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修行,先修心;渡人,先渡己
2023/07/03 20:53:12瀏覽51|回應0|推薦1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帶導師班的最後一個月,心境有很大的不同,明確的知道即將卸任,反而可以比較平靜的看待種種挫折和考驗。一樣發生各種問題和狀況,但心裡不再覺得委屈和難堪,反而是以累積經驗、突破盲點的心情,看待層出不窮的考驗。這樣的轉變,真的是感謝佛菩薩的帶領和協助。


之前因為自身的責任感太重,認真執著,期待學生們變好,期待他們成長成熟,當看到眾生難調難伏,教導提醒過的事,一再旋即旋忘、多廢失的時候,就受傷失望,覺得無力厭世,不如歸去。修行群組中的師姐點醒我:「太有責任,所以會看不過,這是師姐的執著、也是師姐的功課。」

 

師姐還分享道:「我們常對身邊的人熱心過度,也就是太有心了;太有心就會講太多,做太多。這讓我想到阿伯在現場辦事時,只有眾生問什麼,阿伯才會回答什麼,眾生沒有問的,阿伯絕不會多說,如果換做是我們,早就啪啪啪全講完了。但其實眾生的盲點在哪兒阿伯都知道,但眾生沒有先經歷、先走過那個過程,講太多等於白講,太熱心也等於是害他們。所以眾生都是一次來問一點,經歷到哪兒、智慧到哪兒就問到哪兒,阿伯也是一點一點給。阿伯有大智慧,不會不幫忙,但也不會過於幫忙,這都是我們該學習的地方。」

 

我問阿伯:「當老師當到很厭世,可以不要再當老師了嗎?去找其他工作?」阿伯開示:「這是你的功課,不要因為遇到了挫折就退縮。佛菩薩的偉大不在於祂的神通法力,而在於祂的慈悲願力。」、「淨土的人好渡,甚至不用你渡,他自然會悟。但那些沒去過淨土的,就是要你去渡他。有事弟子服其勞,既然是佛弟子,就要學習佛菩薩的精神,去教化眾生。」

 

後來,一位義工師姐和我分享,我的挫折感其實她感同身受,在她身處的環境中,她也試圖要散播佛法,但看到周圍的人還是積習難改,造惡依舊,她也會很難過。後來她體會到,就是把自己做好,對其他人就是散種種子,播下善法的種子,一花開五葉,菩提果自成。不知道何時會開花結果,但仍是持續去播種。

 

回到工作上,我開始調整思維。當我看到學生們的種種染污行為和心性,雖然我一再地試圖用我認為對的、善的、好的、淨的方式去調教他們,但是,一來,自己的智慧不夠圓滿,教育觀念、方式都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二來,每個眾生背後的習氣、業力各不同,我強硬要他們做到我的善淨標準,是否就是「起心著淨,卻生淨妄。」

 

於是,我改變了看待人事物的眼光。學生們、同事們的種種無明行為和心性,就是我自己無始以來的種種無明和心性。不管是無明或淨善,一切都是業識變幻,覺知即可,不必著相執著。我開始用即相離相的心境,去面對處理各種狀況,一次又一次,面對,處理,放下。雖然還是常常被境相綁住,但一再提醒自己,他造他的業,我修我的行。感恩這些境相,讓我省思自己的盲點,心中感謝能運用工作這個道場來消業修行。

 

《達磨大師破相論述記》:「眼前的境界是幻夢,它是一心三諦理,即空即假即中,它的體就是如來藏妙眞如性,是空性,是緣起而有的假相。我為什麼要為它來生煩惱,放下它,放下它。那一放下,眞心就顯出來。所以要修學止觀。止不是以滅止生,而是依觀而修止,通達宇宙人生萬法的眞相,這些世間萬法都是幻化,是眾生循業發現,都是心識變現出來的幻境而已。」

 

接下來的功課是,如何結束人世間的這個業識幻境。《六祖壇經》云:「即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回歸到誦經消業,努力把握渡眾機會,提升心性。感恩佛菩薩的教誨,繼續努力前行。

 

分享完畢

 

我們常用自己的經歷和經驗,去限制別人的所做所為。好比一個經歷過婚姻不幸的人,會說服別人相信婚姻的慘況,會一再遊說人不要進入婚姻的陷阱,因為「婚姻是愛情的墳墓。」好比一個人穿著不合適的高跟鞋扭到腳,從此便恨上了高跟鞋,逢人便說高跟鞋不好,穿高跟鞋是活受罪。以上的經歷和經驗,都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然而,自己所遇非人、婚姻不幸福,未必別人也跟自己一樣,遇見的是惡緣、是來討債的;自己穿的高跟鞋不合腳,未必別人也跟自己一樣,穿的是不適合的鞋,走的是不平坦的路。

 

阿伯說:「磨難是成長的養分,人沒有經過磨難,對事物相常常離不開,放不下,心花難開;有了磨難,方能漸漸看清這人世的真相,懂得放下,到時不叫心花開,它照樣一朵朵地綻放開來;由磨難到成長,需要時間的訓練與熟成。」

 

「盲點」這個東西是看不見的,需撞上一些什麼的反彈回來,才會瞭解「自己的盲點」在哪兒。每個人都有座自己的崇山峻嶺要爬,過程中的跌跤、受傷、疼痛、眼淚、失望,會讓人看見自己的盲點。過程中的內心轉折與修正,會讓人學會低頭謙卑,退讓忍辱。最堅韌的花草總是要生在暴烈的風雨之中,經歷著種種難以想像的磋磨考驗,才能迎風怒放。人永遠不要小看了自己,我們遠比自己想像堅強,由磨難到成長,需要時間的訓練與熟成。

 

修行要先修心,如果別人說你一句,你就受不了了;別人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干擾到你飯吃不下、覺睡不好,只能說,是你自己太在意、太執著了。能傷害你的,也正是自己的想不開、放不下。渡人要先渡己,你若能心態平和,則無人能擾,自己的內心狀態,其實便是檢驗修行功力的最佳時機。佛法修的是智慧,慈悲是修行的基礎,智慧是修行的終極目標。隨緣渡眾,渡眾隨緣,慈悲要有智慧,如果沒有智慧,所謂的悲心、愛心、慈心,就成了盲目、愚昧的舉動。缺離了智慧的一切行為,都會偏離內心的初發心,讓自己生起無數的煩惱跟執著。

 

修行最重要的是提升心性,不管是修行、做善事、分享佛法、渡眾都不能有執著心;執著心一起便會較真,人一旦較了真,心中便起了愛憎,如此反而讓自己困在塵世的漩渦中無法出離。心中想得開、放得下,便能通達無礙、去除執心。隨緣種下佛法種子,當做的事隨緣盡份地去做,即使當下未能開花結果,也是當下的因緣未俱足。但努力了,有因便能結成果,未來的時間和空間,道不虛行,遇緣即應。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30501 (22).jpg

20230501 (29).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954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