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年10月10日(周一)~10月13日(周四)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四正勤品)
2017/12/09 16:31:29瀏覽22|回應0|推薦0

這是在強調修行學佛之人,必須謹記自己已經是個發出大悲誓願,灌頂誓必成就佛道之人,一旦覺察了知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已經發出邪惡傷人的意念與作為時,就要當下立即停止,並自行懺悔,一懺永懺、永不再犯,這樣的智慧與膽識,才不失為走在修行道上的仁者,也代表自己是個真心求道,勇於對抗自我情結魔性的行者,更是如來家族的長子,普賢菩薩重生了。
「已生惡令斷」的自覺,也代表行者精進持續在行持菩薩道,若遇到八風、八苦的降臨逼迫時,很多修止修觀造詣不夠穩定的行者,遇到罣礙就會口出惡言的詛咒他人、宣洩情绪,一旦當下能覺察了悟之際,就要自我懺悔了斷,終結自己的惡形惡狀魔性,切忌相愿、縱容,任由魔心熾盛的廣結惡業。
所有修行求道之人,皈依受戒之後,發出了不可思議的求道大菩提真心,就代表行者已經準備好,向自己内心的「自我魔性」,正式宣戰、誓不二立了,就像真理和邪惡一樣。
故,行者必須時時刻刻淨心覺照,返觀自己的身、口、意三業的清淨,切莫被貪欲、嗔恨、愚痴的三毒入侵逼迫。只要行者的身體做出損害他人的行為,口中說出失去分寸、落井下石、不尊重人性與傷害他人的惡口,或心中生出損人不利己的惡念時,都要具備足夠的覺知智慧與返觀自照的節制能力,立即終止斷除,千萬不可縱容自己世俗的惡質習性,在修行道上依舊熾盛不改,持續習慣的不信因果、廣造惡業的去損害他人,不僅障礙自己法身慧命的成熟,還會持續沈淪在六道生死苦海中,無有出期之日啊!(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娑婆世間人與人的「世俗」相處模式,始終都會抛不開世俗分別見的心態,來看待他人,當彼此認識淺薄時,就會懂得互相尊重,若一旦深交之後,所有自私自利的惡形惡狀,就會掩藏不住的顯露出來,彼此若不順從他意,就會輕率顯現出情緒和嗔心,互相計較相待直到絕交為止。
修行學佛之人,應該謹慎覺知,不可縱容自己世俗的所知障與分別見,來看待一切的人、事、物,這樣才能防止惡念的滋長。
行者必須時常告誡自己已經是個追求明心見性,行持菩薩道的行者,不可以人云亦云跟隨世俗的人、事、物起哄,要善護念當下的一心,不可生出任何傷害他人的惡念,要將心比心的尊重人性,以同理心互相體諒著對方。
如果行者會去討厭、排斥、怨恨他人時,那就代表自己尚存有令人厭惡的習氣,才會和厭惡的人、事、物「相互感應」而怨憎相會。會去猜忌、推測他人的是非功過,即代表自己是個業障深重的是非之人。行者謹記!若要他人尊重,那自己就要先懂得去尊重他人。
身為修行之人,就應該在當下的一切言行作為中,擁有菩薩行的神聖感覺,不要讓尚未生出來的惡行、惡口和惡念,輕易的未經主人(代表真心)自主的同意,就從心中冒然的生出,這才是慈悲智慧的人生。
故,行者如果缺乏靈性的智慧,就沒有任何慈悲「身、口、意」的展現可言了!
(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大家都已經明白「今日的善惡心性、就是明日的果報命運」。
既然知道命運是掌控在我們自己的手中,就應該二六時中,每一個當下,勉勵自己要「心生善念」。
人生如夢、世事如幻,在短暫的生命旅途中,想要活的輕安、踏實,就要懂得身行、口語、意念,都能以利他的善念來處事;表面上是在幫助他人,但實質上卻是在成就自己,更是五弘誓願的「福智無邊誓願集」。
行者若忘失了善念時,就要覺察了知清淨智慧的「抉擇」,迅速在内心之中,調整為善念,否則惡念隨時會持續累積,而形成痛苦煩惱的業果。
「未生善令生」,就是在强調身為修行學佛之人,若發覺自己的待人處事,老是自私自利、缺乏靈性的善念時,就要立即調整、力促自己生出善念;唯有智慧覺知之人,才會努力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念,以利益他人的善行,來經營自己此生不遺憾的命運。因為此心若不生出善念,必定就會被強大的惡念習性給侵佔,當惡念横生之際,惡運就會隨後降臨。
故,法師經常在課堂上強調,此生想過什麼樣的命運真的很簡單,只要種善因、必得善報;覺察了悟的人,能創造自己此生光明、尊貴的運勢。
而無知的人「不畏因」、只怕痛苦的果報,卻不屑「心生善念」的因,去經營自己的人生,只會怨天、怨地、怨恨他人,殊不知一切痛苦煩惱的困境,都是自己一手招來惹來的。(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有智慧、才有慈悲、一切的善行才能成立。十方如來的德相,可以媲美「大智若愚」的「真心世界」,而般若的智慧,就是吾人内心清淨如來的「德相」,亦是一切眾生積極「内醒」之後的心態,並不是與生俱來或死後才能獲得的成果。
行持一切善行,又分為真心與虚偽的分野。只要是無所求、不著相的去行持無私利他作為,都堪稱為真心的善行。
當自己或他人在行持善行時,不僅要鼓勵自己再接再厲,只要是能「自利利他」的善行,就要直下承擔,不畏艱難的勇往直前,也要與他人互相共勉,不要著相、無所求的去作「無私利他」的一切善行,這才是真心求道之人,應有的光明作為。
在無私利他的善行中,不僅能拹助受困的人,還能成熟自己的心性,更能讓自己放下貪欲、嗔恨、愚痴的三毒執著,就能輕易的解除自身煩惱痛苦的「因與果」。
行者依「已生善令增長」的修行鍛鍊,才是真正的信受奉行佛法、真理、智慧。若是平常偶爾的行持善行,就喜不自勝的自讚毁他,失去謙卑的覺知,就應該要盡心而懺悔,反省覺照自己的無知私心。
畢竟心靈智慧開顯50分的人,他的心靈力量只能發揮50分,此生無論他去行持善行的心態,終究只能做到50分的框架限制德相。
故,修行求道的鍛練與心靈智慧的慈悲善行展現,都是同步一体的,也能間接的擴大吾人修行的心量和器度。(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389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