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英年殉國的「戊戌六君子」 蕭之華
2013/09/16 23:42:18瀏覽312|回應0|推薦3

英年殉國的「戊戌六君子」 蕭之華

2012/03/16 20:50

                                         


 

         英年殉國的「戊戌六君子」    蕭之華

 

「戊戌六君子」是民族的精英,也是時代的先知,一百多年前因「戊戌政變」而壯烈殉國,一個個皆正值青壯之年,讓後人無限崇敬與惋惜。

  譚嗣同(1865-1898),字復生,號壯飛,湖南長沙瀏陽人,出身世家,與陳三立譚延闓並稱「湖湘三公子」。百日維新著名人物,維新四公子之一。其〈獄中絕筆詩〉名句,「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震爍古今,著有《譚嗣同全集》。死難時,年三十三歲。

  康廣仁(1867—1898)名有溥,字廣仁,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胞弟。自少鄙棄八股科考,認為國家弱亡皆由八股錮塞人才所致。就義前慷慨遺言:「若死而中國能強,死亦何妨!」死難時,年三十一歲。

  楊深秀(1849—1898)字漪邨,本名毓秀,山西聞喜人。1889年(光緒十五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累遷郎中。1897年底授山東道監察禦史,立志「以澄清天下為己任」。楊深秀支持「變法維新」,與康有為過從甚密,上奏疏請「明定國是,宣佈變法」。著有《雪虛聲堂詩鈔》、《楊漪邨侍禦奏稿》、《聞喜縣新志》。死難時,年四十九歲。

  林旭(1875—1898)字暾谷,號晚翠。福建侯官(今福州)人。舉人出身。好為歌詩。因仰慕康有為,受業于康。「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戊戌政變」前夕,曾把光緒帝的密詔帶給康有為,共商援救光緒的辦法。著有《晚翠軒集》,死難時,年僅二十四歲。

  楊銳(1857—1898)字叔嶠,又字鈍叔。四川綿竹人。舉人出身。1889年(光緒十五年)授內閣中書,後晉為侍讀。曾入張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職期間經常寫信向張之洞密報朝中動態。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著有《楊叔嶠文集》、《楊叔嶠詩集》。死難時,年四十一歲。

  劉光第(1859—1898)字裴村。四川富順人。1883年(光緒九年)中進士,授刑部主事。為官清廉,不媚權貴。在「百日維新」中,受到光緒帝召見,賞四品卿銜,在軍機章京上行走,參與新政。曾與譚嗣同一起批駁守舊派曾廉請殺康有為的奏疏。著有《衷聖齋文集》、《介文堂詩集》。死難時,年三十九歲。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yc66&aid=854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