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12/26 12:15:33瀏覽2431|回應0|推薦36 | |
電影【人魚沈睡的家】改編自東野圭吾同名小說,這本小說,也是東野圭吾出道30年紀念作品。
這部小說上市時,我就已經閱讀完了。 看到電影片名與簡單介紹時,才又突然喚醒記憶。 當初看這部小說故事時,覺得這議題有些不可思議。 但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這小說的劇情真的極有可能在現實中出現。(只要科技與財力都不是問題的情況下,未來的確可能會有越來越多這樣的事件)
故事主軸主要探討生與死的抉擇。 當生命面對生死一線之間的醫療決定時,該如何抉擇? 是仰仗機器設備維持軀體溫度的「活著」? 還是就讓你愛的人順其自然的安眠?
這個問題,若放在我們自己身上,問自己,如果是你,你希望你的家人如何幫你決定? 我想,多數人的回答應該是:不急救、不插管,順其自然放你走。因為我們不想讓心愛家人難過,也不想影響他們未來的生活,更不想讓自己的肉體無意識的活在這世上。 面對自己的問題,大家都會很果斷這樣判斷與決定。
但,若躺在病床上的不是你,而是你家人,同樣的狀態需要做抉擇時,或許,你就無法如此果斷的做出相同的決定。因為,希望他還是能活著,爭取那千萬分之一渺茫的健康機會。
但,千萬分之一的清醒、或痊癒的機會,能有多少人可以等到這樣的喜悅? 多數的結果,可能是失望、疲憊、身心靈俱疲,甚至讓家人生活品質降低,各種家庭問題也接踵而至。
這部作品討論到日本的「腦死」問題。 在日本,醫師判定病患「腦死」時,並不代表這病患就是「死了」。 日本醫師判定腦死病人,只是讓家屬自己判斷決定後續。若病患生前有簽署器官捐贈同意書,那在醫師宣布腦死狀態,則醫師會告知家屬,接下來要做器捐。 但,若被判定腦死病人生前並沒有簽下器捐同意書,醫師就會請家屬決定,是否器捐。若家屬不同意器捐,那就會繼續以各種家屬同意的形式協助維持腦死病患的生命,直到這病患心跳停止為止。
這部電影敘述薰子(篠原涼子飾演)和丈夫和昌(西島秀俊飾演)正處於分居中,兩人的女兒瑞穗與兒子生人由薰子照顧養育。兩人協議在瑞穗的小學入學完成後進行離婚。 忙著工作的薰子,靠著母母親千鶴子的協助,才能兼顧育兒與工作。 某一個夏日,千鶴子帶著薰子妹妹的女兒若葉、瑞穗、生人一起去游泳池玩水消暑,讓薰子得以專心處理事情。
正在進行小學入學面談的和昌夫妻,接到來電趕奔醫院,因為女兒瑞穗不慎於泳池溺水,但因為心跳停止太久所以導致腦死。醫師向薰子和昌提出腦死說明,並詢問關於器捐的意願。
薰子堅持要維持瑞穗的生命,相信有好轉的那一天。 和昌為了妻子,也將公司正在研發的系統向薰子提出說明與建議,希望能協助薰子完成讓瑞穗好轉的心願。 但,後來事情的發展,遠遠超過和昌的想像,薰子的怪異行徑與家庭的和諧,考驗著和昌……
瑞穗這樣的事件,若發生在一般家庭,可能很難做到這樣的地步。 因為要維持一個腦死者的生命跡象,除了要有大量的金錢物力外,也得投入照護者的時間與精力,照護者與家屬的身心都遭受空前的考驗。 躺在那裡的病人無意識,所以無知覺。但活著的人,可是深刻體驗著這分分秒秒的經歷。
薰子還有一個比瑞穗小兩歲的兒子生人,當身為媽媽的薰子全心全意照顧瑞穗時,生人的照顧一定會減少,生人的幼小心理是否能理解父母的作為?生人的生活是否也會因此受到影響?
一個看似簡單又重要的決定,可能左右一個家庭的未來。
現實生活中,應靠機器維持生命跡象的病人,的確存在。因為他們可能有著「肉體必須活著」的因素,或許他身旁的人需要「以時間換取空間」,因此一定要躺著的人仍維持呼吸與心跳,直到這些旁人完成他們想達到的目標。
但這故事中的薰子,他讓瑞穗延命的決定,不為利不為名,他為的只是「愛」與「遺憾」,想以可能有的奇蹟來讓女兒甦醒,彌補他過往匆忙中忽略的母愛與關懷。
何謂生? 何謂活著? 無意識的生存,真的算是活著嗎? 這問題,值得我們思考~
故事的結局,值得我們欣賞。 電影主題曲也是絢香特地製作與演唱的,值得品味聆聽到電影散場時~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