面對歐、柳、顔、趙、米、蘇的字,只得其粗,不識其細;面對祖上傳下來的碑帖等手書,卻讀不下來,須要臨時抱佛腳,拿出字典,一字一查,如雞啄米;面對旅遊勝地妙趣橫生的楹聯匾額,胡亂猜度;面對震撼世界的出土文字,面對博物館中珍貴文獻的影印件,面對祖上傳下來的家譜,卻讀不下來,待曲曲折折弄明白了,興趣已盡——那將是何等的尴尬。以上短拙,仍算小失小遺。大失大遺在于,漢字之精髓乃在于其美奂美輪的外形與神秘莫測的結構。此二物一旦被削弱或改塑,即使漢字價值尚存,也要大打折扣,遑論漢字的形象筆畫代表著曆史演化過程。不知道每一個字裏面隱藏著多少讓中國人念茲在茲的故事——世俗的或宗教的、現實的或神話的、質樸的或瑰麗的、深奧的或淺易的、形而上的或形而下的、道德的或倫理的……一個字便是一個不朽的生命,一個字便是一個讓人永遠拆解不完的信息團。另外,作爲偏旁的“言”與“讠”,一正一偏,一工一枉、一全一缺,一美一醜,優劣昭然若揭,雖表示相同的意思,美學價值差別卻在宵壤之間。

一個漢字,時而代表一個契約,時而代表一種頓悟,時而代表一阖機趣,時而代表一片天地。大到宇宙,小到無間,天地之所以著,鬼神之所以幽,人物之所以蕃,江河之所以流,幾乎都可言通過漢字直接尋得答案。把玩揣摩,樂趣無窮,其微情妙旨,非可以言道者,不似西文ABCD,甲乙帳簿,字體呆滯,僅是個抽象符號而已。

行文至此,由漢字簡化聯想到變革。說到變革問題心重如磐。至今仍有許多人把“漢字簡化運動”視爲一種“變革”,以爲革舊鼎新,除弊興利,理所當然,全然不察危機之所伏。所謂變革大抵分爲三種情形:第一種指制度、價值規範或習慣積久成弊,改易之,使之更合理有效;第二種指恢複被取締或取代的制度、價值規範或習慣(或許會增益些新的功效);第三種指師出無名的對制度、價值規範或習慣的盲目改易。第一種情形屬于名副其實的變革;第二種情形含有一些變革的意味,但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變革;第三種情形簡直與變革毫無瓜葛,僅僅是“改變”而已。簡化漢字之“變革”即屬第三種情形,不屬于變革,只是一種“改變”,而且是在改變不該改變的東西。以簡化求文字交流之簡便,以簡便求文字教化之普及,小得而大遺,欲簡彌繁,欲速彌遲,南轅北轍,無異于剖腹去疾,吹灰止沸。變革,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即使是第一種情形下的真正變革,在多數情況下,也須慎重行事,微調爲上。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改革一兩,反動十斤,往往引發意想不到的負面後果,不能不三思而後行。對于另建文字體系這樣涉及子孫萬代的大事,絕不能頭腦發熱,倉促而爲。現在,木已成舟,一切陳述都成爲馬後炮。不過,茲事體大,馬後炮也得放出去,或許能把那些“存在即真理”的固守者的頭腦打開一條裂隙,讓他們清醒地面對應該加以改變的“存在”——包括已經習慣了的。往好處想,也許有一天,作爲漢字的主人,我們能回到統一的漢字大家庭中來,從而結束繁體字、簡化字各自爲政的窘境。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773546

 回應文章

2
懂繁體字與看古籍關係很大嗎
2009/04/18 00:26
不會文言文以及更早文法的人,即使認識所有的繁體字,恐怕對著經史子集也只能算是半文盲吧。例如我能不借助工具書輕鬆閱讀史記,但是看尚書周禮就很吃力了,這個時候,每個字都認識,合在一起就是天書,跟書上印的是繁體字還是簡體字完全沒關係。
單個筆畫繁複、與簡體字形差異較大的繁體字也許大陸人乍看之下不認識,但是在文章句子中一般能根據文章主題、上下文、甚至⋯⋯最不濟連蒙帶猜地正確理解。
所以,在保護傳承傳統文化這點上,我始終覺得文言文比繁體字更重要。
問題是,這個比繁體字還重要的文言文在現實中還有多少人使用呢?

js
中華民族靈魂
2009/04/17 16:03
不考慮政治上正統問題,繁體形意表達是乎更加契合我中華民族靈魂.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思维发散
2009/03/26 21:55

