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新竹縣横山華嚴寺2018年4月16日(周一)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學佛的法益之133)
2018/04/16 08:02:31瀏覽93|回應0|推薦1

學佛修心之人,不可以人云亦云、隨波逐流的被世間迷信教宗迷惑,要愈學佛愈清明、愈能覺察領悟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

能賦予宗教生命的無上權威,並接受其導向的善惡力量,絕對是「人」,而不是虚無飄渺的「神」。更具體的說,是人類在面對生存困境之際,所放射出來的一種「能」,所直接產生出來的一種感應效果,這種無形的「能」,就會被全世界各地不同的族羣與文化,並依各自的地理、人文、風俗,而衍生賦予出各種不同的「神名」,也逐漸成為各地區族群的主導意識,並融入了各人種族羣中,形成全球人類的不同共識。

人類的集體人群所關心的切身生存意識,主要是來自經濟物質和政治權力的擁有與支配,並由此所衍生的心理因素,和諸如情緒上的喜怒哀樂、以及生命的各種感受,包括親族之間的不同意念,都在無形中造成了集體意識,再對此意識加以擴大闡揚和彼此認同。

人類所開創的社會文明,即是朝此方向去邁進與進化,這種「集體意識」也形成了弱肉強食、大欺小,每一個人或族羣、國家,都想比別人擁有更多、更大的支配權,這種對物質界貪得無厭的最终惡果,卻是必須由全體人類和未來的子子孫孫們共同親自去承擔。

故,凡是屬於健全的哲理,都是在強調精神思想比物質文明來得更重要。 任何屬於精神靈性的哲思,都是我們從物質欲望的自制與昇華之中,自我淨化而來的。

經由先悟者的闡釋,促使凡俗六塵之勞的瞎忙自我,綻放出生命的智慧蓮花,才能改善生命的氣質。

一旦我們能斷除物類的原始野性時,則即成為脱離六道生死苦海的學佛動機。(未完待續) (文圖 : 一百叢的甜龍筍區,被流竄的山猪肆虐,聽說每一叢放1袋不開封的雞屎肥在旁發酵,山猪怕臭就不喜歡靠近亂挖了~)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11529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