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年10月31日(周一)~11月8日(周二)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八正道品)
2017/12/09 20:32:27瀏覽24|回應0|推薦0

「正見」乃指以心靈本自清淨智慧的大自然之道,來體悟佛法、真理、智慧。
世間人喜歡「心隨境轉」的跟隨情緒起伏來生活,而正見之人喜歡心轉境隨的自主五根六欲,當自己身心的主人。因此「正確的心靈見解」,能解脱生死煩惱的痛苦,讓「自我情結」不再執著世間的所知障與分別見。
以財的佈施、法的佈施和無畏的佈施,能捨與能得的智慧領悟,來逐次打開自己的「心量」,印證自己那顆清淨無為的本心,可以小如「目光如豆」的自私短視,大如「浩瀚虚空」般的無私利他,來度過此生。
故,能止息人生的痛苦煩惱,唯一的根本方法,就是持守吾人心靈底「正見」,用清淨正確的見解,代表正知正見的人生觀,來面對生命之歌一切人、事、物的淨化與提昇。
世間人入道修行,首先修學了「苦、集、滅、道」的四諦真理,而以無漏的智慧為體,即可稱其為八正道的主體架構。八正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修行者的八種「人生觀」,並以「正見」為中心信仰,若失去了正確的見解時,八正道就會變成八邪道。八邪道又稱之為「惡見」,修行者一旦擁有邪惡的見解時,則所有的八正道,都會變成邪思惟、邪語、邪業、邪命、邪精進、邪念和邪定了。
華嚴經云:「捨不正之道,能永除惡見」。所以八正道又名八聖道!「聖」是至方至正之意,其道能遠離一切的偏邪,故名「八正道」。因為八正道的内涵,是所有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大成就的聖人,用畢生的心血,所共同印證的真理,能讓所有後世的修行者,搭乘此「道」而抵達四聖道(佛道、菩薩道、缘覺羅漢道、聲聞羅漢道),印證「眾生平等」,因為人人的心中,都有1尊全宇宙至高無上的「自性佛心」,大家不向自心去修行印證,偏偏要向心外的虚空,去追求「他佛」的庇護,本末倒置的去信仰心外的「活佛」、「大襌師」、「教主」的依怙?
只有具足「正見」的指導老師,才會引導學生,走向這八種正確的心靈之道,了生脱死、即身成就,印證人人本自具足至極善心的佛性,絕對不是只有少數吹牛的人、敢胡說八道的人,才能獨有的。
本師~釋迦佛陀在金剛經中,早已說明,敢自稱自己是轉世再來的活佛、如來、觀音、教主、大禪師、大導師的人或團体,不可能教導出一個獨立思考人格,能明心見性的人,故名為「八聖道」。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正確的思惟」乃指不斷地思惟苦、空、無常的人生觀,能斷除吾人對生命的疑惑和顛倒,也能增長清淨的觀念與心態。
對本師~釋迦佛陀的一切教理,若能用心思惟,就能逐次的斷除所有邪惡的想法。
地藏經云:起心動念都是業。行者若能透徹四諦、十二因緣的法義,就能讓自己的內在心靈顯露出清淨智慧的覺悟。當我們遇到八風(代表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的降臨考驗時,就無法吹動我們當下的一心。
當行者警覺自身的心性,尚未抵達無漏的智慧之前,切勿輕信自己不成熟的思惟,要依菩提根本戒律與指導法師的教示前進。觀無量壽經云:「教我思惟、教我正受」。
「正思惟」的終極目標,就是要達到「真智慧的顯露」,而不是獲得雄辯之才。如果行者能以無漏(代表遠離煩惱之法)的心為本體,則一切發人深省的巧思妙喻(代表說法無礙),自然會顯露,更能獲得自然智的融會通達了。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當我們的心中,生出正見、正思惟之後,必然會顯現出「真智慧」。真智慧乃指將心安止於空境,能明辨善惡是非的語言。
