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興趣中國近代史的格友,可以看這本牛津教授寫的《被遺忘的盟友》,比看電視好。摘錄一段林行止先生的書評。此書內地也有出版。
.....米特治史的功力,還可見於他對三位與抗日和國家命運有重大關係人物脈胳分明簡潔客觀的描述,這三人是蔣介石、毛澤東和汪精衞。米特指出,他們對中國的前途各有一套看法,大家都愛國,只是想法做法各有不同。戰爭初期,國民黨領袖蔣介石無疑是各界尊重、推崇的人物,一九三七年戰爭爆發之際,幾乎所有人,包括共產黨人,都認為他是唯一能代表中國與日本對着幹的領袖;蔣介石曾夢想戰爭能像一把烈火令中國鳳凰涅槃—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繁榮富強的國家,並在戰後亞洲以至整個世界秩序中充當領導角色。可惜,他的「中國夢」最終成為他和國民黨的噩夢!
蔣介石的主要對手是中國共產黨最高領導人毛澤東,他在抗日戰爭中成為一代領袖。戰爭爆發之際,共產黨尚未壯大,作為共產黨領導人之一,毛澤東把中共的兵力轉移到偏遠的中國西北農村,休養生息,待機而動;到了抗戰結束,他已經成為中國相當部分地區(有近一億人口)的實際領袖,且手下有「百萬雄師」!
這場戰爭毀掉汪精衞,這個人常常游離在中國歷史學家們的研究之外。汪精衞是二十世紀中國歷史中的一大悲劇人物,較之蔣介石和毛澤東,青年時期汪精衞的革命經歷似乎更為突出,其地位僅次於「國父」孫中山;但在抗日戰爭期間,汪精衞投靠了敵國日本,直到今日仍被視為漢奸,遭國人唾罵。
蔣介石、毛澤東和汪精衞這三個人,分別在這一場戰爭中實踐了各自對自由和國家現代化的設想。戰爭迫使他們各走各路,其所暴露的根本分歧最終奠定了毛澤東的領導地位。
蔣介石絕不如過往內地宣傳機器對他極盡中傷誣蔑那樣不堪。一九四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新中國尚未成立,中共便公布國民黨四十三名戰犯,蔣介石名列榜首,成為新中國官民肆意口誅筆伐的對象,是理所當然的;不過,事實上,從米特所引史料,蔣介石有主張有識見有強烈的愛國情操和民族主義精神,對美國人更絕非卑躬屈膝、言聽計從,那從他拒絕讓於一九四四年九月奉美國總統羅斯福之命來華任中國戰區盟軍總司令的約瑟夫.史迪威(J. Stilwell)獨攬軍權可見……;史迪威終於成為總司令蔣介石的參謀長。從一開始,蔣與史迪威便無法融洽相處,此君有「乖張約(約瑟夫的暱稱)Vinegar Joe」的綽號,其為人之浮誇善變臭脾氣且裝模作樣擺架子,不難想像(從本書插圖所見,他是荷里活電影中性格暴戾歹徒的原型),蔣介石無法與他攜手合作,有礙戰事推展,遂通過妻舅外交部長宋子文在華盛頓活動,要羅斯福把他調走;在宋多方「游說」下,終於打動了羅斯福,打算調他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