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新竹縣横山華嚴寺2018年6月4日(周一)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學佛的法益之168)
2018/06/04 07:40:20瀏覽132|回應0|推薦0

一般人信仰佛法,通常都會懷抱不正確的心態,也會缺乏正確的了解,更會抱著「一無所知與一知半解」的心態,來聽聞曲解的理論,和接受不實的蠱惑,再加上自以為是的已經全部了解時,輾轉又將錯誤的修行觀念,經過誇大的渲染,又強迫的去汚染給別人,最後就會把佛法卓越的「無我」思想,導入莫名其妙的神話勢力。

這就是「棄主為奴」的背道而馳,背棄了自心最尊貴的覺知佛性,了解佛法卻又缺乏恭敬虔信的心,終究只會增長自心的邪見。

學佛之人莫忘「初發心」,這種初發心就是指吾人内心的修行五種心態「恭敬心、感恩心、慚愧心、懺悔心、虔誠心」。

這五種修行學佛的心態,可以讓我們在每一個行、住、坐、卧的當下,充滿著神聖的感覺,也能覺知觀照自己身體行為、口中言語、和心起意念的分寸與自制。

換言之,當我們走在學佛的旅途上,無論修學顯、密二部,無論修學初級、中級、高級佛學,或無論修學多少年,都不能遺忘了修行的五種「初發心」,只要忘失的人,就會被傲慢偏見、貢高狂妄、懈怠退惰的心給取代了,也代表此生的學佛修心之路只能到此為止,再也無法繼續學習提昇、淨化自我了。

除非能藉由虔敬的生命態度,當下慚愧的覺知,而進行反省懺悔、調整修正,才能重拾吾人内在最珍貴的「初發心」。

故,不僅止是學佛修心的人需要這五種心,當我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如果能教導孩子謹記恭敬心、感恩心、慚愧心、懺悔心、虔誠心時,這亦是待人處事最重要的五種心,也能廣結善緣、常遇貴人與善友,創造自己的光明命運。

如果孩子能謹記,以這五種心來面對生命的態度時,這五種心態將會是孩子此生最尊勝的平安護身「心符」,其威力勝過一切宮廟、寺願的硃砂念力平安符,真實不虚啊! (未完待續) (文圖 : 蝶豆花拱牆,逐漸向上攀爬,也小量開始收成採收蝶豆花了,比採茶葉辛苦,要反覆蹲下、站起,但可以運動健美。 誰說工作不等於運動,只要把當下的「一心」調整為賞花與運動,農作務的工作,也能愜意的當成運動項目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12275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