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8/07/07 05:46:16瀏覽2455|回應9|推薦169 | |
( 畫室作畫樂在其中 )
影響一生的啟蒙教育 民國四十年,正值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剛滿六歲懵懂的我和大多數空軍子弟一樣,有幸通過入學測驗,進入屏東空軍子弟小學就讀,在艱困的環境中接受六年嚴格紮實的啟蒙洗禮,這段不算短的黃金歲月,深感獲益匪淺,足以影響我的一生,如今時隔半個世紀,對當時求學過程中的人、事、景、物記憶,似模糊又似鮮活般歷歷在目,老師們苦心的教誨,同窗們純真的情誼,仍然點滴在心頭,時刻在心底激盪,令人懷念不已。 建校的篳路藍縷 屏東空小的前身是徐州空小,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台,在屏東復校後改名為屏東空小。初期暫借屏東仁愛國小的禮堂,加以隔間充作辦公室及教室,其克難簡陋可想而知。直到民國四十三年六月才結束寄人籬下的日子,搬遷到大武町新的校區,雖然校區是新的,但校舍和設施還是屬於克難的水準,不過,總算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師生們都格外地珍惜其得之不易,在張洪忠校長精神感召下,大夥兒對校園環境的整理、花草樹木的栽培,都自動自發不遺餘力,不以為苦,師生同心協力,以具體行動來實踐校歌的最後一句-「學校是我們美滿的家園」。 上課兼顧戰備 在當時那個驚魂未定的年代,全民憂患意識與戰備警覺可謂達到顛峰狀態,全民國防自然落實,經常性的防空演習軍民習以為常,連小學生也不例外,空小更為積極。記得借駐仁愛國小唸一到三年級期間,全校每一個班級在操場外圍都分配有固定的防空疏散區,同時必須在此區內,自力挖掘一道能容納全班師生「躲警報」時安全掩蔽的防空壕,儘管年幼,但高、中、低年級一視同仁沒有例外,於是同學們每天除了書包以外,還要從家裡多帶一把圓鍬或十字鎬上學。老師領著我們這一群比圓鍬高不了多少的三尺童子,以愚公移山的精神,每天利用課餘時間一點一點地掘,一點一點地鏟,已不記得兩手有沒磨起泡過,但如今真不敢想像一群六、七歲的孩子怎麼會有那麼大能耐,竟然慿著雙手完成了連正規軍人都颇感吃力,且視為苦事的大型野戰工事構築。爾後每次防空演習,同學們蹲在自己的傑作裡,兩手護著頭「躲警報」,心裡總是有一股很天真得意的成就感。「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個大道理在我們啟蒙的第一課,已經親身體驗。從小立志當飛行員的我,長大後卻毅然加入了陸軍,這恐怕跟從小就與「野戰築城」結下不解之緣有關。 有趣的入學測驗 屏東空小教育一向以嚴格著稱,一年級新生必須通過入學測驗,包括智力、反應、說話等項。我們這一代六歲以前的日子幾乎都在兵荒馬亂逃難中度過,根本沒聽過也沒機會唸幼稚園,所謂的學前教育便因人而異聽天由命了。所幸從三歲起先父就開始教我識字、寫字、算數,即使在逃難途中舟車之上,亦從未稍歇,給我奠下很好的基礎,特別是凡事必求其甚解,追根究底的好學好問精神。因此對當天入學測驗老師們所提的問題,尚能輕鬆應對。記憶中有趣的是,有不少孩子應考時見生人怯場,於是當場嚎啕大哭者有之,躲在大人的懷裡撒嬌裹足不前者有之,整個考場一片鬧哄哄,可苦了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們,誇張的是還有人仍然穿著開襠褲來應試,爾後上學這般景況亦復常見,十分有趣。由此可見當年及齡兒童們學前的心智發展,的確比現今的兒童來得緩慢,先天環境影響之大,可見一般。 嚴格的留級制度與補習 在當時國民小學一般都沒有留級制度,可是我們學校卻嚴格執行留級制度,學科未達標準必然留級;另外到了高年級面臨考初中升學壓力,也有人自願留級多讀一年以打好基礎。由於學生並不按程度分班,而且軍人子弟家無恆產,畢業之後除了升學別無他途,所以沒有升學班與放牛班之分。到了五、六年級為了升學課業加重,開始實施補習,五年級是假日補;六年級是每天晚上補,師生都很辛苦,每天需帶兩個便當,書包更加沉重。補習的重點就是反複地溫習當時升學考試的三本寶典-「實用國語」、「實用常識」、「圖解算數」,人人必須達到逐題熟背的要求,否則必將遭受鞭策懲戒,壓力之大可想而知。