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熊劍:從追索海外中國文物,談中國人很容易受傷
2009/02/27 10:56:40瀏覽2887|回應3|推薦0

在法國巴黎大審法院于2月23日下午作出判決,以申請人“無直接請求權”爲由,駁回關于要求停止拍賣圓明園兔首和鼠首文物的訴請。批准佳士得公司如期拍賣圓明園獸首之時,已引發了在法華人三天的集會抗議及中國網民的憤怒,90%的人認爲中國應該索回這兩件文物。

對此,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幹事牛憲峰認爲,“我們尊重拍賣公司的商業規則和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運作機制,但拍賣戰爭劫掠的文物,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一個有職業道德和文化良知的拍賣公司,不應拍賣曆史上因戰爭搶掠、盜掘、盜鑿而流失的文物,否則就是對文化遺産保護國際公約基本理念的亵渎。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宋新潮也說:“我們對于文物回購一直持反對意見,這次也不例外。因爲這本來就是屬于我們的東西。”

據介紹,1995年在羅馬外交大會上通過了《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其中規定:任何因戰爭等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時間限制。1996年,中國在簽署該公約時就聲明保留對曆史上被非法掠奪文物的追索權。不過,目前看來,這種追索僅僅停留在“道義”上,因爲擁有衆多中國文物的英美等國並未加入這一公約。換言之,面對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國只是保留追索權,寄希望于擁有者主動返還。然而現實是,幾年前,巴黎盧浮宮等歐美18家博物館曾經發表聲明,拒絕將收藏的他國文物歸還給原屬國。

法國執業律師、旅法華人任曉紅律師在巴黎說,我們在開庭前就清楚此案在法律上有很多困難,沒有指望通過一場訴訟就能要回文物。對于此案,判決結果已不再重要。它的意義在于通過此案,讓法國老百姓知道圓明園獸首的來曆,要讓人們知道什麽是正義什麽是非正義,也讓中國老百姓更加愛護自己的曆史文物。

圓明園管理處專家尚方日前說,圓明園流散文物背後都有一段憂傷的故事,也許有人在利用中國人的愛國之情哄擡這些文物的價格,而文物在市場上不斷飙價的後果,會讓人們淡忘和模糊這些文物上面的創傷,會淡忘和模糊這些戰爭期間被掠奪、盜賣的流散文物的所有者,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覺得是不妥當的。

但有良知是一回事,講法律又是另一回事。如,最近一年來中國與西方摩擦不斷,中國民間輿論認爲,“西方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而西方輿論則認爲,“中國人很容易受傷”。  

最近,在德國網上,筆者的一些德國網友對中國最近批評法國不以爲然。一位叫博德的網友說,“這是中國人缺乏自信的表現。中國人還不能包容批評”。不過也有網友認爲,中國的“過激”可以理解,西方人也應該聽中國的意見。但對于俄邊防軍擊沈中國貨船一事,德國網友都表示驚訝,並表示理解中國網友的“受傷害”。

而在美國《時代》網上,對中國網友批評德國庸俗節目主持人辱華,美國網友則認爲,中國人缺乏幽默細胞,德主持人的說的不過是“笑話”。還有的認爲,“中國人聽不進別人的批評”。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個節目不僅傷害了中國人,也傷害土耳其人,德國人應該反省一下。

在一個叫“中國之頁”的論壇上,還有一項叫“中國人是否很容易受傷害”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網友認爲“是”,9%的網友表示“不是”,其余的則認爲“很難說”。據發起這項調查的網友稱,近來,一旦遇到與西方鬧矛盾的事,他們與當地的華人總會産生不愉快對話,且雙方都會認爲是對方在傷害他們。“我不得不懷疑,中國人很容易受傷害”。但也有網友認爲,這是中西方理解的不同,雙方可能是誤解,糾纏于曆史或有意識形態的冷戰思維,似呼“中國人很容易受傷”是有一點中國人易情感沖動因素的。好在網絡時代,這種交流討論越來越多。從討論的熱烈程度來看,西方人屆確實越來越看重中國人的意見了。

回到中國追索海外的文物的話題,依筆者看來,從某種程度與如何處理當今山西礦難有相似之處,每一次礦難,我們都會有一次總結,而每一次礦難,我們都會看見一些低順的姿態。我們不相信這就是命運,生命就應去得那麽匆匆。在七十四條人命面前,一分鍾的哽咽能代表什麽呢,顯得多麽蒼白和渺小,留給死難者家人的人卻是一輩子刻骨銘心的痛。但願這哽咽裏積蓄著力量,充滿了責任,孕育著革新,如果僅僅只是一種姿態而已,還是不要演下去了罷!

