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8/27 18:52:02瀏覽9755|回應0|推薦0 | |
吃白米飯不易得糖尿病 最近再一次被訪問『吃白米飯易得糖尿病?』,因為北美研究者在中國與日本所做一篇研究,推論而引起波瀾,因為作者並未深入遠東這兩個國家的米食消耗實情與飲食變遷的現勢;加上這個結論與目前鐵證如山的一堆研究事實違背,例如當年fujimoto氏針對日本第二代美國人所做研究,證實日裔西化了飲食,所以比本土日本人易得糖尿病。 這次研究裡頭中國人、日本人得糖尿病,該研究者「推測」與「吃米飯多」,過於牽強,其實與大東亞的人種具有『節約基因』有關,與胰島素分泌細胞總質量,生活型態改變,造成胰島素敏感度差有關。我在博士後研究中發現,隨即1985年著書立說鼓勵國人多運動,減少飲食西化速度、限制油脂攝食量,以抵抗西方文明病的入侵。 1987年當年我的社區研究指出,許多糖尿病人在身體質量指數21時已經罹患糖尿病,我發現日本經濟發達早年,也有類似的結果,身體質量指數20以上逐漸增加罹患率,在這段時間,人們的油脂攝食量與總熱量上升,澱粉攝食量漸減,而且澱粉來源,台灣比日本的米飯減少更多,起而代之的是進口的小麥、燕麥、大麥等雜糧。 台灣每人每天白米供給量從1961年384公克,到1967年306公克,1984年206公克,遞減為民國1990年的186公克,1994年164公克 ,2003 年的49.1公斤135公克,2004年減為133公克,2006年的131公克,2010年的106公克,已在推薦量之下續降,還在呈拋物線下降中,雖然2013年統計有一點止跌,在這當中糖尿病發生率與罹病率卻節節上升,所以非白米之過,反而讓人反思,是否適量米飯的攝食,有保護糖尿病機轉,現在減少到某一限度以下,反而讓人受到糖尿病浸噬。 與鄰近日本相較,1994年平均每人每年白米供給量由189公克,2004年減為168公克。農委會公布2013年糧食供需年報發現,國人白米供給量降至新低點,國人不吃米飯情況日益嚴重,但苦無對策。我觀察發現,實際攝食量比農委會的供應量更少,因為丟掉,廢棄,浪費的很多,俯拾可見。 白米每100公克才有6.5公克的蛋白質,但是高筋麵粉卻有11.6公克,但是必須胺基酸的離胺酸效價分數只有39分,而米飯卻高達61分,加上米飯消化率是禾本科之首,所以對於慢性腎病需要低蛋白質治療時,比較容易,不會吃到過多的沒有必要的胺基酸。 在治療時,與預防糖尿病時,包括這文章的研究者,都主張要吃低GI值(低升糖指數,即不易上升血糖值)的糙米。 但是我在1985年也針對國人常用每50公克16種主食,做了與米飯當作標準的年輕正常人在兩小時內的曲線下面積,做成百分比,結果出乎意料之外白稀飯為106%,糙米飯為107%,國際資料也顯示不同研究差異,這差異因為米的品種而結果歧異,甚至個人不同時間也呈差異,不同人之間差異更大,所以升糖指數的數據在40年來,從未見過有任何先進國家,寫進糖尿病治療指標裡。 於是升糖指數只能成為碳水化合物代換下的參考。糖尿病飲食指標,各國多主張50%左右的澱粉熱量占率,蛋白質12-20%,所以糖尿病人應該是一種定量飲食,一種秤重飲食,吃適量澱粉,減少油脂,尤其限制反式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以及不要過度蛋白質攝食。 光為了延緩血糖上升,不必吃糙米,吃白米即可。當然糙米富含維生素B1,與礦物質,尤其鋅,必需脂肪酸與纖維,所以值得推薦食用,而非為了降血糖,而讓我病人有挫折感。 再說糖尿病飲食治療,並非為了降血糖,食物與生藥至今也沒有發現有能降血糖者,糖尿病人飲食的目的與正常人一樣,是為了獲得足夠能量,足夠必須氨基酸,足夠必需脂肪酸,與各種維生素,與諸多礦物質,來新陳身體組織,代謝陳舊廢物而已。 所以飲食的原罪已經被設計好,吃完飯6小時,就會再餓一次,人類就是要藉由飲食補充營養與水分。所以糖尿病人飲食,就是要營養足夠,好吃順口,天經地義,醫師哪會阻止,但是現代人不規則飲食,以及好吃調味料,暴飲暴食,不吃食物本身,被設計吃下數以萬計的添加物,造成諸多新陳代謝疾病與癌症。 其次選擇食物並非理性,動物就是為了好吃而吃,也非全然都能自主選擇,加上人類還有食物的健康信念、文化、用餐存在的氛圍、預算與可就性等因素。吃米飯最容易獲得、最便宜,混合餐也最可口,又最不易突然上升血糖,也不會很快消化,而在飯後血糖降低太快。 最後再說全球人類分布極廣,農耕生活自古看天吃飯,德國長不出水稻,台灣也不可能生產黑麥,所以世界貿易未通之前,人們餐桌上的糧食還受限於地域環境,台灣糧食自給率世界最低之一國家,只剩3成,容易受世界戰爭、饑荒、與天然災害影響。 其實米飯很好吃,尤其近10年來米飯更香Q,可以搭配魚、豬肉、牛肉、或蔬菜、菇菌,或與醋、或醬油、豆製品、味噌、酒類等調味料相得益彰,更能勝任腥味的大腸內臟、水產類。 德國人吃黑麥麵包,因為天寒地凍,地球溫暖化以前,多處長不出小麥,所以吃黑麥,近年來也糖尿病增加了,但是沒有研究者會說,德國人吃黑麥會得糖尿病。我預防糖尿病,我家每天仍以米飯為主食,並享受多樣化的飲食變化,我長輩有糖尿病,也是以白飯來行治療飲食,適量米食有益健康,吃適量米飯不會得糖尿病。 最後強調,我與家人沒經營農業的生產與販賣,手中更沒有農委會的研究計畫或領行銷款項,單純就學術與人文觀點而進言:當東方諸國還未工業化時,吃白米飯,全民除了老員外,幾乎沒有糖尿病,現在工業化了,均衡營養地吃米飯,也不會得糖尿病,也不易得糖尿病。 | |
( 知識學習|健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