純淨芬芳的「正語」,就屬慈悲智慧的語言了,能斷除虚幻不實的妄語、惡口、兩舌和绮語。
一個人的内心是否清淨,從此人口中所說的言語即能明辨和判定。人與人之間的說話,必須站在他人立場,有同理心和分寸,能為利益他人而說,這才是真正清口持齋的人,清口持齋與吃素無關。吃素能長養慈悲之心和身體健康,但也有很多吃素之人,不知清口持齋為何物?喜歡縱容口舌咀咒、兩舌、說他人是非、臆測他人對錯。
心存是非之人,口中必定會說出是非的言論,卻不知說人是非者、皆是是非之人。修行之人,切勿輕口言說未經證實的臆測、推理之語,這是很可怖的缺德行為。
故,遠離一切虚妄不實的言語,以「真智慧」來修持自己的口業,不作一切非理之言,唯有以無漏(代表遠離煩惱之法)的清淨戒律,來清淨自己的口業。因為真正的「正語」,乃指真語者、實語者、愛語者,才能利益他人。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業」故名思義,唯有造作之相,才會有正業與惡業兩種。
善業乃指不殺人、不欺盜、不邪淫、不妄語、不绮語、不惡口、不兩舌、不貪欲、不嗔恨、不愚痴,這十善業的相反,就是十惡業了。
行者若能遵循十善業的心念,來斷除一切邪惡妄念的作為,即可稱其為正業了。行者以真智慧,藉由念佛、修法、禪修為正業,即能滅除身體和心靈的一切邪業,並以無漏的戒律,來安住在「正業」。
故,若是為了欲望私心的追逐目的,而不擇手段的用邪妄的身、口、意,去行持一切欲求的滿足行為時,都可以稱其為邪業。如果能以「滅除煩惱的無漏戒律」來做為心之本體,則所有邪業的罪惡淵藪之門,自然就會被永久「封印」,此生不再出世,永不堕三惡道了。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無私利他的奉獻與覺醒的生命作為,稱之為「正命」;而自私自利的生命存在作為,稱之為「邪命」。
世間人的一切苦惱,皆缘自身、口、意的造作,所引起的。修行求道之人,最容易犯的五種「邪命」是:
1、為名聞利養,而詐現異相,傳播鬼神靈異的邪妄作為。
2、吹捧自己的神通異能和功德。
3、為名聞利養而宣說三世因果與占卜吉凶,來恐嚇他人。
4、用名利財富和勢力,仗勢欺人,裝神弄鬼、玩弄魔術運用媒體宣傳,展現自己的神秘威勢。
5、只會鼓動佈施募款的功德誘惑,說自己是佛陀或古佛轉世的,卻說不出任何佛法、真理、智慧的品質。所有傳道的理念與說法,儘是幼稚的把戲,將氣功、舞蹈和地理堪輿,一旦套上佛經的詞句或「佛」字,就名正言順的上市了。
以上這五種「邪命」,大都是不學無術的世俗修行之人,不知修行為何物,更不知冥冥法界、疏而不漏的可怖,所以會犯下的無知邪見,和不如法的作為,讓自己身陷金剛地獄,永世難以出期。
故,珍惜本份能將無知的生命作為,轉化成有知的智慧生命作為,即可稱其為「正命」。此「正命」也必須遵守戒律,才能更具體的實現真正幸福的人生。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一個人是否開悟見性、修行成就,只要看此人的一言一行和生涯的規劃,是否充滿智慧悲心的無私利他,是否能融入在平常自然的生活時,就能了知此人的修行鍛鍊,是否具足「正精進」了。
正確的精進修行,是指行者能勤修身、口、意三業的清淨,並常住清淨無為、如如不動的寂靜涅槃心境,而不執著一切萬法,這樣的覺悟亦稱其為「無生法忍」。能滅惡生善,心不起一切煩惱,持守清淨的戒法,還可以不間斷地勤修一切的善法,這樣才能稱其為「正精進」求道之人。
故,「正精進」是不急躁、不厭倦,以歡喜的心,隨順因緣的活在每一個當下日常生活中,去行持無私利他的菩薩道。