智商正常的高中以上的大陸人看繁体似乎没有什么大的障碍,也许是港台片的原因,大多数人对古书没兴趣,古书精华课本上有简体写法,对书法感兴趣的会写很多,我赞成会读繁写简体就OK了,随着大陆的崛起,简体字会迅猛提高影响力,用繁体会趋于落后哦


devon
回歸正體字利多於弊
2009/03/23 19:09
1.受台灣正體字教育的非專業人士,對於禮記、左傳等先秦古文,閱讀正體字都不輕鬆,何況是簡體字。反之,受簡體字教育的非專業人士,可以看懂標準正體版的秦漢古文者,一定不多。
2.「回歸到統一標準的正體字」,應該是指日可期的,原因有三: (1)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書畫家,早在1955年之後全面使用正體字創作。(2)全球使用正體字的華人為數眾多,習慣使然,不可能也不需要全面改成簡體字。(3)1950年代以前的古文物藝術品在全球博物館、拍賣公司、畫廊、收藏家間頻繁流通,大勢所趨,正體字還是華人的共通文字。
3.長痛不如短痛,立即全面回歸正體字文化,與其整理一堆浪費社會資源的繁簡/檢繁對照表、繁簡/檢繁翻譯軟體、繁簡/簡繁古籍難字索引,不如全面實施正體字基礎教育,建構全球華人理想的交流平台。
4.中國文字到唐楷已大致定型,也就是使用已久的正體字,簡體字是有手寫省時的優點,並不應全盤否認,只是基於全球華人的交流,沿用實行已久的正體字並不會造成多大損失,對促進中華文化並無負面效果。
5.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基礎教育而言,全面回歸正體字並不困難,反而可以讓文學、歷史、政治、哲學、藝術各層面的研究,更單純簡易。

devon
全面回歸正體字才是大勢所趨
2009/03/23 18:43
http://blog.yam.com/devoncheng/article/20038891
對岸理應放下大國尊嚴,嚴肅面對「簡體字」此一醜怪畸形的歷史產物。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王文元:欲簡彌繁——有感于簡化字
2009/03/23 17:22
我覺得我們應該現在學習甲骨文

因為那可是最最最正宗的字體了

文字是用來做什麼?請各位想想

想清楚了再來談是否來談這個問題

真不明白,從古至今,漢字經過多少演變

這些演變為什麼會出現?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我虽然只会写简体字,没学过繁体字,但是繁体字全部看的懂!
2009/03/23 16:32
我虽然只会写简体字,没学过繁体字,但是繁体字全部看的懂!

混世魔王
等級:3
留言加入好友
並非多慮
2009/03/23 14:41
樓下的,作者並未多慮。

我在上海住了六年,我注意到好幾個在台灣的常用繁體字,許多大陸同胞都不認得,例如穀」,另外誤用繁體字像是「理發」「幹貨」更是常見的錯誤。而且你不一樣,你是知識分子,當然多少懂一些。當初共產黨說要推簡體字是為了掃文盲,但是大陸現在文盲的比例還是很高;這些連字都看不懂的文盲,不論簡體、繁體都是一樣看不懂,更別談從上下文去猜字。

雖說新華字典會註明繁體字,憑上下文能猜出繁體字,但是這並不代表會繁體字。我讀簡體字報紙與書籍也沒有問題,但是很多簡體字我根本寫不出來;同樣地,叫你們隨便寫幾個繁體字,你們也寫不出來。認不得繁體字就會造成如同作者所說的,將來你們的後代,在研究古人的文化資產時會陷入困難,因為古人很多東西的上下文你也不見得看得懂。


1
您多虑了!
2009/03/23 13:50

“新生代只能用簡化字書寫或記錄“現在”發生的事情,而不可能閱讀“過去”的大量信息。20世紀50年代之前的文獻變成“天書”。對待這些“天書”的惟一有效對策就是不碰它。

如今,最後一批學過繁體字的文化人都已屆天命之年,如果不盡快恢複繁體字,再過50年,除非專家,在中國就再也找不出能夠誦讀經史子集的人了。下一代人面對面對精神美食、千年佳釀,停杯投箸而不能食。是不可憂,孰可憂?”

 

您过虑了!一般受过九年制教育的人对阅读繁体字都没有问题的,有以下原因:

1、简体字由繁体字而来,在学习简体字后,阅读繁体字文章时,基本上可以做到从字体结构上认识相关繁体字,即使部分不能认识,也能通过句子的上下文关系猜到。

2、内地即使不用繁体字,但并没有消灭和禁用繁体字,在学生学习使用的字典中,每一个简体字都是会用括号注明其繁体的,学生学习时或多或少都会认得繁体字。

3、以上两点综合下来,一个人经过九年制教育,潜移默化,繁体字不一定会写,阅读是几乎没有问题的(部分不爱学习成绩奇差的学生除外)。如果是高中以上毕业生,阅读繁体字绝对没有任何问题。以我家为例,叔伯兄弟姐妹十二、三人,都是高中和中等专业学校以上毕业,阅读繁体字文章,除个别生僻字,无一人有障碍。中国内地像我家兄弟姐妹这样的几亿计,比美、日人口加起来都多。

所以,您多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