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9/20 10:28:49瀏覽222|回應0|推薦8 | |
. 鄧麗君與但丁 生來為君 —— 再致蕭之華先生
大陸網友生來為君先生,對鄧麗君每作最高度的推崇,在前一封信中,他推崇鄧麗君是「萬年難得一遇」,他不但敢這樣說,而且也說出了讓人信服的理由。 而在這一封信中,生來為君先生又把鄧麗君與意大利的大詩人但丁相提並論,對麗君的評價,有其不同凡響的高度與深度,值得網友關注。 有人說,「鄧麗君現象」有很多特色,其一是越瞭解她越喜歡她,其二是時間越久,她的光環越耀眼。本站歡迎網友從不同角度,對「鄧麗君現象」各抒己見,多多討論。
蕭先生,您好! 再謝您的回信。 有趣的「話逢知已千句少,酒不投機半杯多」,承蒙您的高抬,能結識您,實在是我的榮幸。 我想這首先應感謝鄧麗君小姐,因為她,很多人的生活得以改變。 30多年來大陸改革開放帶來的經濟成就應當感謝鄧小蘋,而在精神文化領域的改變則首推鄧麗君,在許多40歲以上年紀人們(君迷的主力人群)並未參與的“建國60週年最有影響力文化人物”網絡評選中,鄧麗君仍能高居榜首,就是最好的證明,而那些深受蔭澤的人們及曾經的故事也太多太多,無須我再贅言。 如果要在歷史上找到一個可以與之相提並論的人似不太可能,被譽為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新時期的第一位詩人,舊時期的最後一位詩人”的但丁差堪比擬:他們的作品同樣地閃爍著人性的光芒(如果將鄧麗君的上千首中外歌曲匯總編輯難道不就是一部《神曲》嗎?),同樣地開啟了一個文化的新時代,同樣地顛沛流離(鄧麗君不也曾自稱是“國際男民”嗎?),最後同樣地客死他鄉。 我如此評價鄧麗君也許有些人會不以為然,而且我感覺許多君迷經常懷著一種矛盾的心態,一方面在心裡暗暗地喜愛著鄧麗君,並為之深深折服,另一方面又惟恐讚美之辭引火燒身,雖然鄧麗君小姐始終很低調,可這不正是我們君迷應該高調來讚頌的嗎? 我想我們沒有理由吝惜我們的掌聲和敬意,我們可以低調做人,但應高調做事,除非自己並不認為自己所做是正確的。在此我想引用並請他們記住俄國詩人勃洛克的一句話“我們總是過遲地意識到奇蹟曾經就在我們身邊”,相信隨著時光的流逝,歷史終將會對鄧麗君給出恰如其分的評價。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