當然嚴師出高徒,同學們因而奠下紮實的功力基礎,使得本校的升學率始終能維持幾近百分之百的水準,居全縣之冠。以我們第十屆的同學為例,幾乎都考取公立初中。這也難怪空小畢業的同學,看起來總是充滿自信且多少有股高人一等的優越感。 伴我們成長的交通車 在漫長的六年中,與我們每天生活息息相關,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應該是非「交通車」莫屬了。民國40年代,小學生打赤腳徒步上學是很普遍的事,而空小學生能享受交通車接送,相形之下可謂得天獨厚,好不拉風!我唸一、二年級的時候坐的是大巴士,年級低的優先坐位,它遮陽、擋風、蔽雨,當時學生人數不多,搭乘十分舒適,可以說是交通車的黃金時代。好景不長,三年級以後改乘GMC十輪大卡車,路隊人數少的約四、五十人,多的約八、九十甚至超過百人擠在一車,以擠沙丁魚來形容,倒是十分貼切,我家住南機場小營門,是上學的起站,放學的末站,乘交通車的時間要比住其他地區的同學來得長,一年四季不論寒、暑、晴、雨,其箇中滋味都是教人難以消受。 人在交通車上,心裡所嚮往的卻是打光腳丫子走路上學,領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感覺。終於皇天不負有心人,四年級下學期某一天,好像是因為中美關係陷於低潮,油料來源吃緊,校方宣佈暫停交通車接送,家長們個個愁眉苦臉,老師們憂心戚戚,我們是美夢成真打心底暗爽不已。於是,每天沿著河邊鐵道走到和平路橋再到學校,早上上學有點趕,下午放學回家的路上就是享受大自然的狂野奔放時刻,沿途的果園、菜園、蕃薯田、甘蔗田甚至墳墓地都是我們尋幽探密、學習野外求生的好所在。玩累過後,再跳進小河裡戲水摸魚一番,兼清洗整理儀容,全身上下不著任何野外痕跡,在天黑之前,吹著得意滿足的口哨,踏著輕鬆愉快的步伐,走回溫暖的家。這樣的得意情境並非每日一成不變,經常冷不防被老農帶狼犬窮追不捨;爬到樹上被野峰痛螫;在水裡被螞蝗附身,這些都令人心驚膽跳,緊張刺激不已。可惜好景不長,這段可以比美馬克土溫歷險記的時光,只持續了約三個月,中美關係舒緩,學校恢復交通車,我們又無奈地重享擠沙丁魚的樂趣。 那個年代道路窄狹,路面品質欠佳,司機老爺們素質修養不一,車行途中往往險象環生,大小車禍時而有之。記得是四上吧!有一天放學車子剛出校門下和平路橋,就撞上一個闖越馬路的壯漢,只覺得一陣猛烈撞擊然後緊急煞車,同學們在車上東倒西歪跌成一團,等回過神來看清楚車後有一個倒臥血泊中的人,莫不驚嚇不已,紛紛跳下車頭也不回,在一片尖叫哭喊聲中,往回家的路上狂奔。目擊這樣的血腥情境應該是孩子們有生以來的頭一遭,震驚之深至今難忘;五年級時有一次大清早,交通車已經抵達學校,駕駛兵大概想耍酷,在倒車停靠時速度過快煞車過猛,一時之間集全車人之重量衝向後方,衝斷了安全帶,站在車後半部的學生,大部分被衝擠跌落車下,疊成一堆,不幸我正是其中受害者之ㄧ,右手肘因而脫臼,吊了一個月三角巾,真是無妄之災!感謝江德源老師的體恤,那一個月得以享有免寫作業的特權。 愛唱歌是空小學生特色,在交通車上雖然擠得難以動彈,但不減同學們唱歌的興緻,一路上一首接一首,空軍軍歌、游擊英雄進行曲、反攻大陸去、長城謠等等雄壯澎拜的愛國歌曲百唱不厭,經常連司機老爺也跟著忼奮起來,不但使我們暫時忘卻悶熱汗臭或刺骨寒風,進而潛移默化,促使幼小心靈豪氣萬千立下偉大的宏願。六年薰陶下來,這輩子想不愛國都難,所以我當年到陸官校入學報到填表時,在「入學原因」欄毫不考慮寫下「國難當前,報國心切」,夠酷吧! 感恩的心語 歲月無情,昔日天真無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學生,如今已是花甲老翁,回顧這一路走來,不論待人處事、治軍、治學,每當面臨逆境,總感覺有一股源自於空小教育所培育我的愛國熱忱與勇於面對挑戰的自信、毅力在支持我。如果說這一生有任何所謂的成就,空小的栽培應居關鍵,當然這要感謝張之蕙、胡志芳、盧學純、江德源等四位前後任級任老師,對我們付出的愛心、耐心與教誨;更要感謝本班的同窗好友們,陪伴我、幫助我一路成長,一直到現在彼此間的關懷、勉勵有增無減。原始純真的情誼是最珍貴的,每當我們聚首碰面,立即感到返老還童年輕了五十歲,這種感覺真好!我永遠以身為屏東空小的校友為榮,更以忝為第十屆仁班的一員為傲!
題目 : 蓄勢 題目 : 探索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