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經典教我,佛菩薩救我,永不忘本!
2023/06/17 17:04:10瀏覽70|回應0|推薦2

以下為一位有緣人分享:

 

《阿伯的—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人在投胎後雖然記憶被覆蓋住了,但還是會有過去的記憶浮現。特別是過去為修行人的時候,若本世在下凡又遇到過去靈界的老師或修行同伴,很容易就會繼續再修行。」

 

有一位認識34年的朋友,平常很少連繫,這次因為疫情嚴峻,在網路上他主動問候我,我也回應一切安好。之後聊到他有位朋友因家庭及工作因素,常向他抱怨生活的不如意,剛開始他覺得聽朋友訴苦的時候,對方的心情會變好,也是幫助朋友的一種方式,但之後他發現他的朋友問題太多了,隨後他便問我有什麼建議。

 

我請他轉告他的朋友,上網向牟尼精舍請示,之後這朋友就沒再跟他連繫了,他說應該是有請示。他說:「不急!等這位朋友需要幫忙或找人討論時,自動就會找上門,一切隨順因緣。」因這件事,也讓他起了想請示自己未來應如何修行的方向。他說自己很喜歡做善事,也喜歡勸別人一起做善事,但最大的缺點就是太愛講話,有時講話不小心得罪了人,傷人又傷己,他說自己的心地是好的,這點佛菩薩應該知道。我說:「對方不知道你是為他好,所以講話『點到就好』,外境不是我們能控制,但心境卻是我們能掌控,我們只能調整自己的身、口、意,盡量讓自己的心保持平靜,不隨外境轉。」

 

隔幾天,他又來電告訴我,他說有向牟尼精舍請示修行之路。我問他:「請示之後對你有幫助嗎?」他說:「很有幫助,現在每天除工作外,其餘時間盡量誦經,並預計持〈藥師灌頂真言〉100萬遍。」他說自己現在已經沒有多餘的時間去管他人的事情,目前就安住在自己這顆心上。他說誦經真的可以讓心安靜下來,誦經時就是他與佛菩薩有約的黃金時段,不准別人打擾。

 

《阿伯的話—現場開示精華節錄》:「修行即是在安住於心,看或聽高僧大德的文鈔或開示並不能悟道,重要的是,看或聽了之後要實修,方能開悟。」

 

「方向對了,依對的方向走,即可到達目的地;對的方向,即是釋迦牟尼佛所言的佛經,請依經為師。」

 

「誦佛經,可調理身心靈。」

 

「修行就是心性要提升;淨是在你的心,不是你的相;只要方法正確,依對的方向走,持續修行終會到終點。」

 

聽朋友這麼說,覺得很開心,分享他請示後誦經修行的喜悅。感恩阿伯開示及平台的師兄姐心得分享,讓自己也能在閱讀之後,時時反省及覺察心念。一起加油,共勉!

 

分享完畢

 

人都有隔陰之迷,這是上天為了愛護我們所做的保護及預防機制。試想,如果父母一開始就知道辛苦養大的兒女是來討債的,將來有一天會敗光自己的家財,想必會出現不理智的行為,直接扼殺小生命的誕生,不會讓來討債的兒女有健康、平安長大的機會。

 

隔陰之迷是全面擦掉人的記憶,等於用橡皮擦擦掉過往的一切行為,然而著墨甚深的記憶縱使擦掉還是會有痕跡,也因此我們初見某人時,會有跟此人似曾相識的感受。這感受不全然是愉悅、是好的,也有可能是厭惡、是不舒服的。這些過往與人曾經產生的連結,我們統稱為「因果」。

 

不只與人的相處會產生因果,過去曾經做過某些事,也會產生未來的果。好比過去世曾經修行或接觸過佛經,此生再碰到相似的環境,過往的感受會如潮水般湧來,深層的記憶會讓當事人感到莫名的熟悉。也因此有人聽到梵音或佛號,會不自主的留下眼淚,內心激盪莫名;也因此有人明明是第一次唸經,但接觸經典後法喜充滿,內心感到異常的安定與滿足,如上述文章所述:「誦經真的可以讓心安靜下來,誦經時就是他與佛菩薩有約的黃金時段,不准別人打擾。」

 

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好的因緣要把握,遵照佛菩薩的開示,好好修持,好好誦經,再努力將過去修行的功力接軌回來,只要方法正確,依對的方向走,持續修行終會到終點。遇到不好的緣也不要灰心喪志,生命中經歷的苦難、顛簸、挫敗、絕望,學習用平常心面對,把人生所有的遭遇都當成是成長的階梯,每經歷一次挫折,就等同爬上一層階梯,如此一層一層爬,會發現自己能承受的耐力變強了,吃苦才能了苦,這些都是讓我們變強壯的養分。老子云:「禍福相倚」,眼前困境是禍是福,關鍵在人能否重新思索生命,從中得到反省與覺悟!

 

積極面對因果,勇敢突破盲點,改變命運要靠自己持續不斷的努力和消業。世間的「有」很短暫,包含看得見的財富、名利、地位、身體都很短暫。「有」都是假的,凡是能看得到的、摸得到的,全都是假的。「無」才是真的,靈魂是真的,業力和功德才是真的。有就是無, 無才會生有,真正想明白這點,便會珍惜此生能修行、能消業的機會。生活過的去就好,不會把時間浪費在與人爭長短、與人結怨上面。真正想通了,才會了解真的掌握到無,才是掌握到一切!

 

太多的欲望會助長人內心的貪念,不斷的向外馳求會讓人離清淨心越來越遠。經典教我們要有大智慧,凡事不計較,處處與人圓滿,不結來世怨;佛菩薩救我們出離因果苦海,世人當認清孰輕孰重,不被世間的「有」迷惑,回歸修行和消業的本心,永不忘本!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20230501 (45).jpg

20230501 (59).jpg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

南無韋馱菩薩

南無伽藍菩薩

南無十方一切諸佛菩薩摩訶薩

( 休閒生活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ngrybb_hk&aid=179417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