真心求道之人,以尊貴的財施、法施、無畏施,辛勤承擔的投入教團,承辦佛事、弘法辦道,絕不會有心累了、熬不下了、叫苦連天,甚至於在利益眾生和成辦佛事時,發出任何分別計較和情绪脾氣的失控言行,這才是完全覺悟「正精進」的心靈與内涵。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無私的「正念」,能遠離一切邪見的心念,只要能持續不間斷,念念觀世音的慈悲智慧,就不會生起非份的空思與妄想之念了。
對於容易散亂心思的人,可以用「數息觀」來對治受困心田煩惱地獄的心境;對於貪欲深重的人,就用「不淨觀」來對治餓鬼般,貪得無厭、不能知足的心境;對於嗔恨心狠毒、缺乏靈性的人,就用「慈悲觀」來對治有如畜牲般的心境;對於分別心、所知障,和一切蓋障傲慢多疑之人,就用「念佛清淨觀」來對治業障羅網纒身的困苦心境。
由此即可了知吾人的心境,本來就是呈現清清朗朗的真如狀態,那來無病呻吟的塵沙染惑呢?也代表所有的「塵沙染惑」,都是起心動「念」所造作的業力,這種「邪念」就是在形容我們的無知愚痴習性,遮掩了自己本自具足清淨本心的明覺光潔。
故,這五種止息我們起心動念的觀修覺照,就是能讓我們如實反省修正,並善護念當下的一心,自然就能呈現出光明現前的「正念」了。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身、心只要寂靜,就能捨下一切不正確的世俗妄想「邪定」。堅定不移的清淨禪定,能降服散亂的妄念與違背真理的邪見。
發大菩提心進入佛門的目的,為的是要進修八萬四千法,去除我們身体和心靈上的塵沙染惑,印證應無所住,不執著一切我、法二執,才能顯露自己内在清淨的真心本性。
只要有人的地方,都會有不同的意見,宗教團體亦然,有些人會自認為境界比他人高、比他人尊貴、喜歡指揮他人,藐視戒律的規範,一旦自己遇到八風的考驗時,就會忘失了修行為何物!
其實若要印證自己所修學的成果,唯有勇於參與教團的弘法辦道,在面對眾生的考驗時,還能堅定不移,這才是「正定」的功夫,這才是清淨智慧本心的顯露。
故,精進行持菩薩道的人,能如實的活在每一個當下,凡事都能以「覺知」的心,去利益一切眾生,這才是修行菩薩的「正定」。而不是只活在山林、道場中的襌定,天馬行空、神遊太虚,專注在自我感覺良好的冥思中,或極樂之境,這只是小乘羅漢的自修涅槃之定境,並非大乘菩薩行,真刀實戰在無私利他的用心過程中,所印證的涅槃「正定」之境啊!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三十七道品的修行方法,到此概略敘述。期盼修行學佛之人,能善用這37種方法去深入体會,融入在實際的日常現實生活中,並一一去印證身、心上,微細的言行和想法,徹底的返觀自省、當下修正。
所有37種鍛鍊方法,有些重覆之處是特別的加強部份,每一種鍛鍊方法,行者都能反覆交叉的修學,拿來印證自己目前修行的心態。
祖師云: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切的修行方式,全在行者本身「用心者得」,唯有實際的融入每一個當下,用心去心領神會,有學、就要有問,這是研究佛法、修行鍛鍊的不二法門。
如果大家只會侷限在纸上談兵,卻不能老實去修行時,就無法在修行道上法雨均霑,其所印證到的体會,自然就會天差地别。但唯一相同的就是,這37種法門,確實是成就自性法身的心靈法藥,亦是成佛之道。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阿彌陀佛!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392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