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跟你說清明習俗
2009/03/24 06:49:10瀏覽953|回應0|推薦9

又到清明時節,每年此時我們都會齊聚溪湖老家,掃墓祭祖並聯絡感情。這也是規模僅次於農曆年大團圓的家族聚會。

在兒時的記憶中,家族總是動員數十男丁頭戴斗笠,肩挑祭品,大朋友扛鋤頭,小朋友拿鐮刀,步步為營進入墳墓區。此時的公墓區因為人氣旺盛,並不令人感到陰森,但是為了前往先人墓庭的正確位置,就必須步步為營,小心爬過一座又一座的墳墓,一方面要避免對腳下不知名的先人不敬,另方面又要小心腳步,避免一腳踩空,滑落到浮著棺材板的小水塘裡。

所有人馬各司其職,比較辛苦的是負責除草開路的先遣部隊,披荊斬棘不說,必要時則也需放火燒掉一叢叢高過人頭的野草,將祖墳大致整理乾淨之後,吆喝其他夥伴將豐盛祭品逐一獻上。完成祭拜程序之後,再往下一個墳頭出發。因此一整個上午忙完之後,總是換來灰頭土臉的模樣。

幸虧時至今日,亂葬公墓已經逐漸被示範公墓與骨灰塔取代,規劃完善的行進動線與整齊劃一的墓地,都讓掃墓活動變得更加的「優雅」。只要負擔少許的清潔與管理費,先人的墳墓甚至可以保持365天同果嶺般的美麗草皮。

在祭祖時有一些常見的習俗,容我來野人獻曝一番。

其一是「挂紙」。當以鮮花、水果祭拜時,同時將長方形的黃色或彩色「墓紙」兩三張為一疊,以小土堆壓在墓丘上,叫做「疊墓紙」。這個動作象徵後嗣子孫為先人添新瓦,所以理應將墓紙排列整齊,避免雨天漏水,影響安居品質。

其二是「培墓」。在過去一年中如果有娶媳婦、添丁(出丁)、置屋等大喜之事,要特別稟告祖先,得依習俗「培墓」。此時需特別準備三牲(祭后土)、五牲及十二菜碗等豐盛供品,光是採購備供就會忙翻天,幸虧現在市場小販已經提供「一次購足」的服務,尤其是將「十二菜碗」包裝得有如西式喜餅一般,我們只要掏腰包就可以啦!在培墓之後,還有一個有趣的活動稱為「脫殼」,將鴨蛋殼在墓碑上敲碎,然後把蛋殼撒在墳上,表示送舊迎新「金蟬蛻變」,最後就是焚化紙錢、灑酒及燃放鞭炮。

最後,再介紹一個「子孫燈」。按古制,每一房各需準備一對燈籠,稱為「子孫燈」,並且在燈上用紅筆寫上「子孫興旺、添丁進財」。

有句話說「過年無返厝無某,清明無返厝無祖。」又有俗諺「吃果子、拜樹頭。」期許你我一起參與並了解這個中國傳統美德喔!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bert&aid=277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