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年10月6日(周四)10月9日(周日)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四如意足品)
2017/12/09 16:04:36瀏覽36|回應0|推薦0

「足」乃指具備充足之意;而「欲如意足」代表心想事成、如意圓滿之意。
一般人只會心隨境轉的人云亦云,消極的跟隨命運的脚步,無奈的接受命運的逼迫折磨,遇到生命中的挫折與障礙困頓時,往往只會仰天長嘆、自怨自艾命運的捉弄,但就是不會向自心去反省,去覺知的檢討為什麼?
因為事出必有其因,在尚未找出原因之前,不可以向心外去指責怪罪他人,一切的罪魁禍首,必定是自己内心的無知所造成的。
明心見性的人,深信「今日的心性、就是明日的命運。」。能覺察了悟什麼樣的心,就會招來惹來什麼樣的結果。因此能自主自動的捨棄自己的「私心」,將短暫的生命,投注在無私利他的公益事業上,並用心靈的智慧,去「心轉境隨」的拹助受困的人。
換言之,「欲如意是」即是心想事成的能力,能心想事成的掌控自己命運的變化,首要的條件就是來自於「信、願、行」。
無論從事任何的「心想」,都必須擁有自信、發出願望、並實際去排除萬難的奮鬥不懈。在這些心想事成的過程中,並逐次放下自己個人的私心和欲望,成熟無私利他的菩薩行,這才是吾人生命唯一的課題。
至於心想事成的「欲如意足」,反而只是另外的附加價值罷了!(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人類是萬物之靈,在生命誕生的同時,憑藉著心中的一「念」,展開了一幕無常生命,為求生存而與大自然界博鬥的「生之歌」,也產生了群體而居的共業社會。
生命的過程是生、老、病,其終點是死亡;所以一「念」無明的世間法,乃指有生故有死的痛苦存在感受。而一「念」覺知的出世間法,若「無生」的慧命成立時,當然就沒有死亡的幻滅,這是物質界與精神界,自然律運轉的法則。
一「念」慈悲、觀音現前,「念如意足」乃指智慧的心念,能為吾人帶來正確的人生觀。
故,「念如意足」的首要條件,就是在二六時中的每一個當下,行者的身體行為、言語說話和意念我思,皆以一念慈悲喜捨「念彼觀音之力」的心念,沒有第二個念的去利益他人,從不間斷、永不厭倦,就能引導行者遠離颠倒昏沈的空思妄想,跳脱一切六道生死苦海的迷惑障礙人生。
換言之,無明的一念與智慧慈悲的一念,決定了吾人此生晦暗無明的人生與成功尊貴、不遺憾的人生,這才是「念如意足」的真理示現。(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一切眾生於「無生」的生命實相之中,妄見生滅,稱之為輪迥六道生死苦海。涅槃的見地是「寂滅不起」,故名為「無生」。行者若能安住於此無生無滅之境時,自然就能心無所執的成就「進如意足」的功德智慧。
換言之,「精進」是一切修行成敗的首要條件;行者若欲超越六道生死苦海輪迴,就必須努力不懈怠,持續不間斷的精「進」,否則終究只會落入持名菩薩的表面修行與空談佛法的巢臼中。
行者若是心、口,不能合一的走在修行道上,就會愈學愈世俗與情緒、愈學愈不了解自己、愈學愈背離自己清淨真如的本心,毫無覺知的能力,最後無疾而終的自斷法身法命。
發大菩提真心,追求真道的人,唯有持之以恆的精進,持續修行的火力,才能將修行的開水完全煮沸,若是煮煮停停,只會耽誤自己的修行成敗,欺瞞矇騙自己是個修行求道之人罷了!
「進如意足」代表運用般若的真智慧、勤守戒律,直到成熟涅槃之道(代表寂靜、不生、無為、安樂和解脱一切生死煩惱)為止;亦能引導行者印證「常精進菩薩」,在我心中重生的功德智慧,直到道~圓滿成就!(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行者把心安止於不生不滅的真理之中,自然就能滅惡生善,印證自心的十方真如法界。
修行修心的般若智慧,若要圓滿「慧如意足」,就必須從利益他人與幫助他人的過程中,來成熟自己的智慧。以解脱煩惱的「慧如意足」,來拹助他人解除恐懼與無知,而心無所求、心不著一切相,稱之為「法的佈施」。
法的佈施能教導他人,生命正確的觀念,讓茫然無知的人,能心生喜悦的接受正法,也能宣揚破除各種迷信的邪見,讓迷惑之人從迷夢與恐懼之中清醒過來,更能讓吾人内在清淨本心的德性流露,而顯現出無量無邊的智慧光明,照破自己内心無明的陰暗之處。
以財物佈施予貧困之人,能成就人天福報;以法的智慧佈施,給予一切眾生,即能當下印證自心清淨莊嚴的諸佛淨土。
(未完待續)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38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