因爲,近百年來,流失海外文物何止幾百萬件。面對每一次追索海外的文物,我們都搞三天的集會抗議及90%的中國網民憤怒,怕只怕幾輩人都做不完,一年到頭盡忙這個了。換言之,假若只是“憤怒”,那還真的“很容易受傷”。

由此,筆者以爲,“圓明園銅獸首拍賣”已經超出了文物追索範疇,演變爲又一起國際事件。在情緒日趨激昂的情景下,西方人也會逐漸對“憤怒”開始麻木,讓人們淡忘和模糊這些文物上面的創傷,利用中國人的愛國之情哄擡價格。所以,我們更需要傾聽多樣的聲音。這並不是說,銅獸首不應被收回,當年的掠奪舊債不應被追索。當年中國惟其積貧積弱,不能自強,才讓銅獸首等寶物落于他人之手,如今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讓別人拿賊贓當人質訛詐的局面,只有先讓那些真正的國寶璀璨昌明起來。惟有國力強盛了,經濟發展了,社會穩定了,體制進步了,那些拿著昔日賊贓的外國人才不敢奇貨可居,那些仍在中國國內的奇珍異寶,才不至于重走銅獸首的老路。假如中國人只是一味回購或憤怒的“炒作”,極有可能是在幫自己人的倒忙,只能發出“未走出百年誤區”的感歎!

附:海外中國文物:英國最豐富,日本量最多
中國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歐美、日本。歐洲收藏中國文物的國家主要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德國、瑞士、瑞典。
英國
收藏中國文物最豐富的是歐洲,其中以英國所藏最多。倫敦的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劍橋的費茨威廉博物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都有大量的中國文物。
如,大英博物館   
目前收藏的中國文物多達2.3萬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該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跨越了整個中國曆史,代表性文物有漢代玉雕奴龍、晉代顧恺之《女史箴圖》、南北朝陶獵鷹坐俑、唐代黃玉坐犬和敦煌絹畫、文書等。
法國
在歐洲國家中,法國收藏的中國文物僅次于英國。
如,盧浮宮博物館
收藏中國文物達3萬件以上,尤以原始社會的彩陶器、商周青銅器、瓷器爲主,收藏量達6000多件。
如,法國國立圖書館
收藏敦煌文物達1萬多件,其中敦煌書畫的三種唐拓本是稀世珍寶。
美國
波士頓美術博物館、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等七大收藏中國文物的中心,收藏了極其豐富的中國曆代文物珍品,以繪畫、青銅器和地方志爲大宗。其中收藏的中國地方志數量之多令人瞠目,僅國會圖書館就收有中國各省、府、縣志書4000余種。
如,波士頓美術博物館
共有10個中國文物陳列室,分爲雕刻、繪畫、銅器、陶瓷等。在古代繪畫陳列室中,有唐代畫家閻立本的代表作《曆代帝王圖》等。
日本
全日本現有1000多座博物館、美術館,幾乎都收藏有中國的文物,數量有數十萬件。
如,東京國立博物館
有中國藝術品和考古資料1萬余件,以唐三彩居多,所藏書畫包括馬遠的《寒江獨釣圖》等。

更多精彩內容:http://blog.ifeng.com/

( 時事評論國際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ifengblog&aid=2691376

 回應文章

台灣 NO1
要還給台灣故宮才對
2009/03/03 14:05

錯!!

要還給台灣故宮才對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首先應該要求歸還的是故宮文物
2009/03/02 22:46

台北故宮的文物是否也應該還給北京故宮?

這比那12生肖貴重多了吧


Lisa
錯字影響可信
2009/02/27 13:34
歷史兩字從頭到尾都寫錯令我懷疑您的歷史造詣與歷史情感究竟有幾分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