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10/04 16:51:37瀏覽450|回應0|推薦8 | |
少年暴力何時了 (註:包含校對和觀念問題,歡迎指正)
1995.02.25.曾敦仁 壹、少年暴力是國民教育之警訊,它浮現之背後問題,粗略分析,有如下數端 : 一、 學校生活教育亮起紅燈: 二、學校、社會、家庭教育脫節: 三、 班級正常教學大受影響: 四、 教育行政的整體效率低落: 五、 將造成社會生活緊張不安:
一、 有教無類與不退學、不留級有必然性的關連嗎? 國民義務教育雖標榜有教無類,但學習成就沒有達到一定的水準,學生不應該都給畢業證書的,特別是學習成績一片空白,品德不端的孩子,學校為什麼不能按照規定,一律發給修業證書?依常理及常態分配理論,保守估計,是否1%的比率,發給修業證明書較為合理,實際上,國家提供國民九年義務教育讓國民有受教之權利,如果受業學生,國小六年,國中三年,修業期間,若因自身因素必須休學、停學、輟學、留級而延長修業時間,或放棄受教權利,或修業期滿無法畢業,自然僅能持有修業證明書,其責任自屬家長、監護人及學生本人,欲延長修業時間,其費用當然自理。政府及其所設立或所屬之學校,應僅負有輔導及提供入學機會和受教品質公平均等的責任,請有司當局儘速恢復留級制度。有教無類應同時佐以因材施教,做為配套之措施,有教無類為體,因材施教是用,兩者互為呼應,義務教育才臻理想,以目前之狀況看,依法執行強迫入學之國民義務教育,強調有教無類,重量有餘,重質不夠,學校不要有輟學生,解決的,頂多是社政問題,何況,本質上教育是不可強迫的,只能想方設法盡力引導鼓勵,馬兒不喝水,即使拉到河邊,不喝就是不喝,能奈其何以?在教育方面,輟學生的內在問題並沒有解決,帶給學校無比的困擾。輟學生輔導回校,不列標記到班就讀,祗是被迫的,仍然無心向學,曠缺依舊,當孩子無心向學,問題就多了,家長被迫將孩子送回學校,祗是把問題丟給學校而已,導師於是兼職保姆,替導師想想,班上還有其它四十多個學生等待教育,最為可議的是輟學生經常帶壞班級甚至學校風氣,影響學習。由於尚無有效可行的因材施教方案,配合執行,造成學校騷擾不安。整體而言,獨重有教無類,予人之印象,好比政府是在駕馭著教育的獨輪馬車,如何可得安而行之呢? 二、 玩校規與玩法律? 極少數的一部分國中學生,到學校完全沒有心志讀書求學,成天胡混,日積月累,越混越兇,天不怕,地不怕,眼裡沒有校規,嚴重破壞風氣,影響學風、校風莫此為甚。今日玩校規,明日玩法律,是必然的歷程,青少年犯罪,隨著社會開放,大幅升高,也是必然。好的教化,可以成今日的兒童為明日的棟樑,壞的郤可以敗家亡國,行政主管當局能不重視嗎?請速擬對策,由行政人員、學校人員、家長(監護人)一體配合執行,共同負責,或能挽頹風於一時。 三、 訓導工作真的人人有責嗎? (不留級、不體罰、不退學)三不政策之下,自然就有不看、不問、不管的三不對策的老師,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事實上,亦是無法可管。長期以來,不是訓導人員的其他老師,所謂名不正言不順,被學生認為沒有名份管教學生,熱心的老師會管一管,但即使要管,非本班的學生也不會接受,這樣一來,學校安寧的維護工作,自然就僅依賴幾個訓導人員,可能嗎?值得懷疑,教育工作不是高呼口號唱高調而己,以目前狀況,看看訓導人員工作負擔如何: 四、 師道不振,譴責聲浪時有所聞? 師資良莠不齊,古即有之,衡諸社會各階層、各團體、甚至執法單位、政風人員亦皆有害群之馬,教育界亦有不務正業者,是不爭之事實。但是,不能因此否定大多數專業、敬業默默耕耘,默默奉獻於工作崗位的教師,他們沒有得到應得的掌聲,也就罷了,偶爾,卻因為熱心教育而招來指責,公平嗎?人本嗎?師道日衷,其來有自。公正的說法,應該是對不具師德的教師,個別看待,另有可行方案,適當處理,千萬不要對所有為國育才的勞苦教師,全盤否定。更應深入討論的是如何有效引導全體家長共同關心孩子的教育。家長不必然被動地等老師傳達或連繫學生的情況,不妨經常主動向教師或學校了解孩子在校各方面的表現並提升教師與家長之間的互動藉以增進生、師、親彼此情誼。總之。提振師道,恢復師道尊嚴,刻不容緩。 五、 管教學生的方式,效法新加坡模式如何? 國內對於青少年生活行為的管教輔導措施及策略,引渡自美國者頗多,稍嫌自由過度,幾近浮濫,也不免放縱姑息,或許這正是青少年偏差行為問題日趨嚴重的重要因素之一,環視眾千學子,會讀書的,不乏功利掛帥,唯利是圖者,性情冷漠,人際關係泠淡,甚至不佳,應對進退全然不懂。而功課滿江紅,全無心志讀書的,只求畢業證書者,卻是行為粗魯,滿口髒話,經常心理狀態失衡,情緒極不穩定。有識者皆謂稱這兩極端是未來社會安定危機的種子。是否美國的學校教育對學生教輔制度不行則以新加坡嚴法管教之模式取代如何?凡是在主權管轄範圍內,觸犯刑章,不問國籍,一律絕不寬貸,其少年案件處理流程和中等學校懲處犯規學生之作業自有足以借境之處?學者不妨深入研究。行政機關、大學及教育學術研考機構有責任提出有關少年案件防制方案研究結果及解決策略之建言,特別是教改會諸君:廣大善良百姓,盼望社會和諧,安居樂業,現在連國家瑰寶的少年都無良法引導,能不悲哉?翹首企盼,在一定時程,使良方出爐,便是教改會成立意義及貢獻之所在。學生及少年之生活輔導、生活教育如何改革也應是教改會責無旁貸的重點工作,藉此文,以一百姓向當局各方疾呼之。 |
|
( 知識學習|科學百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