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3/09/26 09:05:47瀏覽47|回應0|推薦1 | |
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廣欽老和尚對於忍辱修行相當有心得,以下將細細分享其修行語錄給您參考,這真是實修心得,歡迎多多分享流通:(以下取自網路後編輯分享) 文章目錄頁面:http://mouniassn.pixnet.net/blog/category/list/3131315
■ 修行是向內修學,不是向外追求,要內心裡自然法喜,而不是外面環境好才生歡喜。 要照顧自己的心,不要在意外面的境界;要修到「我沒有怎麼樣」,才是老實修行。
■ 放下這個臭皮囊,修行最重要的是求「心」解脫,不要處處惦記著這個身軀,被這個身體度走了。 如果有什麼境界,也不要執著「得到什麼」,凡是有所得的都是生滅相,還不是那個真的「如如不動」,也就是我們本來的真面目。
■ 靜坐,是坐無色相,不能執著「我在靜坐」,這仍是「我相」、「著相」修行;如果還有一個「我怎麼樣」,仍是妄想。 要離一切相、心無所著,沒有「我在做什麼」,才是靜坐的意義。 行、住、坐、臥中,尋得一「不著一切」的法,心無貪戀、愛著,而跳出生死輪迴。
■ 我們要學的是無色相的「心地法門」,這才是無上法。
■ 有的人雖然用功修行,但走偏差了,一直「著相」修行,執著「我、人、眾生、壽者」四相,不但引起煩惱、顛倒想,到最後竟說自己很有修,說自己「得到什麼,得到什麼……」。 其實已經錯誤了還不自覺,甚至影響別人,這些都是沒有佛法的正知正見。
■ 念佛不能執著「我看到什麼境界」,因為念佛是「無所住」,不是有色相的。 若說「見到什麼」或「我怎麼樣」,那還是幻化,很危險! 不要拿一個東西起來講,說「我看到什麼」。
■ 什麼是粗衣淡飯?不是不吃飯,而是吃飽就可以,不求吃得好;穿得暖、能遮身就可以,不求穿得好;睡得足,有精神就好了,不要貪睡,睡多易昏沈。
■ 修行是「守本分的執著」,應該吃就吃。
■ 釋迦牟尼佛過去世一直用「捨身」來成就佛道、度眾生。 但這個「捨身」是自自然然的,不是用勉強的;要修行修到有定力,無「我、人、眾生、壽者」相的時候,自然不會有感覺。 而我們的功夫還沒到那個程度時,就是還有「我相」;一枝針刺到我們、一隻蚊子咬到我們,都會感覺痛,這就是定力不夠,還會隨境生心、觸境分別。 所以「捨身」是不可勉強的,否則就變成執著了。
■ 修行人要修正念,臨終時才不會顛倒。 閉關,閉這個心不向外攀緣,精氣神飽足,加倍用功。 如要住山修行,要有住山修行的功夫。 這個功夫就是不會去想吃的,衣、食、住方面能夠隨緣,這叫做「天人供養」;山上有什麼就方便吃,不必煮才吃。
■ 穿這件出家衣服,要修到任何事不掛礙,不掛礙人情世事……等一切,掛礙是多餘的。
■ 修行是要「到哪裡都一樣」,都能自在,修行就是要修這些。
■ 如果在工作時,還知道我在做什麼、還有感覺,(例如 —— 心裡想:「現在有沒有人看到我這麼發心?」)這只是修福。 如果工作時,沒有我在工作的念頭;也就是沒有什麼感覺,這就與般若相應,亦即身心世界皆能放下。
■ 照師父的話修行,邊做事邊念佛,去除我執和法執,智慧才會開。 智慧是無色相的,抓也抓不到,智慧開時自己也不知道,碰到事情一動,就知道如何去處理,這才是智慧。
■ 要修到正念自己跑出來,那才好;一有正念出來,才會去分辨怎樣才是正確的,知道怎麼去修。
■ 修行要自己修,修到有體悟,悟到娑婆世界的苦、輪迴的苦,悟到一條,就是一條的智慧出來。
■ 修到自己會感覺到,會體會到一些道理,這就是我們修來的,自己的生死就會知。
|
|
( 休閒生活|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