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2016年8月31日(周三)台灣新竹縣華嚴寺(華嚴蘭若)住持聖境法師心靈早課(禪修的奧秘之5)
2017/12/08 05:46:21瀏覽14|回應0|推薦0

「觀察者」以毫無立埸的冷眼旁觀,以智慧洞悉觀照,「應無所住」的心靈本体,從水中月的束縛迷惑之中,進而印證到「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這種徹底改變自我的生命品質,唯有在行者内在心靈全然的寧靜和祥和時,才會發生。
這是抵達八識心田(諸佛指導意識)之前,極致虔敬的宗教情懷,才能從肉眼的心境,昇華到天眼大腦机械体的固定程式中掙脫出來,進而抵達慧眼的「觀察者」角色。
行者切記!當下的淨心覺照,不屬於逃避紅塵世俗、也不是自我封閉的消極生命,而是徹底洞悉虚幻不實的人生大夢。換言之,「觀察者」的心態,只是暫時將「物、我」之間的立場拉開跳出,恰似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模式般。唯有如此,才能照見洞悉,吾人生命存在的意義與生命的實相。(地球上的一切災難根源,都是來自物、我之間的關係失衡所造成的)
此刻,行者任運慈悲喜捨的言行思維,不再遵循大腦机械体的固定程式與反應,也不再存有自我情緒的恐懼不安和憂思苦腦的糾纏,更不會去追求世俗名利、財富和權勢的欲望滿足,當下頓悟照見五蕴皆空,而速度生死苦海。
所有的修行成就,都是在形容超越時空的覺悟,從一心十法界四聖道的聲聞羅漢(解脱苦滅道四諦真理成就的心境)~缘覺辟支佛(觀十二因緣法成就的心境),都是經由「觀察者」的心態與立場,而完成「應無所住」的心境。
接下來的「而生其心」的見地,是針對菩提薩埵的心無罣礙、無罣礙故,遠離一切顛倒夢想的覺悟見性。法師經常告誡大家,此生我們應該如何做,才能稱之為「對自己慈悲」呢?只有一個答案,那就是「覺悟見性」沒有其它了。
行者此生,若不能覺悟見性,就代表生死輪迴的苦難,生生世世將會持續不斷的循環輪迴下去,只有覺察了悟的見到内在清淨本覺的自性時,才能真正的心領神會,行者此生覺悟的這顆「心」,就是超越大腦机械体,固定的生死輪迴程式,唯有藉由「觀察者」的智慧覺照,才能跳脱「束縛眾生的程式」,高超的出離三界、永不墮四生,做個明白人啊!(未完待續)
附註: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句話,就是整部金剛經在強調的唯一重點,那就是每個人心中,本自具足永不腐朽的「金剛心」。無論投胎轉世天荒地老,這顆金剛心,永世都不會腐爛,也從未離開過我們,只是……大家都遺忘了「祂」的存在。
願佛法、真理、智慧,與大家同在~
金剛乘弟子慧緣合什恭錄、記述@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huayen&aid=109354555