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7年12月12日(周二)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學佛的法益之44)
2017/12/12 20:52:49瀏覽9|回應0|推薦0

很多人始終都會認為「學佛」,只是遭逢苦難者的心靈避風港,只是勸人為善的世俗宗教,其實這只是膚淺不正確的誤解想法。
本師 釋迦佛陀以凡夫之身,藉由身歷其境的實際修行體驗,而解脱了生命中的一切苦難,更發出了大悲誓願用自己畢生的力量,讓所有流浪生死苦海、身心無依無靠的人,皆能同樣獲得心靈最大的解脱,進而回復返璞歸真的大自由與大自在。
佛陀將49年的青春歲月,在拹助他人的過程中,說出了三藏十二部經、律、論的經典,並廣設善巧方便的八萬四千種法門,讓各形各類四生、四相不同心境之人,皆能覺知領悟生命存在的最真實之相,最終入滅圓寂時,佛陀也圓滿完成了人間最大的救贖。
但為何二千五百多年來,娑婆人間依舊無法轉化為人間淨土,依然維持著貪欲、嗔恨、愚痴三界混起的五濁惡世呢?因為大家喜歡在虚妄不實的娑婆人間貪圖安逸享樂,不喜歡深入閱讀理解各部經典,也不願意精進努力去實踐印証經典中的消災解難、度一切苦厄的方法,更因為怕苦怕累的逃避面對「真實自我的粹鍊」。
換言之,一切世間有情眾生,在研讀經典之後,若不經由實際的參與和身歷其境,去實証實修經藏的智慧大海時,則所有人生中的一切感受與體驗,終將只是膚淺與幼稚的狹隘見解。
唯有經歷「學佛受法」身歷其境的實際體驗時,才能徹底了解佛教即心教、佛法就是心靈智慧法門。
世間人喜歡用自以為是的世俗知識,來衡量殊勝的佛法(即大自然法),導致以管窺天,還斷送了自己探索心靈之道的奧秘與如實了知自心的机缘。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若未曾身歷其境的喝過「學佛」的這杯水時,就不可以冒然用自己貧瘠的心靈,去推理、猜測自己未曾親自接觸印証的事物,這是研究學問最重要的基本態度。(未完待續)

(文圖:橘子園種了各種不同的柑橘,成熟期與風味皆各自不同,今年的砂糖橘特別碩大清甜~)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45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