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27 10:56:40瀏覽2889|回應3|推薦0 | |
在法國巴黎大審法院于2月23日下午作出判決,以申請人“無直接請求權”爲由,駁回關于要求停止拍賣圓明園兔首和鼠首文物的訴請。批准佳士得公司如期拍賣圓明園獸首之時,已引發了在法華人三天的集會抗議及中國網民的憤怒,90%的人認爲中國應該索回這兩件文物。 對此,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副幹事牛憲峰認爲,“我們尊重拍賣公司的商業規則和藝術品收藏市場的運作機制,但拍賣戰爭劫掠的文物,于情于理都不能接受。”一個有職業道德和文化良知的拍賣公司,不應拍賣曆史上因戰爭搶掠、盜掘、盜鑿而流失的文物,否則就是對文化遺産保護國際公約基本理念的亵渎。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司司長宋新潮也說:“我們對于文物回購一直持反對意見,這次也不例外。因爲這本來就是屬于我們的東西。” 據介紹,1995年在羅馬外交大會上通過了《國際統一私法協會關于被盜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約》,其中規定:任何因戰爭等原因而被搶奪或丟失的文物都應歸還,沒有時間限制。1996年,中國在簽署該公約時就聲明保留對曆史上被非法掠奪文物的追索權。不過,目前看來,這種追索僅僅停留在“道義”上,因爲擁有衆多中國文物的英美等國並未加入這一公約。換言之,面對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國只是保留追索權,寄希望于擁有者主動返還。然而現實是,幾年前,巴黎盧浮宮等歐美18家博物館曾經發表聲明,拒絕將收藏的他國文物歸還給原屬國。 法國執業律師、旅法華人任曉紅律師在巴黎說,我們在開庭前就清楚此案在法律上有很多困難,沒有指望通過一場訴訟就能要回文物。對于此案,判決結果已不再重要。它的意義在于通過此案,讓法國老百姓知道圓明園獸首的來曆,要讓人們知道什麽是正義什麽是非正義,也讓中國老百姓更加愛護自己的曆史文物。 圓明園管理處專家尚方日前說,圓明園流散文物背後都有一段憂傷的故事,也許有人在利用中國人的愛國之情哄擡這些文物的價格,而文物在市場上不斷飙價的後果,會讓人們淡忘和模糊這些文物上面的創傷,會淡忘和模糊這些戰爭期間被掠奪、盜賣的流散文物的所有者,每一個有良知的人都會覺得是不妥當的。 但有良知是一回事,講法律又是另一回事。如,最近一年來中國與西方摩擦不斷,中國民間輿論認爲,“西方傷害了中國人的感情”。而西方輿論則認爲,“中國人很容易受傷”。 最近,在德國網上,筆者的一些德國網友對中國最近批評法國不以爲然。一位叫博德的網友說,“這是中國人缺乏自信的表現。中國人還不能包容批評”。不過也有網友認爲,中國的“過激”可以理解,西方人也應該聽中國的意見。但對于俄邊防軍擊沈中國貨船一事,德國網友都表示驚訝,並表示理解中國網友的“受傷害”。 而在美國《時代》網上,對中國網友批評德國庸俗節目主持人辱華,美國網友則認爲,中國人缺乏幽默細胞,德主持人的說的不過是“笑話”。還有的認爲,“中國人聽不進別人的批評”。不過,也有網友表示,這個節目不僅傷害了中國人,也傷害土耳其人,德國人應該反省一下。 在一個叫“中國之頁”的論壇上,還有一項叫“中國人是否很容易受傷害”的調查。結果顯示,83%的網友認爲“是”,9%的網友表示“不是”,其余的則認爲“很難說”。據發起這項調查的網友稱,近來,一旦遇到與西方鬧矛盾的事,他們與當地的華人總會産生不愉快對話,且雙方都會認爲是對方在傷害他們。“我不得不懷疑,中國人很容易受傷害”。但也有網友認爲,這是中西方理解的不同,雙方可能是誤解,糾纏于曆史或有意識形態的冷戰思維,似呼“中國人很容易受傷”是有一點中國人易情感沖動因素的。好在網絡時代,這種交流討論越來越多。從討論的熱烈程度來看,西方人屆確實越來越看重中國人的意見了。 回到中國追索海外的文物的話題,依筆者看來,從某種程度與如何處理當今山西礦難有相似之處,每一次礦難,我們都會有一次總結,而每一次礦難,我們都會看見一些低順的姿態。我們不相信這就是命運,生命就應去得那麽匆匆。在七十四條人命面前,一分鍾的哽咽能代表什麽呢,顯得多麽蒼白和渺小,留給死難者家人的人卻是一輩子刻骨銘心的痛。但願這哽咽裏積蓄著力量,充滿了責任,孕育著革新,如果僅僅只是一種姿態而已,還是不要演下去了罷! 因爲,近百年來,流失海外文物何止幾百萬件。面對每一次追索海外的文物,我們都搞三天的集會抗議及90%的中國網民憤怒,怕只怕幾輩人都做不完,一年到頭盡忙這個了。換言之,假若只是“憤怒”,那還真的“很容易受傷”。 由此,筆者以爲,“圓明園銅獸首拍賣”已經超出了文物追索範疇,演變爲又一起國際事件。在情緒日趨激昂的情景下,西方人也會逐漸對“憤怒”開始麻木,讓人們淡忘和模糊這些文物上面的創傷,利用中國人的愛國之情哄擡價格。所以,我們更需要傾聽多樣的聲音。這並不是說,銅獸首不應被收回,當年的掠奪舊債不應被追索。當年中國惟其積貧積弱,不能自強,才讓銅獸首等寶物落于他人之手,如今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讓別人拿賊贓當人質訛詐的局面,只有先讓那些真正的國寶璀璨昌明起來。惟有國力強盛了,經濟發展了,社會穩定了,體制進步了,那些拿著昔日賊贓的外國人才不敢奇貨可居,那些仍在中國國內的奇珍異寶,才不至于重走銅獸首的老路。假如中國人只是一味回購或憤怒的“炒作”,極有可能是在幫自己人的倒忙,只能發出“未走出百年誤區”的感歎! 附:海外中國文物:英國最豐富,日本量最多 更多精彩內容:http://blog.ifeng.com/ |
|
( 時事評論|國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